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社会工作执照考试分层制度对我国社会

2016-05-30魏爽

关键词:社会工作美国人才培养

魏爽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已进入发展的“快行道”,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全日制教育、半日制教育到远程网络教育,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搭建起来。深入分析美国的社会工作执照考试分层制度,梳理美国不同层次执照考试对考生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尝试厘清我国本科及硕士层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侧重点,以期各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既紧密衔接又相互区别、有所侧重。

[关键词]美国;社工执照考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6)02011207

美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了近百年,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实务领域也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执照考试分层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已逐步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分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国家和社会对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3-2014)》中指出,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310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70余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研究机构)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近3万人。截止2014年,全国持证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达159万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各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破40万人,比2010年增长1倍。[1]91,92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速度正在加快,人才培养的手段与路径更加多元化。

一、美国社会工作执照分层考试制度分析

(一)美国社会工作执照考试的报考资格、考试内容及执照资质

美国的社会工作执照考试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社工准学士层次、社工学士层次、社工硕士层次、高级通才社工师和临床社工师。①最低层次是社工准学士学位层次执照,报考社工准学士层次的执照,考生需具有2年以上社区学院社工专业学习经历并获得社工准学士学位,对考生知识与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于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基本知识的掌握,如果考试通过的话,将获得助理社工师资质。第二层次是社工学士层次的执照,该层次要求报考的考生已取得社会工作学士学位并完成了专业实习,尚未具备毕业后的临床经验。较之准学士层次的专业要求,学士层次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与执行方面的能力,通过考试的考生可以获得社工初级职位。第三层次是社工硕士层次的执照,该层次要求考生具备社会工作硕士及以上学位,不一定要有临床经验,在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加入了对社会经济公平的考查。同时,对考生在社会工作实务监督和评估能力方面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考生通过该层次考试,可以获得社工中级职位。第四层次的高级通才社工师和第五层次的临床社工师均属于高级执照资质,对考生的专业训练背景要求比较高,均要求考生要具有临床社会工作经验。比如,高级通才社工师要求考生具有社工硕士及以上学位,2年以上(至少3200小时)受督导的临床社工经验,而临床社工师更是明确要求考生应具有1600小时以上直接服务于案主的临床经验,并且要有完整的临床实务表现评估记录作为报考的支撑材料。[2]美国各层次社会工作执照考试的具体报考资格、考试内容及执照资质见表1。

(二)美国不同层次社会工作执照考试的内容与比重

不论是最低层次的准学士层面执照要求还是最高层次的临床层面执照要求,美国均从11个方面(硕士层面10个)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学士层面占比最高的是直接与间接实践(21%),其次是社工实务评估(20%),排在第三位的是人类发展与情境中的行为(14%);硕士层面占比最高的是直接与间接实践(22%),其次是人类发展与情境中的行为(18%),评估、诊断与干预计划以及专业价值与伦理并列排在第三位(11%);高级通才社工师的要求是评估、诊断与干预计划排在第一位(24%),直接与间接实践排在第二位(16%),专业价值与伦理排在第三位(12%);临床社工师要求排在第一位的是人类发展与情境中的行为(22%),并列排在第二位的是诊断与评估以及心理治疗与临床实务(16%),专业价值与伦理排在第三位(10%)。具体分布情况参考表2。

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是2008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种针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能力甄别的级别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由国家认定的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2008年度起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两个类别。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2 年;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 6 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4 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3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1 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 2 年。

②本文所引用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相关结论来自于笔者2014年12月—2015年1月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及部分访谈资料。问卷调查覆盖了自2006届第一批毕业生至2014届毕业生,时间跨度9年。同时,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主管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用人单位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与反馈。问卷涉及毕业生的毕业时间、工作单位性质、工作部门、职务、职称、薪酬、选择工作单位的标准、工作中的表现、竞争优势、劣势、专业背景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影响、工作满意度以及对本科阶段所有专业课程的评价等。

总体来看,在社会工作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中,直接与间接实践的知识与技能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是评估、诊断与干预计划的知识与技能,第三位是人类发展与情境中的行为,第四位是专业价值与伦理,第五位是沟通。11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由高到低的考查内容排序可以参考图1。

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恢复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开始于2008年,其间有近20年的时间差。①

在这20年间,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始终在探索中跋涉,面临着师资、教材、实习、就业等诸多困境与难题。进入21世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从人才培养数量上进入了加快发展时期,各层次毕业生每年近3万人。另外,在职进修社会工作专业,考取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3年至2015年,报考人数增加了10万人,达到27万考生的庞大规模,已经成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历年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报考情况见图2。

(一)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从本科生培养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培养的学校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保证有10余所学校的增量,总体态势比较平稳,从国家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缺口来讲,这个增量是合理的,如图3所示。

1. 政府虽然加大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力度,但人才流失问题依然严峻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在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占比最大,其次是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在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中,职业的发展前景是毕业生最看重的,其次是单位性质和薪酬待遇。当前,社区是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领域,但因长期形成的职业偏见以及较低的工资待遇,导致许多学生不愿到社区就业。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近几年虽然蓬勃发展,但仍然处于爬坡期,许多机构处境艰难,前景堪忧,因此,毕业生更愿意选择相对成熟、稳定的岗位就业。从人才去向来看,从事行政人事(人力资源)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商务和客户服务。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虽然直接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并不多,但是,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相近职业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人事、客户服务等,这些岗位对于供职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与社会工作专业比较相近,都是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或管理领域。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些领域就职具有专业优势,能够发挥专业所长。

2. 学生的能力结构有待完善,创新能力成为明显的短板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培养使他们善于与人打交道、为人正直善良、知识面宽。在自身能力结构中,毕业生认为最有竞争优势的是职业道德、工作执行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比较欠缺的是创新能力。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可以看到,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他们并没有直接从事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职业,但是,他们在本科阶段所接受的培养与教育已经渗透到行为中,使他们成为了一名具有职业道德的从业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也是赞赏有加。毕业生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欠缺,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考试机制都有相关性,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造展现自身创造力和组织管理才华的机会。

3. 课程设置较为僵化,动态化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在社会工作本科阶段学习的所有课程中,毕业生认为对实际工作最有帮助的课程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实习、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小组工作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有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中国国情的实际结合,要“接地气儿”。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逐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动态化管理,结合国家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吸收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的反馈,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着力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问题

从研究生培养来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院校从起步时的33所,在五年的时间内增加到104所,增长了3倍,仅2013-2014年就增加了43所,如图4所示。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在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经验欠缺的情况下,暴露出了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

1. 社会工作高端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就业前景尚不明朗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致力于打造中国社会工作的高端人才。依据各培养单位的定位,这批学生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域高端的管理者、服务者和研究者。对应于当今的职业水平考试制度,他们相当于(或高于)中级社会工作师水平。从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来说,这个要求并不高,学生是能够达到的。问题的关键是哪些单位及其岗位能够吸纳他们?能够给予他们怎样的待遇及其未来发展空间?这个职业困境实际上与本科生是相同的。把高端社工人才“留在行业中”应该是我们培养专业硕士人才的最根本目标。为了达至这个目标,需要国家、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安置这批人才,做到岗位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从学校角度来讲,要在学生中不断强化“留在行业中”的理念,强调国家对社会工作高级人才的强烈需求,做好人才队伍的稳定工作。同时,人才培养目标要清晰明确,培养方案要切实可行,培养途径要务实多元;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在入学伊始就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所学课程要紧紧围绕就业目标的岗位要求进行合理地选择,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职业能力训练与提升。

2. 研究生层面的课程设置与本科生层面的区分度不明显,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衔接

从大的知识模块来讲,硕士阶段的课程与本科阶段基本相同,都是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研究方法三大模块,许多学校在硕士层面的课程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交叉与重叠,没有凸显出两个层次的差异性和衔接性。此外,教学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及港台地区,本土实务的案例教学较为粗放,缺乏精深的专业分析与实务操作技术示范。研究生层面的课程设计,要从教学大纲入手,明确研究生层面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本科阶段的区别,彰显知识结构的进阶性,并对各方面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发动学生一起收集、整理与分析本土社会工作案例,形成案例库,尤其要突出本土经验的提炼,使用方法的分析,理论与文化背景的挖掘。

3. 人才培养过程尚未形成有机整体,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职业胜任力有待提高

社会工作研究的是行动中的学问,实务工作是研究的基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过程应形成“一盘棋”,即课程教学、实习实践、论文撰写、就业求职等环节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研究过程及结论形成论文,最终在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领域实现就业。因为学生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培养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学校应努力协助学生做好学业及职业规划,统筹安排时间,着力提升研究能力及职业胜任力,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

三、中美两国的同异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的社会工作执照考试分层制度为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与启发。

(一)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明确的区分度

从数量上来看,当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梯队已经形成,当务之急是要厘清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职业定位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唯此,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人力资源最大的优势。从目前本科生及研究生层面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边界不清。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专业课程的师资方面多数高校还是沿用了本科生课程的原班人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边界在哪里?对于同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区分度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本科生阶段学习过的知识,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中该如何衔接?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研究性体现在哪里?如果解释和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任课教师低水平重复本科生教学内容,使研究生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第二种情况是任课教师另起炉灶,毫不顾及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的衔接问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安排教学内容,使专业知识无法在逻辑上进行接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无法得到提升;第三种情况是任课教师将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同等对待,盲目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对此,笔者建议在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和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应该在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衔接上给予明确的阐释与界定。以美国为例,学士层面并不要求学生掌握问题的评估、诊断和干预计划的制定,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是在硕士层面才要求学生掌握的;又如,学士层面只要求掌握社会工作的监督,而硕士层面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再如,在社会工作服务传递技术的掌握方面,硕士层面的要求比学士层面的要求提高了一倍。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硕士层面的社工专业人才不论是在实务技术水平、直接与间接服务提供能力、社会政策法规掌握程度以及管理评估能力等方面都要远远高于学士层面。

(二)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在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上要相互衔接

不论是社会工作本科生培养还是研究生培养,其核心课程是基本一致的,都会为学生开设“社会工作理论”“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工作实务”这三门课程。显然,两个学历层次的授课目标与教学内容应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尝试将这三门课程在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从而找到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侧重点。“社会工作理论”这门课程在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社会工作经典理论及其发展脉络,掌握主要的理论范式、概念框架、基本观点、贡献与不足。而该课程在研究生层面的教学应侧重于训练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经典理论的实践框架去分析、指导和实施社会工作实务的能力,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锻炼批判反思及思辨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开展实务研究的水平。

“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在本科生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研究的基本范式,掌握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训练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使学生的研究能力能够达到国家对于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层次的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最主要的培养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在社会调查、服务方案设计、服务指导、服务项目运营、服务项目评估等工作过程中正确运用社会研究方法,着力提升学生在研究方法、应用能力方面的娴熟度与准确性。有一位社工机构的负责人曾经对社工本科生与研究生做过十分精炼而形象的对比,他说:本科生是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一起来!而研究生不仅要知道怎么干、一起干,更重要的是懂得干完工作之后的总结与提炼。这个本事靠的是研究生阶段对学生实务研究能力的持续训练。

“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程在本科阶段分为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门课程分别讲授,对于其中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对于学生的实务水平不做具体要求,这与美国目前的分级执照考试制度也是一致的,美国的本科层次也不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硕士层次的实务课程在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为“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其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在运用整合的视角进一步发展学生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干预技巧与能力,掌握服务特殊对象群体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职业角色胜任力,强化专业价值观与伦理。总之,硕士层次的社工人才对应到专业职位中应该属于中级社工师。这部分人才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担,对下应该能够管理和督导助理社工师,向上应该具备晋升高级社工师的资质与水平。

(三)国家要在顶层设计中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与发展做出明确的制度安排

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默契配合与艰辛付出,更需要国家从制度层面对于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评定、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诸多方面给予具体的安排与保障。唯此,才能留得住人才、管得了人才、用得好人才。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痛点”问题。究其原因,专业对口岗位少、薪酬福利待遇低成为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选择放弃从事本专业的首要原因。美国心理学家佛隆(Victor. H. Vroom)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他通过对个体择业行为的研究认为,个体择业行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职业效价的大小和职业期望值的高低,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择业动机表明择业者对目标职业的追求程度,而职业效价则是择业者对某项职业价值的评价,该评价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择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是择业者对某项具体职业要求如劳动条件、工资待遇、职业声望等的评估。[10]可见,除了个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以外,其他诸多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都与国家层面对于该职业的制度安排密不可分。

从国家对于社会工作发展的顶层设计来讲,应从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合理开发设置岗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健立健全立法制度、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等方面做好制度安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出台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优秀人才吸引到专业岗位上来,实现人尽其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路径。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最重要的始终是本土经验的不断累积与提炼。当前,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教育者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准方向掌稳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使得各门专业课程之间要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在知识的广度与宽度上下功夫,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具体到一门课程来说,要从课程自身开发和建设的深度上下功夫,形成层次梯度,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合理衔接,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进阶的通道和指引。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3—2014)》,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版。

[2]肖慧欣:《美国社会工作执照考试的要求与特点》,《中国考试》2011年第2期。

[3]Social Work Licensing Exam Requirements,http://educationportal.com/social work。

[4]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Boards. ASWB Social Work Licensing Examination Candidate Handbook,http://www.bswb.org/pdfs/handbook.pdf。

[5]蒋昆生、戚学森主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6]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7]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官方网站: http://team.swchina.org/certificate/2015/0612/22404.shtml。

[8]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96页。

[9]李迎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10]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05—306页。

The Enlightenment of Hierarchical American Social Work License Examination

System 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WEI Shua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Chinese social work has entered the “fast track of development,” fro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rom full-time education, bisessional education to distance network education, a relatively complete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ng-system has been built up.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hierarchical American social work licens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comb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licensing examination to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On this basis, we try to clarify our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focus on the core curriculum of the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s degree in social work, with an amphasis on the view of each lev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work not only closely connected and also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Key words: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work license examination; social work; talent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刘永俊)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美国人才培养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