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修活动基本流程的设计能力

2016-05-30张圣捷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原则

张圣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07-01

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研修的重要途径。研修活动要把促进教师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提高教育专业素养等相对系统化的问题作为主要的关注点。研修活动的基本流程要把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作为中心目标来统领各个环节。那么,如何定位研修活动的基本目标、如何整体规划和细化分解具体或系列的研修活动、如何实现研修活动中关键环节的有效突破、如何核定研修活动的实施效果是每一位校本研修活动的策划者与实施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研修活动基本流程的设计能力

研修活动的流程不是解决为什么而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问题,而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更多的是从执行的角度把个人或学校确定的目标去执行到位,而不考虑或者改变学校的决策,在决策确立之后,流程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更好的实现决策的目标。

研修活动基本流程的设计能力体现在研修活动的设计顺序和运用方法上,基本流程设计的要素分别是研修资源、过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结果、对象、效值。对于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就是要将这六个要素进行通盘考虑、融通考虑,科学布局、合理优化,最终实现研修活动的总体目标。

研修活动基本流程的设计能够具体落实学校研修工作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借助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三大基本形式有效开展,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活动的基本流程

(1)问题提出。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所以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要科学、充分诊断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聚焦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把脉要定位准确,诊断要切准关键、直击要害。

(2)目标设计。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思、策划。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搜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二要遴选出关乎学校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三是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四是要拟订解决问题的课题及研究方案;五是要制定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六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阶段反思和环节步骤效值评定。

(3)研修过程。过程是由依据目标和任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组成。具体行动意味着改革和进步,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一次提升的过程。在行动研究中,校本研修系统的三大要素要协调运作、优化组合,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树立“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成长既成果”的研修观。

(4)总结提升。一次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激励的校本研修活动,既要有阶段性的信息整理和过程描述,也要有过程评价和对问题解决的细致分析,还要进行反思和回归实践的验证,并根据开展情况,对设计方案和理论假设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三、研修活动基本流程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与特殊性原则遥相呼应。整体性原则是指研修活动的基本流程须在一个大背景、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来自于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统领,每一步流程环节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与设计,每一步流程目标逼近、层层递进,所实现的效果均指向活动主题。

2.针对性原则。研修活动的开展要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将案例讨论和行为跟进相结合,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相结合。采取“课前说(议)课,课中观(行)课、课后评(思)课”等研究形式,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和途径、策略都要适用于学校、教师团队,教师个体,扎实过程、真实再现。

3.特殊性原则。研修活动的开展须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开发与设计,实现整体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教学终究是一门艺术,在整体进步的前提下,要充分保留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因此,在研修活动的基本流程设计中要针对参与教师进行人本化的目标定位,实现个性化发展与提升。

4.层次性原则。研修活动的开展要基于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应该根据“规范化——任务驱动;特色化——有效研究;常态化——融入工作”三个阶段层层推进、提高。三个阶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不能截然分开。

5.实效性原则。研修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校和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要切实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制定的各种实施方案、制度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开展的各种研修活动能够基于教师的期待和需求,能够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向上发展的动力。

6.理论性原则。作为研修活动的设计者,要具备对学校研修主题相关理论的知识储备以及达到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相关水准,在理论实施推理预测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研修活动的流程设计,所以理论性原则同时也作为活动设计能力的最基础性原则。

四、校本研修活动的常用形式

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具体采取哪种形式,要依据活动的主题、教师群体的研修基础和学校的实际而定。寻找、创造适合学校、团队和教师个人的研修方式,取得研修实效。

一是吸纳式。有专题讲座、读书交流、教学观摩、案例教学等。

二是参与式。个案分析、案例体验、教学问诊等。

三是探究式。自我反思、教学质疑、专项问题反思、课改课例、教育叙事评析等。

四是课题研究式。包括教学科研课题研修、专业特长发展研修等。

五是主题论辩式。包括主题沙龙式研修、专题辩论式研修等。

五、研修活动基本流程的评价

校本研修活动在逐步走向常规化、课程化、规范化的过程中,学校还要制定具有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校本研修活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健全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学校总评的校本研修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改进、强化等发展性功能。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具有目标性、科学性、呈序列化,讲究的是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以此为目的的研修活动评价还要具有特殊性和个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效果性评价要紧密结合起来,既注意活动开展和参与情况的记录,又重视成效分析和成果表现的评定。同时,还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手段,把目标评价、发展评价和差异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进行分析诊断、适时反馈和及时改进。

研修活动的设计基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基于学校的特色化办学构想,基于教学实际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基于教育发展的未来指向,作为基层研修活动的实际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只有高站位、稳步走才能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原则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