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玩一玩
2016-05-30鲍华忠
鲍华忠
【摘 要】本文从初中科学学科特点的需求、初中学生身心特征的需要、当今教育教学现状的需要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教学中“玩”的理由,阐述了教师要有“玩”的胆识、要有“玩”的技巧、要扮好“玩”的角色三个“玩”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提出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可以运用“玩”的方式方法,让师生在玩中赢得教与学的乐趣,赢得学生健康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科学;玩一玩
为什么要“玩”初中科学教学?笔者认为理由主要有三:
(1)学科特点的需要。初中科学是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知识于一体,既有“有形”的知识,又有“无形”的知识,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编排上,初中科学突出了“观察与实验”、“理解与探究”、“掌握与运用”等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运用能力、解决能力,并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疑释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初中科学的编排决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数据以及定理、定义、公式等同时,更需要教师注重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的情境中再现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而达成这些目标,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有浓郁的学习兴趣,而“玩”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最佳形式之一。
(2)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的需要。卢梭说: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期。初中生渴求独立与自主,具有较强的叛逆意识,情绪情感强烈,波动性大,呈现出不稳定性,容易走极端。在学习上,受到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学生屡屡出现,成绩优秀或成绩差的学生都同样随着本身的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地比较而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产生的压力的痛苦,无法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青少年这一身心特征决定着科学教学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愉快学习情境,释放他们的情感,释放他们的才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玩”是契合青少年特征的最佳形式之一。
(3)当今教育教学现状的需要。在当今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深受社会思潮、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幽灵总还是飘荡在校园上空,君不见,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无乐趣可言。而“玩”能让我们的学生兴之所至,乐之所至,效率也随之而至。
“玩”科学教学理由诸多,可是“玩”科学教学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要使初中科学教学“玩”得雅,“玩”得悠闲,“玩”出成绩。虽然要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学情而异,因情境而异,绝对没有呆板固定的模式,但也要有“玩”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那就是:
(1)教师要有“玩”的胆识。郑杰说:有人说,艺高胆才大,但我说,胆大艺才高。这句话强调的是要先有胆识,才有艺高。教师要玩科学教学,需要有胆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放松些,再放松些》郑杰)一切教育教学方法手段都必须符合孩子天性。而“玩”恰恰是孩子的天性。当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让学生“玩”科学时,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在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使科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教师要有“玩”的技巧。初中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探究与运用的基础的学科。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挑战。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忽视其细节,常常会用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来解释其概念或现象。作为科学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学进度和教学环节,而应更关注学生在“玩”科学时的表现。教师要让学生成为“玩”的主体,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所以,教师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让他们每一个人在体验分析、判断推理、处理解决等过程中不断构建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3)教师要扮好“玩”的角色。做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角色,教师要注重学生在“玩”科学时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实践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对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另一个角色是管理者,在学生玩科学时,应该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者,内容包括玩的时间、地点、内容、程序、方式、防范措施等等,教师在玩的过程中,应既严格又不放纵,既宽松又有序,既有严格的准则又有谅解学生犯的错,积极引导学生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换言之,教师要扮好优秀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要想走出初中科学教学厌学厌教的怪圈,不妨在科学教学中“玩”一“玩”,在玩中赢得教与学的乐趣,赢得学生健康发展,创造科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2]中小学教育研究.2011第12期(总第1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