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全面发展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2016-05-30王丽宁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王丽宁

摘 要: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原有的课程体系在内容和结构设置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很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对高校教育课程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矛盾,以复制和传递知识的传统课程模式已不再满足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且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政治科技文化体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要层层渐进,各个击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涌进,传统文化的复兴,各国教育改革的风起云涌,研究和探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发展趋势,是深化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

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综述

在唐宋期间,“课程”首先被提出,其意义是指安排和规定学习内容。到了18世纪,赫尔巴特学派引入“五段教学法”,人们才真正开始注重课程的设计和安排。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的内涵也因时而变。从狭义上看,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和安排。具体到某一专业,就是该专业知识的学习进程和专业教学目的的总和。从广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经验总和。另外从广义的要素说,课程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反应,对人才培养和市场经济相互呼应。高等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要从经济发展、政治背景和社会需求的方面出发,制定最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课程。

二、目前高校课程中的问题

过去高度统一的专业知识的传递的课程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课程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端。课程体系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设定,系统的组织学生学习。这一过程受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的限制和决定。

(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教育学生,缺乏创造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两种为代表的教育价值观。当前在高等的教育中,许多大学侧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因此,在设计课程时,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价值观,忽略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

(二)高等教育“专业化”趋向,忽视全面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向前苏联学习,引进其重视专业能力的课程理念。然而专业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按照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但是造成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专业覆盖面越来越窄,越来越缺少全面发展的人才,忽略了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缺乏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为更好的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行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三、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拓展专业途径

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遵循的原则都是对人才进行综合培养。全面发展思想强调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注重文化素质,反对将接受特定专业的高等教育,忽视对学生们的精神文明的素质教育。同时反对高等学校将教育与社会隔离开来培养人才,强调学生面向社会的全面发展,将精神建设与技能培养高度的统一。多开设选修课程,丰富同学们的视野。举办各种特色的精神文明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二)文、理科相互渗透

当今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是综合的,对某一个学科的研究来说,其不仅需要专业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现在许多学科的专业界限都在开始模糊,出现了许多综合学科。这一现象的出现就更要求高等教育改革要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文理综合的学习,培养全方面的人才。

(三)注重个性发展

至20世纪初以来,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从而导致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人的文化需求不断变化,高等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应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因此,高校课程体系应实现多样化,增设个性化课程,使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特点和能力状况的课程,不断扩大选修课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栋梁之才。

(四)顺应时代潮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否则就会被淘汰。高等教育课程关系着国家的进步,更需走在时代的前端,进行改革。邓小平同志曾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当今时代最需要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要。而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是围绕着经济和科技,对科技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国家不仅需要全方面、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还要具有高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针对上述挑战,高等教育改革,需有计划,有系统的步步推进,构建立足国情、立足世界和立足未来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而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应该设计其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另外高等教育改革也要立足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新高度,强调人才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高等教育改革同时还因注意其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更要满足其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齐晶瑶.全球化视野下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哈工大工程教育策略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1-7+45.

[2]王迅.201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1,03:77-91.

[3]杨晰.人本主义视野下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2012,03:67-70.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