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物生活化教学

2016-05-30董玉颖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活化生物

董玉颖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人的社会化,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展生活化教学,即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实现课堂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是教的过程中,把握主体(教师)的客体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施教,使知识变枯燥为生动;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用到位的语言文字表达,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一、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的活力在于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定位到位,有的放矢,不做无用之功,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2.符合当前课改理念

“学会共同生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并认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其重要意图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与世界,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从而建构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在这一国际背景之下,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也将“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理念,目前各学科都不约而同地把“联系生活实际”写进了各自的课程标准中。在这种背景下,生物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二、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1.研究教材,开发生活化资源

生物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生物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源泉。把教材中、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挖掘出来是教学生活化的第一步,教师可以从学生经常接触的场所如家庭、学校、社区等进行开发。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提炼出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作为素材,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例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人会患癌症?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具有哪些特征?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落实了知识目又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于对于中学生来说,生物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在过往的学习经验中很少接触到的。为了学生能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生物的思维,那么就需要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状态引入,生物课程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的。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由生活情境自然过渡到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过来了。由于是生活中的常态在课堂上呈现,学生本能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他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平常日常所见的事物是如此奇妙的组成。他们会知道蚕是如何化茧成蝶的,了解之后会对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越加关注。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之后,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活动逐步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并且在其中有着独特而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变异”这一堂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我们学生所熟知的俗语导入。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在生活中,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其实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遗传现象,也是我们生物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会出现一对皮肤很白的夫妇,却生了一个皮肤很黑的孩子,这是生物学中会学到的基因变异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展开教学,既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在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另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命的好奇心。

3.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奥秘,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是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生物知识,这就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将生物知识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问题的讲解上。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让自己对大自然更加的了解,从而也更懂得保护大自然。而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亲身感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形成自身很直接的情感体验,也更懂得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联系起来。比如说,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在荫处乘凉。但是在大树的树荫下乘凉却比在房屋下躲太阳显得凉爽得多。这其中的因果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热量,也就是带走了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这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植物蒸腾作用最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1]张立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23期

[2]张文、高玉柏.生物生活化教学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猜你喜欢

中学生活化生物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在多解中学创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