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2016-05-30贺奕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研究

贺奕

【摘要】:银塘中心小学是当涂民歌研究与发展协会的传习基地。在了解本地音乐文化方面,有着强有力的优势,为进行当涂民歌的运用奠定了地理语言基础。今年,学校成立课题组,对当涂民歌走进小学音乐课程进行实践研究,积极推广当涂民歌进校园,让在校学生学习和传承家乡传统文化,使这一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关键词】:当涂民歌;研究;小学音乐

2006年5月20日,当涂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口头上创作的民歌,这些民歌曲词优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方整,节奏轻盈明快,以其清越、悠扬、婉转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银塘中心小学在了解本地音乐文化方面,有着强有力的优势,为进行当涂民歌的运用奠定了地理语言基础。同时,学校还是当涂民歌研究与发展协会的传习基地。

一、当涂民歌的发展情况介绍

2006年当涂民歌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涂民歌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不仅演唱形式从村野走上了舞台,记载方式由口头记忆进为书面记载,而且大批精品从当涂走向了全省、全国和海外。

优秀的当涂民歌还引起了众多专业文艺团体、著名作曲家、歌唱家和音乐出版部门的极大兴趣。中央歌舞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安徽省艺术学校、安徽省群众艺术馆、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和著名作曲家时乐蒙、瞿希贤、巩志伟以及著名歌唱家陆青霜、姜志均先后来当涂采风,学习当涂民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2月录制《芝麻开花节节高》等13首当涂民歌,经常向省内外播放。1982年,中国唱片社将《打麦歌》、《熟透的庄稼一片黄》、《小妹子送饭下田冲》、《唱得绿海泛金波》、《丰收歌》、《回娘家》、《划龙船》、《快乐的鸭老哥》、《一把小伞亮铮铮》等9首当涂民歌灌制成立体声唱片,向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发行,当涂民歌开始走向国外。安徽省、北京市、上海等多家音乐出版社多次选载出版当涂民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选载40余首当涂民歌,使当涂成为安徽省入选民歌最多的县,从而获得了"民歌之海"的美誉。

二、银塘中心小学对当涂民歌应用的研究思路

当涂民歌根植于地方泥土,是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和基层文化,具有展示当涂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功效。我们重视一切民族的、传统的、地方的文化艺术特色,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当涂民歌,这也是全面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应有之义。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老一代民歌手的逐渐离世,这些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民歌有的正在慢慢失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抢救,就有可能面临消亡的危险,这将给我们当涂的文化尤其是民歌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当涂民歌的研究内容

(一)确定当涂民歌的曲目。

以音乐学科组为实验对象,开展学科研究活动,收集并梳理当涂民歌,找寻符合小学生年龄与演唱技巧特点的曲目,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形成本校特有的教学亮点特色,形成校本特色课堂。

(二)确定当涂民歌的应用内容

1.课内

首先通过有效策略的教学实践,形成本校课堂特色,使学生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学习歌唱能力等方面;再次通过亮点特色——当涂方言的运用,提高学生学唱本地音乐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形成当涂民歌走进小学音乐课程的特色,增强其学唱自信心;最后通过当涂民歌进校园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特色地全面发展。

(1)号子

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分组做出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就一起和“三”。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并体会:号子的形式一般就是“一领众合”当然还有“众人领众人合”。

教师补充: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四种。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劳动号子是人们随着劳动节奏喊的一种口号,它具有协调紧张的劳动节奏,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然后师生共同欣赏《打麦歌》。

(2)山歌

播放《采桑歌》中对山歌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山歌的产生环境和山歌的形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总结:山歌是指在山野中唱的民歌。它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相互见面十

(3)秧歌

农民在稻田里劳动时所唱的民歌称为“秧歌”,也有叫做“田歌”的。

当涂是水乡,其境域内沟渠纵横密布,农民们在水田中插秧薅草时唱着“秧歌”,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劳作之苦。在《熟透的庄稼一片黄》中的衬词“栽呀栽呀那么呀嗬嗨,先栽那荷花,后栽那菱哟……”,但这些有特定的内容的衬词与该歌曲的主题无关。更多的是使用“哎来么咳哟”等衬词,像“号子”一样一领众和,用齐唱来喊号子,以烘托气氛。

(4)小调

让学生演唱歌曲《采花小调》,然后对学生讲解:小调又称小曲,小令等。广泛的流传于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文人阶层。首先,小调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它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出现在节日庆典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的是在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一部分職业、半职业的歌手中传唱。

(5)舞歌

当涂民歌《划龙船》就是龙船竞渡时划船人唱的民歌,又叫《龙船号子》,属于舞歌一类。这首歌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领者站立船头,手击大鼓来统一划桨者的动作。曲调高亢奔放,节奏铿锵有力,伴随“划着!划着!”的呼喊,形象地描绘千舟竞渡,你追我赶的火红场面。

(6)新编民歌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保护”和“抢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那么,是“发展”什么呢?拘泥于陈词旧曲,一成不变地照搬,就不能说是“发展”。我们所说的“发展”,就是要使当涂民歌这一民间文艺形式具备为现实服务的生命力,也就是说当涂民歌是应该和必须进行改编的。

2.课外

乡村少年宫是丰富校园文化的另一个课堂,将小学音乐教学与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结合,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了解当地文化,并有机会发扬继承。我们向老师、家长、同学们展现我们小学生的当涂民歌,深受大家的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及自信心,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歌唱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

3.撰写校本教材——小学生当涂民歌集

收集采风、整理曲目、寻找适合小学生实际水平的当涂民歌,落实校本教材。将精选出来的当涂民歌曲目运用于课堂、学生文艺活动等形式,找出校本教材的不足,及时改正。增加校本研究成果,形成教师自主与集体研讨的特色,丰富校本教研内涵,以行动及实践研究落实策略,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扎实教学。

四、总结语

当涂民歌进课堂是当下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与传承途径;因为当涂民歌的传承对象主要是青少年的学生们,只有现在的孩子们学会并了解了当涂民歌,才有可能传承给他们的后代,进而一代又一代的地传承下去;只有这样当涂民歌才不会消亡,我们民歌的根脉才会得以延续。所以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从现在做起。当涂民歌进课堂是一个传承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宏大工程。它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学校这块教育主阵地,以此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们民族精神,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王红艳.论当涂民歌的存在状况和传承发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张程刚,王春.论当涂民歌的的艺术特色[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3(3).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