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韩FTA的双边贸易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2016-05-30李玉珍李琳

关键词:变化趋势互补性竞争性

李玉珍 李琳

[摘要]中韩建交二十三年以来,两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韩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双边贸易结构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中韩FTA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双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进一步加强,进而将影响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变化,并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化发展。但是,中韩FTA是双刃剑,中国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在优化双边贸易结构的基础上争取双赢。

[关键词]中韩FTA;双边贸易结构;变化趋势;互补性;竞争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73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6)02009608

一、中韩FTA经纬及主要内容

(一)中韩FTA正式签署

经济全球化作为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的过程,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面对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克服制度和体制上的障碍,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稳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谋取自身利益,已成为共识。[1]在这一背景下,早在2004年中韩双方宣布启动中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2006年双方又宣布启动了政府主导的官产学联合研究,直到2012年双方认为条件基本成熟,正式启动了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双方经过艰苦的14轮正式谈判和若干次磋商,于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共同宣布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2015年2月25日,双方草签了中韩FTA,2015年6月1日,双方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协定。①

(二)中韩FTA的主要内容

中韩FTA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对中韩双方而言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协定,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2]中韩FTA除序言外共有22个章节及相关附件,其中,货物贸易关联内容有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和实施程序、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服务贸易和投资关联内容有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自然人移动、投资;规则和合作方面的内容有竞争、透明度、知识产权、环境与贸易、电子商务、经济合作;总则关联内容有初始条款和定义、机构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最终条款;附件中包括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表、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等内容。

根据中韩FTA的内容,可以说两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关税减让方面说,经过最长20年过渡期后,中国91%的产品将对韩国实现零关税,这些产品覆盖2012年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85%;如再加上部分降税产品,中国参与降税的产品将达到92%,覆盖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91%。同时,韩国92%的产品将对中国实现零关税,这些产品覆盖2012年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1%;如再加上部分降税和关税配额等产品,韩方参与降税的产品将达到93%,覆盖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5%。[3]中韩FTA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

有关中韩FTA的研究,对中韩FTA的可行性、

经济增长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中韩FTA生效后双边贸易结构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贸易结构视角以制成品贸易为主,分析中韩FTA生效后双边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特征

(一)中韩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中国对韩国长期贸易收支逆差

首先,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中韩FTA签订之前的双边贸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双边贸易快速启动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见图1)。

①根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作者计算所得。

①即把商品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行划分,分为0~9十大类, 0~4类属于初级产品,5~8类属于制成品,9类是其他,指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未另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

通过图1可以发现,1992-2000年是中韩双边贸易快速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两国双边进出口额以及贸易总额都表现出短期内快速启动,虽然增长幅度相对小,但是持续稳定增长,其中,1997-1998年的双边贸易总额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所致。2001年以后是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启动阶段,这一方面在于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在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中韩双边贸易高速持续的增长。2008-2009年的贸易总额有了较大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增长普遍下降,也影响了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

其次,中韩双边贸易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表现出双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长期不平衡,即中国对韩国贸易收支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如图2所示。

(二)双边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重工业比重大

中国对韩国出口,建交初期是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各占一半,但随着中国经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同时,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也持续增加。中国对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比重由2001年的2274%减少为2014年的774%,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到9226%。同时,出口重工业制成品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5733%上升为2014年的8137%。①

中国自韩国进口商品中绝大部分为工业制成品,而对初级产品的进口较少,而且,自韩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又以进口重工业制成品为主。

(三)双边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中间产品的比重大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或部门、行业)内部的差异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国际交换。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行业或产业的划分对产业内贸易很重要,行业或产业的界定范围越广,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高。研究产业内贸易时,多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②

①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方法和指标较多,其中,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较多地应用于产业内贸易研究中,该指标是指在多边或双边贸易基础上,某一产业或商品组的出口在多大程度上被同类商品的进口所匹配。

②韩国贸易协会利用中国2010年的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用于分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分工结构。

③通常,TC指数处于(-1,-0.6)区间,贸易竞争力表现为极大劣势;TC指数处于(-0.6,-0.3)区间,贸易竞争力表现为较大劣势;TC指数处于(-0.3,0)区间,贸易竞争力表现为微弱劣势;TC指数处于(0,0.3)区间,贸易竞争力表现为微弱优势;TC指数处于(0.3,0.6)区间,贸易竞争力表现为较大优势;TC指数处于(0.6,1)区间,贸易竞争力表现为极大优势。

衡量产业内贸易的计算公式为:①

GLji=1-|Xji-Mji|(Xji+Mji)

其中,Xji、Mji分别为经济体j在产业i的出口和进口,GL指数介于0到1之间。一般认为该指数越大,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一般地以GL指数判断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时,GL指数处于05~075区间,认为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处于075~1区间,认为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中韩双边贸易工业制成品GL指数在075上下波动(见图3),可以认为双边贸易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为主。

中韩两国参与东亚分工结构,其特点之一是韩国从日本进口零部件生产中间产品后出口到中国,中国再加工生产后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韩国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比重为57%,最终产品比重为42%;中国从韩国进口中间产品比重为72%,最终产品比重为25%。②所以,中韩双边贸易中间产品的比重大也是双边贸易的特征之一。

(四)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

中韩双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可以通过计算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进行判断。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③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TC=Xij-MijXij+Mij

其中,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的进口,TC∈(-1,1)。

为了说明中韩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需要测算两国的贸易竞争力,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划分,把SITC0-4归为资源密集型产品,SITC6和SITC 8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5和SITC 7归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9由于数量小忽略不计。

表1说明,中国资源密集型产品TC指数2000年低于-03,贸易竞争力处于微弱劣势,2010年超过-06,贸易竞争力处于极大劣势,而且,这一极大劣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劣势在加强,表明中国的资源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损耗;劳动密集型产品TC指数超过03,贸易竞争力处于较大优势,这主要源于中国是人口大国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TC指数由负数转为正数且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贸易竞争力由微弱劣势开始逐渐向微弱优势转变。韩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开始处于极大劣势,但逐渐向较大劣势转变,具有劣势缓慢削弱的迹象;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处于微弱优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具有较大优势。

比较中韩两国在三大类产品上的贸易竞争力,

①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韩自贸协定将拉动中国实际GDP增长0.34个百分点。

②三类产品的进口比重以2013年的进口总额为基数。

中国比韩国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韩国比中国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韩两国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三、中韩FTA对双边贸易结构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认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意味着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韩FTA的生效,将取消和降低双边贸易壁垒,形成更大的共同市场,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也有利于两国基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推动双边经贸关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双边贸易规模将扩大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具体来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占韩国对外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35%上升为2014年的253%,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国,韩国从中国的进口也持续扩大,韩国对外进口总额中,中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80%上升为2014年的171%,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14年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见图4)。

中韩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取决于两国进出口规模的增加,根据关税同盟理论,随着中韩FTA的生效,按照关税减让表,关税将阶段性降低和被取消,这就说明由于关税带来的生产的扭曲和消费的扭曲将逐步得到改善,也就是能够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其效率会得到提高,进而推动贸易规模的扩大。

从理论上说,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受两国的GDP、双边直接投资、两国的对外开放度、两国的经济自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GDP、双边直接投资、两国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双边贸易量是正面影响,即有利于扩大贸易规模,而两国的经济自由度在实证分析中表现为减少双边贸易规模的因素,但这一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也就是说中韩两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企业、贸易、金融等方面的自由经济模式,经济自由度对双边贸易规模并不发生影响,或者说不是影响双边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因此,影响中韩双边贸易规模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国的GDP增长趋势、双边直接投资的规模、两国对外开放度等因素上,而中韩FTA有利于两国的GDP的增长①,有利于双边直接投资的便利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可以扩大对外开放度程度,所以,中韩FTA生效以后双边贸易规模将会得到扩大。

(二)双边贸易收支将处于动态不平衡

双边贸易中一国的出口等同于对方的进口,双边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取决于双边进出口的相对增长水平。目前,中韩双边贸易特征之一是中国对韩国长期单方面持续逆差,但近年出现结构失衡改善的趋势。据韩国海关统计,2014年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354亿美元,增长28%。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14533亿美元,下降04%;自中国进口9007亿美元,增长85%。韩方贸易顺差5526亿美元,下降120%。[4]

韩方对中国的贸易顺差的减少,意味着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的下降,这一逆差减少的趋势能否持续,需要分析逆差减少的影响因素。从中国自韩国进口商品结构角度看,在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商品中,按产品性质分类的原材料、资本品、消费品的进口比重,分别为336%、611%和53%(见表2)。

由表2可知,按产品性质分类的中国自韩国进口商品增长率均以较大幅度下降,如原材料进口,由2000-2008年的157%下降为2009-201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15%,资本品进口也由2000-2008年的325%下降到2009-2013年的158%,消费品的比重虽小,但其进口增长率也由2000-2008年的165%下降到2009-2013年的95%。

从进出口结构变化角度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进口的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会减少对韩国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这会直接影响从韩国的进口,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会得到相对改善。而且,随着中韩两国的技术差距的缩小,分工结构发生变化,进而贸易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规模有缩小的趋势,中韩之间的分工结构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比重在下降,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在上升,特别是占中韩贸易70%的中间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比重持续上升,以及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中,石油化学等中国自给率的上升产生进口替代效果,导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有下降的趋势,中国从韩国进口具有下降的趋势。

可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倾向于减少进口和改善逆差,可以冲抵因FTA生效降低关税和取消关税而增加的进口,即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家电、日用加工品、韩国特色食品、服装鞋帽等商品的关税也将大幅下降,由此韩国的钢铁、石油化学等部分主力产品,以及生活用家电、功能性服装、健康医疗机械等都会因关税的削减而提高竞争力,提高对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所带来的进口的增加。当然,中国改善对韩国的进口结构所带来的进口的减少,能在多大程度上冲抵中韩FTA带来的进口的增加很难准确计算,但是,从逻辑上可以认为双边贸易收支有可能处于动态的不平衡,而不像过去那样单方面长期保持逆差。

而且,中韩FTA滞后于韩国与美国、韩国与欧盟的FTA,所以,中韩FTA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于贸易创造效应而非贸易转移效应,基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的贸易创造效应,由于中韩两国的关税削减程度以及时间表的不同,双方进出口的增减量不能保持同步变化。因此,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以及中韩FTA的经济效果,仅就贸易创造效应而言会增加贸易规模,但是,综合而言,中韩FTA改善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效果,在时间上具有动态不平衡性,或者说减少逆差的趋势不具有持续性。

(三)双边进出口主要商品结构趋于合理化发展

中韩双边贸易的特征之一是制成品贸易比重大且中间产品的贸易比重也大,中韩FTA生效后逐步取消关税实现高水平的开放,不仅有利于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合理化。

目前,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有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其进口额2014年分别为6594亿美元、204亿美元和1777亿美元,合计占中国从韩国进口总额的716%,机电产品进口增长57%,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进口下降64%和4%。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排名前三位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2014年出口额分别为3889亿美元、1468亿美元和701亿美元,增长87%、176%和101%,占中国出口到韩国总额的432%、163%和78%。[4]

中韩双边进出口结构的合理化不能局限于是否有利于改善逆差,在这里则更偏重于不受人为因素,即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贸易扭曲的进出口结构。如果说过去中韩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是形成于存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基础之上,那么中韩FTA的生效将跨越人为的贸易壁垒,双边进出口结构的形成是趋于自由贸易的进口和出口结构。

仅就工业制成品而言,中韩FTA生效后中方立即取消涵盖进口品目数的20%,进口额44%的关税,生效10年后取消涵盖进口品目数的72%,进口额66%的关税;韩方立即取消涵盖进口品目数的59%, 进口额54%的关税,生效10年后取消涵盖进口品目数的90%,进口额80%的关税

参见中韩FTA协定文本内容。。

根据韩国政府有关中韩FTA说明资料,中国制造业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轻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有较大比重。其中,按企业类别划分,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所占比重为9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占比重为74%;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占比重为71%;通用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为69%,电子机械制造业所占比重为64%,这六类企业所占比重合计为436%,中韩FTA生效后,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服装、钢铁、有色金属等商品的关税将大幅度下降,由于关税的削减使得主要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而具有竞争力,进而可以改善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所以,中韩FTA的生效消除了双边贸易的壁垒,使双边进出口结构更真实地反映竞争优势和劣势,使中韩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合理化。

(四)双边进出口竞争性加强

中韩双边贸易中间产品的比重较高,这说明围绕生产过程的两国间的国际分工比较活跃,这一分工结构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将会持续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在提高,中韩在经济和技术产业技术领域的差距在减小,中韩双边贸易竞争性具有加强的趋势。

表3所示,从竞争优势上看,中国在2000年只有在钢铁制品上比韩国具有竞争优势;而到了2013年中国在钢铁、钢铁制品、机械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优于韩国,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合作交流为主的中韩经济关系,正逐步转向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

中韩两国的对外贸易竞争性还体现在两国的出口相似度上,按产业分类计算的中韩两国出口相似性指数,2013年造船为086、精密仪器及石油化学为076、钢铁制品为066、IT为064、钢铁为058、汽车为047

出口竞争度指数越接近于1说明两国出口结构越相似,等于1时出口结构完全相同。,特别是韩国对中国出口主力产业石油化学、钢铁、汽车、精密仪器等的出口竞争指数分别由1992年的02、03、02、058上升为2013年的076、058、047、076。[5]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同韩国主要出口产业的竞争性在深化,另一方面也表明韩国在这些产业对中国出口可能下降,从而影响中韩双边贸易结构。

而且,中韩FTA的生效为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提供制度保障,将会增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双边进出口进一步自由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过去因关税等贸易壁垒带来的保护,可能带来双边贸易进出口的竞争。

四、中国的对策

中韩FTA不仅影响两国的双边贸易,还会影响两国的对外贸易,因此,中韩两国都应充分利用中韩FTA的正面效应,同时要避免和最小化负面影响。特别是中国在与大国的FTA方面落后于韩国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利用中韩FTA,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一)正确评价中韩FTA的效应。中韩FTA生效后的各阶段对于不同产业和业种带来不同的影响。韩国政府根据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等6个国策研究机构协同研究的结果“韩中FTA影响评价”认为,中韩FTA生效5年间韩国制造业年平均减少7000亿韩元,生效10年间韩国制造业减少4700亿韩元,生效15年后韩国制造业年平均增长6000亿韩元,生效后20年间贸易收支平均改善4亿3300万美元,制造业生产增长1兆39000亿韩元。

韩国政府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通过对外经济研究院等主要研究机构,对“韩中FTA影响”进行评价,其结果认为“中韩FTA生效后的5年间对实际GDP的贡献是03%、对消费者福利的改善效果是5634亿美元、创造136万个就业机会;中韩FTA生效后的10年间对实际GDP的贡献是096%、对消费者福利的改善效果是146亿美元、创造538万个就业机会”,这只是考虑关税削减的定量分析,如果加上服务市场的开放、投资便利化、非关税壁垒的消除等定性分析,其正面影响效果将更大。

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FTA的经济效应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动态效应包括大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吸引外部投资效应等。中韩FTA对中国的经济效应,要从不同层面上进行评价,无论是在静态经济效应还是在动态经济效应上,都要力求正面影响的最大化。

(二)利用中韩FTA改善对韩国的贸易结构。一般而言,产业间贸易是基于机会成本或相对价格的差异而发生的贸易模式,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使得贸易双方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不同,能够成为贸易的基础。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要素禀赋的差异,两国双边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中国对韩国长期持续逆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中韩FTA的生效影响双边贸易之机改善进出口结构。

中韩FTA生效后,韩国最终将有92%的产品对中国取消关税,覆盖自中国进口额的91%。中国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对韩国出口成本,提高在韩市场份额。[7]韩国政府预测生产减少的业种有纤维、生活用品、电器电子、非金属矿物、制药等,生效10年后还有钢铁、化学、一般机械等也会减少生产。而且,预计农林业和水产业的生产规模也会分别减少年平均77亿韩元和104亿韩元。

在两国贸易中,零部件、中间产品占据了较大份额,两国通过FTA消除贸易壁垒,有利于扩大中间产品贸易,促进两国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政策层面上要支持进出口相关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企业层面上要努力创新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生产,既要抓住贸易壁垒的消除所带来的出口贸易的利益,又要避免消除贸易壁垒后进口增加对逆差的负面影响。

(三)正确理解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竞争性的影响。中韩两国双边贸易中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互补性削弱而竞争性在加强。中韩FTA生效后这一竞争性因贸易壁垒的消除而更加明显,要避免两国的恶性竞争,就必须在两国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本国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寻求良性的贸易互补,共同实现和扩大两国的贸易利益,同时要扩大产业内贸易并实现产业链升级。

推进产业链由价值低端向价值高端转换是产业链升级的核心与关键。产业价值链高端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非生产性环节。[8]由于中国在国际分工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于韩国,在双边贸易中所获贸易利益较少。因此,中国应该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

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认为,竞争优势其实质就是比较优势,只有尽可能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才是最有效率的。[9]中韩FTA是双刃剑,促进对韩国出口的同时,也面临韩国对中国出口扩大的挑战,在中韩FTA框架内,中国应准确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优化双边进出口贸易结构并争取双赢。

[参考文献]

[1]李玉珍:《后危机时代中韩缔结FTA前景分析》,《延边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2]商务部:《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article/zhengwugk/201506/21836_1.html。

[3]商务部:《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总体开放程度是怎样的?》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korea/korea_changjianwenti.shtml。

[4]商务部:《2014年韩国货物贸易及中韩双边贸易概况》,《国别贸易报告》2015年第1期。

[5][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韩中建交23周年的启示》2015年8月19日。

[6]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韩中FTA正式签订及其效果,2015年7月1日。http://fta.go.kr/cn/news/1/。

[7]高虎城:《借力中韩自贸协定 共襄区域发展繁荣》,《商务部政务发布》2015年6月2日。

[8]张晓兰、庞德良:《我国对外贸易转型与升级的路径选择分析:以出口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延边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9]李玉芬:《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An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Trend of 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Based on ChinaKorea FTA

LI Yuzhen, LI L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China)

Abstract: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developed a close relationship in economy ever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m twentyfive years ago. In particular,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s achieved a rapid and sustained growth and in this process the structure of bilateral trade has forme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Formal sign of ChinaKorea FTA indicates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trade freedom and investment facilitation. It will make influence on change of 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causing mor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ChinaKorea FTA is a twoedged sword and China should acknowledge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trive for wins for both sides based on optimization of 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Key words:ChinaKorea FTA; 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changing trend; complementarity; competitiveness;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刘永俊)

猜你喜欢

变化趋势互补性竞争性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小句关系的多元解释与研究方法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