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资源的即时生成与回应

2016-05-30安玉海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安玉海

【关键词】 语文教学;问题资源;生成;回应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43—01

在动静相配、繁简相适、深浅相济的语文课堂上,全心阅读了文本,细心品味了内涵,静心思考了问题,专心聆听了讲解的学生,往往会在一个“偶然”或“瞬间”,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知、深入思考,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知识、新情绪之间的认知冲突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作用于新信息,并运用思维方法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和表征问题,即时生成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或应该大刀阔斧,或需要条分缕析的助力学生“发现的眼光”,即时在学生思维引爆处、情感撞击处、兴趣所在之处,抓住契机,因时施教,因势利导,就学生思考问题视角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角度转换及思维方法的灵活性,适时适地地给予学生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课题,给学生 “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非为” 的自由创造空间,有效促成并回应问题意识的表征,从而更好地拓展延伸课堂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辩证的诗意和无限的张力。

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多元化解读文本”、“个性化阅读”纷呈,“动态化”成为主流。很多教师片面追求“动感”、“热闹”,“沦落为精美课件的放映员与助教”,课堂容不得片刻的“宁静”、“冷场”。学生失去了凝神感知、静心体味文本的时空。文本中那些鲜活的知识以及折射出来的厚重、深刻,都在这些所谓的“互动”中变得苍白和浅薄。即使在学生“行有所想”“动有所悟”的问题生成 “瞬间”出现时,教师也往往措手不及,没有行之有效的回应策略,或应付回避,或断然呵止……凡此种种,都失去了有效回应学生即时生成资源的良机。

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放胆尝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即时有效回应学生课堂内外生成的问题资源:

一、以学习策略为切入点,重点从发现创新、感受鉴赏、积累整合和拓展延伸四个方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文本解读入手,在精思熟读的基础上,以学习策略为切入点,通过发现创新——谈谈对文中某个问题的想法或感受,并从文中找出3~5个细节来说明;感受鉴赏——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写写文中令你感动、悲伤、忧愤或者感到困惑的事情;积累整合——针对你所读的内容,写一个简短的小结。希望通过你的描绘和概括提炼,让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阅读的人,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吸引他们读下去;拓展延伸——假想你是文中的一个人物,给自己写一篇日记,随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介入某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认知和探究的激情,在张弛有度的自由空间里,集中精神挖掘课堂内涵,生成问题资源,并助力教师即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引爆处、情感撞击处、兴趣所在之处”,让学生能适时适地地得到点拨和指导,实现“有难度的学习”,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二、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推进问题资源的生成与回应

苏姆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始终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说话的权利”的民主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表现欲望,鼓励学生在不断发展推进的动态学习过程中,结合课文系列篇目,就“我受到的启发和我想尝试”等方面“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发现问题、表征问题。这种读中生疑,从疑而悟的问题意识,会促使学生在说清楚问题的同时,注重学习精确的表达。当此之时,教师应紧盯学生的眼睛,照顾全体,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全面了解事物发展的渊源,客观分析事物的源头、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令学生自己满意的结论,更好地实现“有难度的学习”, 达到“路转溪头忽见”的境地。

可见,课堂中学生问题资源的即时生成,不但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还彰显着师生超凡的个性,敏锐的洞察力和质疑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对课堂即时生成资源的有效回应,更会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当中,凝神聚力学习语文。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的价值和魅力。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