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全程环节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016-05-30姜辉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教育改革综合素质

姜辉

摘要:结合国内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本文重点对日本上世纪末开展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生的背景、开展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取得的相关效果等方面的分析,突出了日本研究生教育立足全程环节、致力于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改革方向,以期将高等教育先进国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作为我们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改革;日本;培养质量;综合素质;全程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39-02

一、前言

2013年,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优化类型结构、鼓励特色发展、改革评价机制的新阶段。作为高等教育水平稳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日本的研究生教育也曾面临与我国同样的问题,从上世纪末开始日本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即开始认识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并及时展开了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借助全过程、多环节的措施和办法,确保了研究生教育在规模稳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提升。本文重点研究了日本自上世纪末以来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总结分析了有关经验和做法,力争在对比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中,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日本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内容

为提高培养质量,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从创新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角度,对研究生入学门槛、毕业条件、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在研究生招生、课程学习、论文研究和实践交流等方面,对我们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有更加现实的借鉴意义。

1.改革研究生招生方式,确保生源质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最终体现在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上,而招生录取则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门槛。日本在研究生招生环节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宽进”,即入学考试的难度一般,如何在确保研究生培养规模的稳定增长的同时,确保最终选拔的是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培养对象?日本并没有通过提升考试难度来实现,而是通过改革入学考核内容、方式和方法,综合评定其认为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个关键要素,如重视经历、重视潜力、强调综合素质等。通过改革,日本基本做到了稳定招生规模和提升生源质量的统一。

(1)经历考察

在日本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审核中,除提交必要的学历资格证明外,招生单位同时要求学生提交研究计划书,包括已具备的研究基础和知识储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等,部分学校还要求学生提交与研究内容有关的论文发表情况和具体的研究论文。通过这种方式要求,培养单位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招生对象的研究经历,掌握学生的擅长方向和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知识的具备情况,更能够通过已取得的成绩来综合判定考生是否已做好研究生培养的各项准备,为下一步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对前置经历的考察,实际上是将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了有效前置,用研究生培养目标影响本科等基础教育,促使有意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在入学前的本科教育阶段或实际工作阶段,即要围绕自己的方向做足准备工作,从而确保研究生入学后能够更快更好的进入研究工作。

(2)综合能力考察

对比我国现在的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方式,日本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无论是笔试、面试还是专业课、基础课都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没有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多为各培养单位或社会机构围绕考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学或工程化的思维能力而组织的专门考试,不仅有利于培养单位更加有针对性的选拔适合到相关专业人才储备,更是有利于选拔一大批具备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对象,将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真正有潜力的人才身上,确保研究生教育拔尖人才的持续涌现。

(3)考核与录取方式

日本研究生招生不同于我国现行的主要做法。首先,日本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组织权在学校和具体招生单位,国家部门只负责确定考试举行的大概时间范围,具体日期由招生单位确定。其次,日本招生单位可以根据招生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现实需要,自行确定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等,这一点类似我国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单独考试,但其是针对全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全体报考学生,我国只是部分高校才具备单独招生考试资格并且只针对特定在职人员。第三,招生单位不单独凭借分数确定录取的学生,不仅学生对报考的院系、专业、导师具有灵活的选择权利,导师或导师组对确定录取对象也同样拥有不同的选择原则。这点与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双向选择改革类似,但双向选择是建立在研究生入学初试成绩基础上的,招生单位和导师的自由选择权受到了国家统招分数线的制约。

2.改革课程学习环节,夯实理论基础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为了使课程学习更有实效,从而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日本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1)合理设置课程,重视选课自由

日本文部科学省规定硕士研究生要修满30学分的课程,但硕士生的必修课比重较低,仅占全部课程大约1/5,而博士生几乎没有必修课。对比必修课程,培养单位设置了更多的选修课程供研究生自由选择,以硕士生为例,一般培养单位都设置超过了60学分的课程。为了利于研究生选择课程,提高选课的针对性,日本的大多数单位都实行了课程的试听制度。即在每门课程开课后的前三周,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要选择适课程试听,如果认可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水平,便继续听下去;若不满意便终止听课,另选其他。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研究生课程并不设置专门的外语课,而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和学术训练使外语教学贯穿研究生教学的整个过程。如日本的理工科研究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基本上都有一门完全以外语交流(主要是英语)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研究生独立翻译、研读本专业学术刊物上的相关高水平外语论文,以公开讨论的方式在课堂发表。

(2)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课程学习的效果,确保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日本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非常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善和改进,如前文所述的博士生开设有外文的专业讨论课一样,日本在研究生教学环节广泛采用讲座和研讨的方式。尤其是在有关讲座制的变革中,日本传统的研究生院、研究科、讲座的设置中,讲座只有一名教授负责,长期以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封闭和僵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针对这一现象开始持续推进改革,讲座由学校从不同的大学、机构、学科甚至是企业聘请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教授共同负责,形成由若干名教授组成的“大讲座制”,有效提升了讲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有效性。

3.改革论文研究环节,提高学术水平

(1)自由选题,强调选题的创新性

在日本,研究生导师非常重视培养研究生的课题发现能力,同国内研究生大多以导师申报的项目内容或者是导师指定的具体课题不同,日本的导师鼓励研究生根据专业发展和个人的兴趣自我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开展具有创新性的个人研究。在课题的选择上,导师的作用是一名引导者和支撑者,导师在充分尊重研究生选题的同时,通常会在研究室设置多个相关专业可持续开展的研究课题,可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开展研究①,提供给研究生进行判断和抉择。在充分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视野、明确了个人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这种课题选择方式不仅是培养了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生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意识。

(2)多形式审核,保证论文质量

日本研究生教育的相关质量保证措施贯穿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全过程,主要包括开题审查、中期报告、公开发表、预答辩等方式。从形式上看,这点与国内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措施并无太大不一致,但是日本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控制措施落实更为严格、更为自觉。以硕士生为例,一般在学习的第三学期或之后进行由导师和相关专业教师参加的开题报告会,重点汇报在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综述和选定课题的预研情况。根据课题进展和学习时限,研究生要及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向本专业所有教师和学生公开汇报,接受全体人员的质询、监督和评价。学位论文完成后正式答辩前,导师会根据论文内容,组织领域内有关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从各个方面对学位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限期整改后方能提交最后的论文答辩。于毕业论文的审查则更加严格,通常先预答辩,然后按照要求修改,正式答辩合格后方可定稿。全过程的质量审核中,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的批评者角色出现,持续通过多种方式对论文质量挑毛病,促使研究生不断增加学位论文质量意识,追求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从而确保了一名合格硕士生的水平持续提升。

4.强交流重实践,开拓学术视野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整体具有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趋势,因此,在重视传统的教学环节、论文研究环节以外,还积极搭建平台、改善研究环境、拓展实践方式,加强学术交流能力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保证研究生始终处在学术研究前沿和社会发展潮头。

(1)加强学会建设

日本研究生培养单位还有研究生导师均十分重视学会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一方面依托各类专业学会,经常性地资助举办包括年会、专题会议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在培养中要求和鼓励研究生经常性参加各种会议,从而在整个国内创造了一套成系统、上规模的研究生及相关学者的学术交流大系统。通过广泛的交流,研究生不仅能获得本专业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最新发展动态,更能通过与本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切磋交流,快速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平。

(2)重视对外交流

在日本,对外交流是高等教育学术交流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培养环节更是如此。各个大学会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相关高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专门讲座,主要面向为本校的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同时,各个大学普遍要求并鼓励研究生外出访学交流。即使是假期中,研究生们也大多在参加各种讲座和访学。通过这种频繁、高效的对外交流,不仅活跃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术氛围和研究风气,更使研究生在来自各方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中,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有利于形成个人的学术思想和创新意识。

(3)重视实践锻炼

作为一个十分注重实际应用的国家,日本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锻炼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受到各个大学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0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专门划拨资金,用以资助理工科学生的时间训练,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各类大型企业进行约3个月的实习,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科研开发、企业策划、规划立案、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岗位训练。部分大学还直接从企业聘请高级研究人员到学校任教,主要负责讲授企业里各类先进的应用技术知识。通过面对面地接受资深专家的指导,借助社会力量来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为保障教育质量,日本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招生录取、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论文研究、日常指导、交流实践等环节进行了充分的改革尝试和教育创新。通过多年的探索,日本已基本建立了一套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加趋于合理,更是在保证培养规模稳定提升的同时确保了培养质量。总结日本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对我国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一方面是日本重视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强调研究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并在教学实施、学术交流、论文研究等各个方面为研究生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提供环境;另一方面,日本非常重视培养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国家教育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均是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和严格的过程管理,对研究生培养进行管理与指导,极其有效地确保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应用语言学教研室)

注解:

①魏春燕,李林.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状与展望,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

参考文献:

[1]天野郁夫著『高等教育の日本構造』玉川大学出版部,1986年.

[2]石井紫郎編『転換期の大學院教育』大学基準協会,1996年.

[3]沈滢,张云辉.从日本研究生教育特点看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4]王文利,林巍.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型及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

[5]魏春燕,李林.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状与展望,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教育改革综合素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