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习语对比及其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

2016-05-30王娜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王娜

摘要:习语承载着民族文化之精髓,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因地域、宗教、风俗、思维等的不同,英汉习语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在对习语进行翻译时,应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语用等效。文章分析了英汉习语的共性及差异,及如何实现英汉习语翻译的语用等效。

关键词:英汉习语对比;翻译策略;语用等效

中图分类号:HO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86-01

一、前言

习语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劳动人民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精华所在。习语主要包括成语、俗语、俚语、谚语、歇后语等,普遍具有用词精炼、比喻生动、浅显易懂、寓意深刻的特征,习语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使文章增色不少。

二、英汉习语的共性

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英汉语言中仍有一些用法相同或相似的习语,且这些习语不仅原意、引申义相近或相同,甚至在语言结构及表达方法技巧上都如出一辙,如及时雨“Timely rain”;分道扬镳“Go separate ways”;隔墙有耳“Wall have ears”;铁杵磨针“Iron pestle grinding needle”;金钱是罪恶的根源“Money is the root of evil”;百说不如一干“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上述英汉习语无论字面意思或是所透露出的文化内涵都惊人的一致,这类习语很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三、英汉习语的差异

(一)风俗差异

英汉语言国家因所处地域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致使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存在差别,这是造成英汉习语差异的主要原因。比如,“龙(dragon)”在中国普遍认为是象征着吉祥、财富、权力的神兽,由此引申出很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马精神,望子成龙,卧虎藏龙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当中,龙更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多以龙的形象为装饰(如龙袍,龙椅);而在西方国家,“龙”是地域之门的守护者,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怪物,同时习惯上认为“dragon”是贬义词。

(二)思维差异

英语注重形合,句法结构的完整性是英语表达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如西方人在表达条件状语从句时常用“if”来连接,使人们对句子的逻辑关系一眼便知;而汉语注重意合,主要通过固定的语序来传达意思,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句子中“打”、“走”的动词来回堆叠,从句子外表看难以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但组合起来可知句子所透出的指挥策略,凸显了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

(三)历史典故差异

很多英汉习语来自于历史典故,并伴随着历史典故的流传而广为使用,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寓意深刻,成为历史文化的瑰宝。汉语文化中的习语多来自于神话传说、儒家典故、历史事件,如“叶公好龙(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东施效颦(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罄竹难书(Too numerous to mention)”、“赔了夫人又折兵(Suffer a double loss instead of making a gain)”等皆出于典。而英语文化中习语多来自于《伊索寓言》、神话传说,如“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龟兔赛跑)”、“The farmer and the viper(农夫与蛇)”与“Oedipus complex(恋母情结)”等都是从寓言、神话中化典而来。

(四)宗教差异

汉语国家佛教,道教文化较为深入人心,而英语国家多以基督教为主,因此从宗教中化用而来的习语自然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汉语习语中“僧多粥少”、“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屠夫念经,假慈悲”等出自佛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尊”,则源于道教;而英语国家中“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之人)”习语的由来则是出自基督教之中。

四、英汉习语翻译的语用等效

为了在运用习语中能达到两种语言的交流无障碍,英汉习语翻译的语用等效极为重要,要求译者在翻译习语时,不仅要忠实地传达习语意义,还应传达出其中的文化内涵,来达到翻译后的习语与原习语语用等效,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直译法:把原习语的内容,形式和精神直接输入到译文中,如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译成:初生牛犊不怕虎。(2)意译法:对习语代表的意义进行翻译,从而达到语义对等,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译成: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3)音译兼加注:许多英汉习语包含人名、地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通过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对人名、地名进行处理,如Oedipus complex可以翻译成俄狄浦斯情结,对双亲的一方有不自然的偏爱与偏憎。(4)同义习语借用: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个比喻在不同的语言中会使用不同的喻体,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可直接选用译语中的同义习语,如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译成赴汤蹈火。(5)增补译法:一些原语读者理解起来较容易的习语,直译后在译语读者看来是比较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增补译法,先对习语进行直译,然后进行注释,从而更好地传达原习语的含义。如树倒猢狲散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的含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习语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二者对比分析得知,在翻译时既要注意语言的结构组合,又要注重保留原习语的文化内涵;既需关注英汉习语各自的特点,又需考虑具体的上下文来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译语和原习语语用等效。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国桥.谈英汉习语翻译中语用等效的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07,(05):152-154.

[2]朱琳.习语翻译的语用等效与语用失误[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2):35-37.

[3]王静.解析从文化差异做好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研究[J].大观周刊,2012(51):358.

[4]吴耀武.英汉习语对比及其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0,30(06):59-61.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