APP下载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2016-05-30毛彩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案鲁迅师生

毛彩莲

快乐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满足的心理状态。快乐是当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达成的理想状态和内心喜悦的激情。我们希望语文学习中的学生拥有这种心境状态并使之得以无限的延长,从而使语文学习由苦事变为乐事,由低效学习变为高效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成为的学习的主人呢?

一、让学生当演员

语文课本中选编的例文,有的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无论是传统讲述授课法还是现行的高效课堂授课法,都不如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那么直观及影响深刻。所以鼓励学生演课本剧再好不过。实施过程:提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读熟、读懂课本,使他们大胆想象、联想,编写剧本,课外自觉自愿排练,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平行年级可以班为单位)进行演出比赛。这就给了学生自学的机会,也使写作、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我教《鸿门宴》一文时,两个平行班,采用不同方式授课。一种为高效法。即老师事先编写好导学案,首先自学,诵读、识字、解词、归纳文言现象、依据导学案解疑答惑。然后分组学习讨论,集中观点或疑问,再分组展示成果并质疑,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共用三课时,课后检查背诵及其他,能全文背诵且对答如流的寥寥无几。另一种是让他们表演课文内容,点评剧本及演出情况,最好再让他们质疑,师生共同讨论,集体探讨答案,两课时结束。我轻松自如,大部分同学能背诵全文,对课文理解也较为透彻,尤其是参与编剧,演出的同学表现更为出色。

二、让学生当老师

现行语文课本编排的特点是,每单元三到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后面是自读,单元学习的知识点及要掌握的重、难点,在讲读课中已涉及,自读课文真正又不能“自读”,可选择语文功底扎实、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老师。当然教师可为“老师”提供尽可能的资料,包括多媒体条件,当好课外顾问就行。“老师”还要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展示、质疑、答惑。让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学习,学生会更轻松愉快,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学习《陈情表》时,神情忧郁的小男生听着听着抽泣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老师”瞬间束手无策,数秒过后,“老师”走向他,亲切地说:“我能帮点什么吗?”他慢慢抬头,哭泣渐渐平息。原来是触景生情,想起三年前就得了痴呆症的奶奶。我们聆听了他的诉说。大家纷纷表示周末、假日到他家帮助单亲的妈妈,照顾有病的奶奶。由李密之孝感染到普通百姓之孝的感动,再到幼小爱心的传播,若我上课或许就都省了,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老师忘记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关系来定的。”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平等的民主和谐气氛。

三、用演讲代解答

我上《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时,让学生以“我心中的鲁迅”为题即兴演讲。瞬间,一双双手举起。原想一两个同学发言,然后再集中学习全文,六十名学生,要求演讲的超过半数。我临时决定放弃我努力准备的教学案,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一位同学说鲁迅如果不弃医从文,他肯定是世界一流的医生,他的艺术肯定胜过扁鹊、华佗,他的名气必定大于白求恩了,那么他所赚取的钱或许多过比尔·盖茨,或者他之寿命亦将延长,贡献当然也就更大。

尽管学生因为经历、年龄、知识结构所限,只是用当代人的眼光看待鲁迅先生,但他们大胆、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多么难能可贵啊!等他发表了自己观点后,我发问:“那么,鲁迅先生到底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同学们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民族责任感。这样一下把他们引入课文中。当然我亦被聪明,还有点稚气的他们震撼——和平时代、经济时代,有钱就有一切的思想已经萌芽,缺少的正是鲁迅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我便顺势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好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前行,既教了书,又育了人。学校教育、语文教学不就是为这个吗?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度过,也达到了“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课书”的目的。

四、以节日当教材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不少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写下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是他们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活脱脱的教材挖掘出来,充分发挥生活教材的作用,能使孩子们在欢度节日的气氛中,在不知不觉之间既愉悦心情,又很乐意地吸纳了知识及书本以外的养分。如清明节,可允许学生就近祭扫烈士陵园,师生联手收集有关此节的诗词及传说、故事,以讲故事、作文或板报等形式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端午节到了,当地人们有带荷包、吃粽子、插柳条的习惯。教师可抓住这好机会,叫学生讲讲自己家人怎么过节,可以展示节日食物及礼物的制作过程,或写成文字。师生还可围坐一起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故事、人物、典籍,展开讨论已去历史的是是非非,辩证的看待过去,汲取经验,变历史为我用。

总之,语文学习在本质上应是享受性的,情感、精神的享受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这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课堂的文化品位,追求语文教学的最高艺术境界。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鲁迅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鲁迅,好可爱一爹
乡愁导学案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比例尺(一)”导学案
麻辣师生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