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互联网思维

2016-05-30周文彰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数据

周文彰

[摘要]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以互联网技术为思维基础,以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为思维指向,以收集、积累、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为思维特点。互联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发展,服从人类各种思维的共同法则。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并行不悖,它不可能取代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战略思维等等,相反,互联网思维要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或者说,要整合这些思维于一身。离开了这些思维,互联网思维就会迷失方向,走向歧途。互联网思维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对于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对于实施国家一系列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数据;用户;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6)02000107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互联网思维也渐渐走进生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怎样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其他思维的关系如何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初步思考和粗浅认识。

一、 为什么要倡导互联网思维?

我们之所以需要互联网思维,就在于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当然是指科学技术的时代,不是社会革命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的图景,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描述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1]这样的时代,客观上需要我们普遍树立互联网思维。

首先,树立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使用,使我们当今的交往生活、工作方式、商业模式、企业形态、文化传播、社会管理、国家治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扩展着地域,渗透着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互联网思维,工作和生活将会变得越来越尴尬,越来越不方便。如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参观采取网上申请,购物在网上进行,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招标……所以这些,只有适应,才有可能;如不适应,一切可能都对你关上了大门。毫无疑问,在一定时间内,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双轨制”还会存在,不会用互联网,传统的渠道或办法仍可通行,但这种情况不会长久,只是一种过渡措施,传统的渠道和办法总有一天会被废止。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要学会适应互联网;如果不适应,自己的工作舞台、生活空间、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只能萎缩,难以拓展。

当然,互联网还在发展和普及过程中,许多地区和人口至今尚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据2016年1月15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数字鸿沟》显示,2005-2015年的十年间,互联网用户数量翻了三番,从10亿人达到了32亿人,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不知互联网为何物。[2]但我们没有必要用这个事实来否定互联网对于我们今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人类由此进入了电器应用时代,但现今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区和人口没有用上电,我们能据此否定电对于工作和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吗?这些事实只能激发我们加快互联网全覆盖进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而这对于政府、企业和科技工作来说,最需要确立的正是互联网思维。

其次,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创新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所有这些创新,离开互联网思维是难以实现的。可以断言,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创新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一切发展创新都应当而且必须立足于互联网,充分考虑互联网因素,借助互联网力量,应对互联网的挑战;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是如此,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也要置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去构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本身就是创新,既是各种创新的时代背景、优越条件和活动平台,也需要各种创新去推动和体现。换言之,各种创新都要引入和借助互联网,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各自的领域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第三,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实现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的需要。互联网时代是科技革命的崭新时代,认识这个时代、适应这个时代和驾驭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的思想与时俱进。否则,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就会成为旧时代的遗老遗少。

思想与时俱进,就是思维与时俱进。思想出于思维,思维生产思想。思维,是我们的思考活动,是我们认识世界、分析形势、决定事项、谋划行动、预判未来的思考过程。思维不同,思想就不同;用什么样的思维,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

思维不同,在于思维方式不同。日常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哲学思维;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的关注点和侧重点完全不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思维路径、思维工具、思维结果很不一样;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都有各自的思维指向和思维目标;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的不同,就在于一个重性质、一个重数量……这些都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就是思维目标、思维习惯、思维方法、思维工具等等思维要素综合统一而成的思维模式或认识图式。思维与时俱进,在于思维方式与时俱进。

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深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广泛地普及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标志,相应地,互联网思维成了客观需要的社会思维,不单单是个人的思维;是时代性思维,不是区域性思维。因此,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互联网思维就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思维,而是必备思维。因此,即使现在我们还没有怎么“+互联网”的思路,但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强化互联网思维。

二、互联网思维是怎样产生的?

思维方式存在于大脑,但根源于实践,根源于时代。互联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没有互联网,也就没有互联网思维。别说农耕时代没有互联网思维,即使在今天,在互联网还没有通达、还没有进入社会生活的地方和人口中,也没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而产生的新型思维方式;谁最先走向互联网,谁就同时开始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发展及应用过程。

最初,互联网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进入人们的视野的。人们通常认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它和电、蒸汽机一样,就是一个技术的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它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它使人们用一种新的思想去看待业务、看待市场、看待用户、看待管理,用一种新的思路去规划业务、开拓市场、赢得用户、实施管理。[3]

这个过程是十分自然的。历史反复表明,从工具到工具思维,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美国作者史蒂夫·洛尔指出:经验一再告诫我们,创新工具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还可以帮助我们重塑世界观,以及做出相关决定。[4]6当一种新的工具被发明者发明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它,考虑如何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也就开始了从工具向工具思维转化的过程。蒸汽机、电力、电话出现之后,它们的巨大能量和优越性迅速被人们认识,被人们广泛地推广使用:一旦需要动力,就想到使用蒸汽机、电力;为了方便联系沟通,就安装了电话……科学技术的新工具就这样转化为工具思维了,只是那时没有人提出“蒸汽机思维”“电力思维”“电话思维”罢了,但不能据此说没有这些思维。

新工具引发的思维变革,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变革,而且是方法性的、价值性的变革。史蒂夫·洛尔指出:纵观历史,技术变革一直在挑战传统做法,不仅仅是教育后代的方法,甚至连我们理解世界的方法都受到了影响。[4]9比如,以互联网思维看今天的世界,我们都会看到,世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那一边,而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世上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一切都是透明的;与其封锁消息,不如主动发布,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事件的话语权等等。

不难推论,互联网思维最初是少数人的思维,即参与互联网发明和建设的人们的思维。随着互联网建设内涵的深化、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扩大,互联网思维也就随之深化和扩展开来,互联网产业界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口具有了不同程度的互联网思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总网民数的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仍将进一步提升。[5]这是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大众思维的证明。

互联网思维的产生不仅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而且更深层地表现为人们之间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经济关系、交往方式、组织结构和功能等等的设计和再造。比如,联络用上了短信或微信,把电话省了、把电报废了;拜年不必寄贺年卡,网上可以下载制作,通过电邮和微信立即送达;皮肤出现病灶,用手机拍照发给医生,马上就得到诊断,就医方式变了;互联网消除了距离,并使得企业网络化,企业相应地把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6]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是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划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而且直接决定着分工的状况,并通过分工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换言之,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7]而据此我们则可以说,互联网产生的将是对人类“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的强力推动。[8]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看重的不仅是互联网的技术和工具层面,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层面,提出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互联网思维一出现,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效应,令人瞩目,令人青睐。互联网思维的效应,本质上就是互联网技术的效应,因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思维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互联网就成了思维成果的实现方式;一旦离开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就失去了根基,也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只有当互联网思维的成果借助互联网成为现实时,互联网思维的效应才能显现出来。互联网技术既是互联网思维产生的根源,也是互联网思维效应的载体。

互联网思维的主要效应就是精准、快捷、方便、经济。例如,办理一笔贷款,传统银行的考察、论证、决策,要花几个月乃至更长时间,而基于淘宝卖家的营销数据,互联网银行就可以知道商家的利润率,从而对有能力偿还的商家果断提供贷款,快速一秒到账,而且坏账率非常低,无论是经营成本还是风险运行成本都不高。这是传统银行无法做到的。[9]运用互联网,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努力目标,大数据将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10]

三、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实践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这种反映经过沉积内化而成为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方式或思维结构。

首先,互联网思维是一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特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对互联网十分重视,极为关注;不把互联网当一回事的人肯定没有互联网思维;重视互联网就初步具备了互联网思维;是不是重视互联网,可以看作是有没有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标志。倡导互联网思维,就是倡导人们首先要重视互联网: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努力掌握互联网特点,充分了解互联网作用,清晰认识互联网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甚至是颠覆,改变对互联网漠不关心、一无所知、不求甚解的态度。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岗位,也许一时还没有想出怎么联系互联网,但却不能没有互联网思维。

然而,我们看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不重视互联网、甚至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之外的人数还不少。例如不去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去交往沟通、处理工作,甚至不会发电子邮件;单位花巨资安装了内网,但不关心怎么使用、怎么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去互联网查阅和下载图书资料,更不用说去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来提升管理水平了;一些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规划新的项目忽视互联网因素等等,这些都是不重视互联网的表现,亟待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来加以改变。

第二,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力求适应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当一个人想到要努力适应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他的互联网思维就开始萌发了。互联网思维就是努力适应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思维。

或许有人质疑:这叫什么互联网思维啊?我的回答是:不仅是,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互联网思维。因为适应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市场才能越来越大,互联网才能越来越又好又快地发展。比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到网上欣赏微电影、动画片,听音乐,互联网文化产业才能不断发展。由此可知,互联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创造了互联网文化产品,互联网文化产业消费者的互联网思维消费了互联网文化产品;它们犹如一枚钱币的两个方面;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协调与平衡,表面上是产品与消费的协调与平衡,实质上是背后思维方式的协调与平衡,即认识、兴趣、价值(包括审美)等等方面的一致与认同。

互联网进入大规模应用时期以来,几乎对所有传统行业和管理模式都形成了巨大冲击:滴滴和uber打车软件的使用冲击着传统出租车行业;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商务冲击着传统的商场销售方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资讯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和纸质媒体;互联网无一例外地冲击着制造业、物流业、出版业、医疗业、教育行业、垄断行业……使不少行业和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互联网应用本身存在着诸如假冒伪劣、信息垄断、侵犯隐私、宣传过头等问题。于是批评、谴责、要求限制互联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些声音所反映的互联网的问题值得重视,但对互联网的义愤和要求限制的心态,折射的恰恰是对互联网的不适应,需要通过强化互联网思维去加以改变。面对冲击,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说:“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我们的改革还要继续深入。”[11]公司的应对措施就是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在保留马路扬招和电话叫车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增加现在年轻人喜欢用的软件叫车模式,同时,强化“正规车、正规人、规范服务”的特色品牌以赢得竞争。[11]这番考虑,就是我所说的努力适应互联网的思维。

第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如果说适应互联网更多地带有被动应对的成分,那么利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主动自觉的方面。互联网思维不光支配着人们去重视和熟悉互联网,适应和配合互联网,而且驱使人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作为新型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管理、设计、生产、销售、创业、创新等,都要努力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集聚智慧、获取信息、拓展深化、方便快捷、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动“互联网+”,主要目的即在于此。在这里,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的思维。

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标志:是不是借助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传统管理与智慧管理、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传统销售与现代销售、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分水岭。倡导养成互联网思维最核心、最重要的用心,就在于倡导各项工作、各个领域都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谁利用了互联网,谁就是追赶时代大潮的人;哪个领域利用了互联网,哪个领域就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领域。反之亦然。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预计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将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此,国务院计划和部署了十一项重点行动,这就是“互联网+”创业创新、 “互联网+”协同制造、 “互联网+”现代农业、 “互联网+”智慧能源、 “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 “互联网+”高效物流、 “互联网+”电子商务、 “互联网+”便捷交通、 “互联网+”绿色生态、 “互联网+”人工智能。

第四,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大数据思维。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测量和记录。测量是传统的小数据,无数人的出行、坐车、购物、吃饭、游玩,看病、吃药、健身,无数企业的规划、设计、生产、销售、进货、运输,世界各地的人流、车流、物流、气象流等等连续不断地通过计算机、传感器、互联网记录下来,互联起来,连同传统的测量数据,就构成了大数据。大数据当然是大,但大数据的特色是多源。从多个源头的数据去互相印证一个事实,这是“大”。

参见文献[8],他的原话是:大数据不是大,大数据是多源。在此笔者作了点调整。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资源,数据就是财富,数据就是竞争力。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收集数据、积累数据、分析数据,据大数据思考,靠大数据决策,依大数据管理,用大数据立业,就是大数据思维。

众包、众筹、共享经济,都是大数据思维的产物。因此,作为大数据思维的互联网思维,绝不仅仅是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运用和根据大数据的思维。

四、互联网思维怎么思维?

互联网思维当然也是思维,因此,互联网思维也具有人类思维的共性,比如,思维形式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思维方法也使用分析和归纳、综合和演绎;思维类型也包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特别是,思维原则也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互联网思维怎么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思维,一旦不从实际出发,就偏离了思维的正道,走上了思维的旁门左道。例如,思维从自己的大脑(如愿望)出发,就成了主观主义的思维;思维从书本出发,就成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维;思维从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出发,就成了经验主义的思维。这些不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所导致的行为,最后只有一个结局:失败!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离、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特征的——这是世界上一切错误的总根源。互联网思维要想获得正确的结果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一刻也不能偏离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有鉴于此,互联网思维应当这样去思维:

一是按互联网特点和规律思维。互联网特点和规律是需要用心总结和把握的,至今我们仍然处在认识过程中。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共享,目前被公认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几个特点,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按照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比如,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开放,开放就是互联互通,开放得以至于打破了一些边界,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按照这种开放的特点去思维;不开放,就没有互联网;不这样思维,就无法与互联网相匹配。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平等,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遵循平等要求,只有与网民、网上客户平等地交流共商,才能赢得他们的关注和使用兴趣。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互动,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把如何实现最优互动、确保信息对称,作为考虑问题的重点之一。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共享,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就要让共享二字在思维中深深扎根。

在众多开放共享要求中,当前最重要的是数据的开放共享,其中特别是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对此,国务院已经作出部署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大力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以及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10]

二是按互联网用户需求思维。努力适合互联网客户需求,这是一切互联网和“互联网+”行为的不二原则;不研究互联网客户,不适合互联网客户需求,还要“触网”,那就完全不可思议。因此,“用户至上”的理念在互联网思维中更加居于核心位置。互联网客户习惯于“免费”或廉价使用,互联网思维就要把免费或廉价作为谋划产品的切入点,首先考虑获取用户而不是获取收入,赢得大量用户才能具备赚钱的基础;互联网客户喜欢方便、简单、快捷,互联网思维就要把简单、方便、快捷作为追求,努力降低使用或购买门槛;互联网客户比任何其他客户都更担心假冒伪劣,互联网思维就要把货真价实作为永恒的信条……互联网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思维就要跟踪这种变化,随时把握甚至超前预见这种变化。不按互联网客户需求思维,任何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都只能是“自娱自乐”。

一切成功的企业,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按用户需求思维。IBM在2003年成立的“商业优化中心”,在世界各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项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引领中心不断进取的指挥棒就是客户的需要,即寻求帮助的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需要,而不是IBM研究活动的日程安排或者生产计划。[4]71

三是按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思维。尽管互联网使一些产品由滞销产品变畅销产品,由小众产品变大众产品,但不能由此结论说在互联网条件下,再次的产品也不愁没有销路。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产品研发、材料改进、实用美观、生产工艺革新,互联网功能再强大,也没法取代,更不能被忽视。互联网思维一定是讲究产品质量的思维。现在网购中出现大量的产品质量问题,平台、电商和生产厂家都要引以为戒,否则会毁了网购的声誉,败坏这个产业。

五、互联网思维的底线在哪里?

凡事都有底线。所谓底线,就是不能跨越、必须坚守的起码界限。做人有做人的底线,做事有做事的底线,同样互联网思维也有必须坚守的底线。

就拿互联网文化产业来说,无论未来互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上多么千姿百态,互联网思维必须坚守的底线是:

“内容为王”的底线。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大大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但如果只是讲究形式,忽视内容,就会渐渐招致冷落或厌倦,只有内容的魅力是无穷的。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插上了翅膀,极大丰富了文化的产品形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拓展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这是我们青睐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原因,但我们第一位的功夫要永远下在内容上,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社会责任的底线。文化的作用不仅是娱乐;文化承担着感染、熏陶、教化、引领人的责任和优化社会风气的责任,这就是文化的社会效益问题。互联网文化产业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坚守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决不可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去谋求经济效益。否则,既坑害了社会,也损害了自己。社会责任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必备因子。

诚实守信的底线。这是一切领域、一切产业、一切岗位都必须坚守的道德原则,互联网文化产业也不例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信守合同……都是诚实守信的具体内涵,互联网思维必须坚守。离开了诚实守信的底线,互联网思维就是自毁家门。

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无论互联网未来多么发达,作用多么神奇,但互联网只是工具、只是载体、只是环境,互联网所提供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都要遵循前互联网时代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商业精神文明的积极成果。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底线。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维,是充满创新精神的思维,是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所需要的思维,实施国家一系列战略规划所必须的思维……这里,我从总体上再强调两点:第一,互联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人类思维的最新花朵,服从人类各种思维的共同法则。它只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思维基础,以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为思维指向,以收集、积累、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为思维特点,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第二,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并行不悖,它不可能取代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战略思维等等,相反,互联网思维要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或者说,要整合这些思维于一身。离开了这些思维,互联网思维就会迷失方向,走向歧途。

[参考文献]

[1]朱国贤、霍小光、杨依军:《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2/16/c_1117480771.htm。

[2]吕佳辉:《世界银行:世界上仍有一半人口不知互联网为何物》,http://tech.ifeng.com/a/20160115/41539871_0.shtml。

[3]雷军:《关于互联网的两次长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23c90100bk9k.html;雷军:《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23c901015idw.html。

[4]史蒂夫·洛尔:《大数据主义》,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23/c_128051995.htm。

[6]张瑞敏:《在海尔集团2014年互联网创新交互大会上的讲话:三个“是什么”》,http://page.renren.com/600676206/note/92157564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页。

[8]习近平:《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4/c_1117363197.htm。

[9]涂子沛:《互联网、云、大数据和新的商业模式》,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28/18/29304644_516543372.shtml。

[10]白宇、张玉珂:《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05/c1001-27545655.html。

[11]缪琦:《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出租车公司窘境如何破?》,http://www.hdrfhg.com/news/2016/01/4744387.html。

On Internet Thinking

ZHOU Wenzhang

(College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Internet thinking refers to the way of thinking people depend upon Internet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problems. It is a way of thinking which is based on Internet techniques, diected by emphasis, adap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and characterized by collecting, accumulating, analyzing data-“speaking” with dada. It is a development of human thinking which is logical and lawful. It not only suits well all the common laws of human thinking, but also goes well with other ways of thinking. It does not take the places of economic thinking, political thnking, legal thinking, moral thinking, strategic thinking, etc. Instead, it makes a comprehensive use of all these ways of thinking, or integrates all these ways of thinking into an organic whole. Otherwise, it will lose its track and go wrong. Internet thinking is a new product of a new revolution of sciecne and technolog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Internet technique. It is a vivid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esent ag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o establish the way of Internet thinking so as to carry out such new ideas of development as “innovation, harmony, opening, greenness and sharing” and to implement a series of state strategic plannings.

Key words:Internet thinking; “Internet+”; data; user; Internet technique

(责任编辑孙俊青)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数据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