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05-30刘子富杨春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

刘子富 杨春丽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化进程越来越快速,不仅大大提升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也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入手,对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S23-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点之一。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以下简称“农机化”)。农业机械化引领着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1]。因此,将对“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究。

1 “农机化”概述

“农机化”,就是指农业机械化,其含义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

2 “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农机化”是以机器设备代替人力,它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解放劳动力,节约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因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意义重大,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可以说,“农机化”既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主导,也是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条件。

2.1 “农机化”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主导

“农机化”出现之前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凭靠人力,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生产力是比较低下的。而“农机化”则能做到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挖掘稳产增产潜力,有力有序开展抗灾救灾,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能使土水肥药种等投入品实现精准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农机化”出现并不断发展之后,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不再“看天吃饭”,也不再“颗粒无收”,种植业667 m2产数量大大增加,农作物质量也大大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在农业生产中,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代替人、畜力生產工具,这既是人类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主导。

2.2 “农机化”是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条件

“农机化”出现并普及之前,广大农村进行农业生产依靠的是人力和畜力。因此,农村人口只能依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入不敷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是很少产生剩余劳动力的。而“农机化”逐渐普及之后,农业生产可以交由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这就解放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使大量青壮年农民能够有进城务工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城市建设,并且促进城镇化进程。所以说,“农机化”是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条件[3]。

3 “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农机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大局稳定,因此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意义非凡。

3.1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中心。而对于农民来说,如何增收是比较关注的。“农机化”一方面节约了人力成本,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以科学的技术提高了农业产量,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由于“农机化”有利于土水肥药种等投入品实现精准化、减量化。因此,也降低了农业的成本,在产出提高的前提下,成本降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的增收。此外,农机大户、“农机化”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化”专业合作社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而且部分从事“农机化”工作的农民也能通过“农机化”来提高收入,因此总体上来说,“农机化”有利于促进绝大多数农民增收。

3.2 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要想谋得发展,仅凭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而“农机化”则有利于促进种植业、畜牧业、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范围,带动需求结构变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环境上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中意义重大。

3.3 确保大局稳定

宏观角度来说,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的大局稳定,而推广“农机化”又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进程。因此,“农机化”对于确保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包括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几个方面[4]。在这几个方面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环境,乡风文明是精神环境,村容整洁是社会环境,这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与社会环境是构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环境,都与农业机械化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因为“农机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保障,可以保障农业丰产丰收,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农机化”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与前提保障,是确保大局稳定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机化”,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没有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当前和谐的、稳定的、繁荣的社会局面。

4 结语

我国出台的《一号文件》及《2015-2017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指导意见》为“农机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同时,我国也提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与规划下,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农业机械大发展势头稳健,“农机化”水平也大大增强,向着高端化与智能化的方向迈进。相信在“农机化”的不断发展前景下,我国的农业建设定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将朝着良好的势头发展[5]。而大力发展“农机化”,不仅需要科技支持,还需要体制机制建设,需要与之配套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如此才可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1]洪亮.现阶段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7).

[2]孙婉月,李旭辉.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3]廖禺,李星,王康军,等.江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

[4]曹艳平.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3(10).

[5]李洵.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