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6-05-30王世琪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王世琪

摘要:主要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阐述。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猜测、质疑等数学思维能力,更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形成行之有效、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探究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高效課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旋律。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猜测、质疑等数学思维能力,更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身边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认识角”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角的概念认识模糊、不甚了解,因此,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墙壁和天花板间的构成,回想荡秋千的场景,然后,把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荡秋千动画栩栩如生的展示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注意观察:秋千和树构成了角,手臂与身体构成了角。总结为:“胳膊一摆,秋千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随后布置学生找出在生活中看到的角。学生们七嘴八舌、兴趣盎然地找出看到的、想到的各种角,如桌角、椅角、墙角等;窗户和窗台、椅座和椅背、吃饭时筷子和盘子等;人在弯腰或后仰时就构成了角;平常扫地时笤帚和地面、冬天除雪时铁锹和积雪也分别构成了角等,不一而足。如此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学生们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课堂效率随之高涨。一句话,生活处处见到角,生活处处有数学。

利用学生渴望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和探寻,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切入点。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就会有高效。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我将教室前面的篮球拿起来向学生提问:“如果我用绳子把篮球系住,需要多长的绳子?如果使系住篮球的绳子离球一米远,又需要多长的绳子?”接着又问:“如果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学生们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研究、讨论,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需一千米,有的学生说需五千米,也有学生说需一万米等等。这时我说:大家的答案是否正确,只有在学会了圆周长的计算后才能知道。这时,学生们的眼睛中充满了求知的渴望,数学的兴趣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学生们在学习圆周长时,不停地进行提问、探究,高效课堂逐步构成。

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种欣赏学生观点、鼓励学生质疑的课堂氛围;培养和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养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习惯,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灵性的火花。例如,为了使趣味性进一步增强,我将一道常用的古代数学趣题改编成“猪鹅同舍”:一间猪舍里不仅有猪还有鹅,已知猪鹅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蹄,问猪有多少头?鹅有多少只?众所周知,鹅有两只脚而猪有四只蹄,因此通常的解法是:设鹅的只数为x,猪的头数为y,根据题意得:x+y=50,2x+4y=140,解得:x=30,y=20;答:鹅有30只,猪有20头。但学生们提出疑问,认为此题不应该只有一种解法,我便鼓励学生们积极探究是否有另外的解答。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最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创新解法:假设每只鹅仅用一条腿立地,而猪举起两条前腿,鹅猪的头数没有变化;鹅猪的总腿数减少一半。若猪舍中有头猪,腿的总数就比猪的总数大1,现在腿的总数70与头的总数50之差20即为猪的头数,由此可知鹅的只数为30只。通过探究此题,学生们懂得了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懂得了彼此间合作的重要性,学习数学的兴趣空前高涨,课堂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断地经历疑问、揣摩、认知的过程,因此高效的数学活动还需要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由易而难、层次清晰、趣味横生的“变式”数学活动,帮助全体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数学知识。“变式”教学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索、揣摩,从而掌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更加富有兴趣地学习,课堂也就真正高效起来了。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