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文化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6-05-30林津亦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旅游事业发展研究融合

林津亦

摘 要:以中国道教“第二洞天”委羽山为代表的道文化旅游资源大都面临着保护与合理开发等问题。因此,以委羽山为例,深入分析其特有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探索突破限制其旅游资源开发瓶颈的方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道教文化;旅游事业;融合;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08-02

近年来,道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有着巨大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比如,全国建成了一批以道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旅游景点,发展良好,有的甚至成为某一地区的标志性旅游点,像山东·庆云水城国际道文化养生度假区、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等。道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仅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地方丰富的道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研究和保护道文化遗产资源,弘扬以道学为载体的传统文化,也是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途经。当下经济整体向好,但下行压力仍较大,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事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委羽山道文化资源优势分析

目前,以位于黄岩的中国道教“第二洞天”委羽山为代表的道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开发优势明显。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

全国道教名胜有十大洞天(洞天:道教中所谓得道成仙的地方)、七十二福地之称。据史志所记,其中的“第二洞天”委羽山和三处福地都在台州市黄岩境内,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委羽山位于黄岩南郊,海拔83.5米,形如龟状,由5座小山峰组成。委羽洞位于委羽山东北麓,史称“天下第二洞天”,又名“大有空明洞天”。大有宫是委羽山的代表性建筑,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距今1 500多年。现存主体建筑大多修建于清乾隆、嘉庆年代。2007年列为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历代高道的修炼圣地。据史料记载,这里高道辈出,自刘奉林在此修炼得道后,历代知名人物有葛洪、萧子云、司马季主、司马承祯、杜光庭、范琦、张伯端、王中立、沈永良和近现代的蔡理鉴、蒋宗翰等中国道家名人,或在委羽山炼丹修道,或常来这里游玩切磋。道教南宗第一祖唐代张伯端经常到委羽山大有宫讲学。宋、元、明时期大有宫历经劫难,元代曾被焚毁。明代朝廷对道教严加管治,委羽山大有宫由盛转衰。直至清代,由于顺治帝和康熙帝尊崇道教,全真道的大有宫又一度走向兴盛。清中叶,黄岩人杨来基于委羽山大有宫出家,拜师修龙门派,为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他居委羽山精修数十年,弟子中得其真传者凡十四人,派衍十三房,分支于台州各地及邻近州县各宫观。由是委羽山大有宫玄风大振,声名远及东南。当时,委羽山龙门派道徒分布台州116座宫观和温州的148座宫观,占两地宫观总数的99%;出自大有宫的道士,占两地道士总数的97%以上。因此,大有宫成为浙江东南地区乃至福建等地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发源地。

建国以来,道教发展一度停滞,但大有宫道脉仍然相传。黄岩长潭前蒋人蒋宗瀚曾任大有宫方丈,于1962年出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二)深厚的道文化积淀

志书记,轩辕黄帝周游四方……登会稽,至天台,并藏丹经于委羽山洞,承以美玉,覆以磐石,金简玉字刻其文。古时,委羽洞深不可测,传南宋淳熙年间委羽山一樵夫“失脚坠一穴中,行二日许,从黄岩委羽洞出”;又传“好游之士,尝持炬入行两日不可穷,闻橹声乃出”。《历世真仙通鉴》有记:周代刘奉林学道于河南嵩山,因三合神丹没有成功,云游四方,后迁居于此,炼丹成,白日乘鹤,鹤却坠羽毛于山上,此山乃改名为委羽山。汉武帝时代,有“千古名区委羽山”之美誉。三国赤乌时,著名道家葛玄曾在委羽山炼丹。晋朝诗人谢灵运到此游览后,曾写有“山头方石静,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大宫殿里有一副对联“古洞仙自在,鹤支羽还留”。古时,委羽山有极富诗情画意的十二景观:大有晨钟、仙源夜月、洞口朝霞、秋江暮帆、丹炉方石、鲤岩晚钓、丹井占天、琪树垂珠、淇园避暑、凤竹鸣莺、鹤亭古梅、樵居积雪,有清代名人应溯诗咏为证。同时,东晋潘端明,南朝谢灵运,唐宋杜光庭、朱熹、杜范,明谢铎、黄绾,清康有为、喻长霖等历代名人墨客都留下了千古名句。朱熹《委羽山》诗:山藏方石灿,门掩薜萝深。道像千年在,衣冠照古心。

二、当前委羽山道文化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一)委羽山山体遭破坏

委羽山几十年来遭受严重的破坏,周边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侵蚀,昔日之满山蟠松郁郁葱葱,鹤唳声声似仙境,今日早已消失。古时委羽山的大有晨钟、仙源夜月等十二景大都湮没或失真。

(二)民居围堵,制约发展

通往大有宫的神道,古时两旁香市碑林,如今亦被民居替代。周边建筑包围,交通拥堵,严重制约了大有宫的发展。7个迁住户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迁入大有宫侧房内,影响了整体的管理。在区政府的协调下,2015年终于搬迁。1999年,黄岩老年福利中心于委羽山南麓开辟山地建委羽山庄,已建别墅、住宅44幢。

(三)沧桑满目,日渐破败

目前,大有宫的主体建筑保持比较完整,但沧桑满目,呈现破衰之象。作为“第二洞天”的委羽洞也逐渐堵塞。民国时尚能行约百米。20世纪80年代初,开拓洞口,仅通15米。1998年4月,开挖洞顶,用条石砌筑再覆土,形如坑道,已失旧时风貌。

(四)疏于管理,道风无存

大有宫目前日常管理交付所在村的村委会,但管理松散,每天大有宫可听麻将声陈陈,很像是老人协会的活动室,道风无存。20世纪80年代大有宫仍有十几位全真道人,其中有道医好手。而目前大有宫道士流失殆尽,道脉式微,飘零冷落,情景破败。

三、委羽山道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一)充分认识挖掘、保护和发扬道文化遗产的意义

道文化深深浸润着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道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道教规、礼仪和宗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道院,以及浩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黄岩委羽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迹,不仅地利形胜,而且人文荟萃。这里的道文化历史名人和历史遗存可以成为黄岩的一个响亮的名片,加以开发利用,必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发展与繁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尊重文化自身的规律,将文化的弘扬与经济的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充分整理、挖掘、诠释其古老文化,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现代经济发展上去,使其重新焕发活力,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二)制订道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计划

道文化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道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的发展弘扬了道文化。道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道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道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使道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道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委羽山道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弘扬道文化作用。这样,既保护了委羽山文化资源,也发挥了委羽山旅游资源的作用,委羽山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建议针对黄岩委羽山的现实情况,尽快把委羽山的开发利用尽快纳入当地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划,使大有宫发展为道教文化与黄岩橘乡文化相融合的闻名宫观,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宗教历史文化品牌。

(三)尽快恢复大有宫原貌

对委羽山大有宫要尽快实施保护和修复工程。结合道教宫观建筑特点,在确保大有宫原有主体建筑风貌不变的前提下,规划一些配套性建筑,适当扩大第二洞天规模,重塑第二洞天形象,再现“问道大有宫,养生委羽山”盛景。借助民间的力量,组织民间各方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解决资金问题。同时,指导道教协会引进一批优秀道士有序管理大有宫日常事务。经过恢复和修缮的道文化遗产,可使大家身临其境,欣赏各种道文化艺术,增长各种道知识。

(四)建设道文化公园

按照评审通过的《委羽山道文化公园设计方案》要求,应尽快组织人员加快房屋拆迁、土地征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把委羽山建成一个使旅游者能参观游览道建筑及周围自然山水的以观赏性为主的道文化公园。建成后的委羽山文化公园应是一个典型的道人文景观。楼、阁、殿、堂、塔、柱等,布局有序。游客在欣赏道文化景观的同时,又可饱览神奇山水。

(五)开发道文化体验游

道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道音乐和以道为题材的剧目,可以让人去唱、去演;一些道仪式,如静坐、食斋、放生等,尤其是道开光等特定道事法会的参与,让游人亲身体验道出家弟子的日常生活、功课以及道家戒律与清规等,从而感受道独特的生活氛围,感受强烈的道文化震撼力。还可与道教养生理念结合起来,让游人体验道家的生活方式;开发道教药膳以及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道家酒和道家茶;开办道疗养院,开展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洗浴等服务;进行养生健身游组合式产品设计等。

道教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传统宗教,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至今仍遍布中华大地。道文化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如何发扬中国的主体文化,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好中华民族极具特色的道文化资源,让道文化与时俱进,并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委羽山大有宫的过去和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传承、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旅游事业发展研究融合
陈云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让民间艺术与旅游事业比翼齐飞
试论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