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发音
2016-05-30张婷婷
张婷婷
【摘要】:咬字与发音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和了解咬字发音的科学方法与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
【关键词】:声乐演唱;咬字;发音
1.以字行腔与以腔行字
世界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发音特点,如中国戏剧与民族唱法是从汉语的语言及咬字习惯出发的,是一种注重咬字,强调以字带声,以字传情,以字行腔的唱法。又如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它的语素与发音较汉语简捷得多,虽然也要求吐字清晰,但它的审美原则是一气呵成,讲求以声传情,咬字要服从发声,咬字要服从行腔,即以腔行字。因而我们在唱外文歌曲时,一定要本着先立腔,后立字的原则。在演唱中国歌曲时,应首先打开共鸣腔,把字咬住后,把母音安放到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点上,后再放出声音。尽量使中国字的咬字发音符合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走“以腔行字”之路才能唱出纯正的美声特色。
2.咬字与发音的辩证统一
咬字与发音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依赖和制约的一面,又有相互差异和矛盾的一面,从歌唱的生理机能状态分析,咬字的功能是由口腔前半部来完成的,歌唱时既要发出清楚的字,又要有动人的歌声,既要做到发声丰满流畅而富于共鸣,又要使人清楚地听到每一个字,这就需要口腔前半部在灵活地咬字时不影响口腔后半部的发声状态,如果咽腔肌肉紧张,必然影响口腔肌肉的运动,这也是咬字不清的原因所在,这就要通过正确的咬字习惯的训练和培养逐渐放松讲话的口腔和舌根,坚持正确的咬字是可以改变不良发声状态的。
3.怎样协调咬字与发音
3.1说与唱要紧密联系
说与唱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使用着同一个发音器官,所以说与唱二者有很多发音音素又是一样的,一些发音功能中是可以转移运用的,切不可将说与唱对立起来。说话的声音是歌唱声音的真正的支柱。可以说没有正确的说话声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虽然说与唱相比在气息的运用,语言的表达,音区的高低,共鸣的强弱和色彩的亮暗有所不同,但在生理机能方面两者的衔接是相当紧密的,而变化是微小和极其微妙的,如我国地方戏曲和说唱曲艺形式就是说唱结合,说中有唱,唱中带说,他们的嗓音清亮,圆润,位置高,把说和唱衔接的天衣无缝。再如,西洋歌剧清唱剧中的宣叙调也是一种吟唱性质的朗诵调,在现代一些声乐作品里在某些声区和旋律形式中要求用说的方法去唱或用唱的方法去说,也是常有的手段。用怎样说就怎样唱去体会歌唱的过程是可以达到正确歌唱的目的的。
3.2训练正确的说话声
意大利嗓音学家马腊费奥迪指出“说话声的正确构成是正确歌唱唯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声乐学习中有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在课堂上能做出的好声音,下课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话语音的不良习惯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而主要修正语音上的毛病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在实践中我感到通过用意大利语歌唱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歌唱声音状态。因为意大利语有丰富的元音,它是世界上最适合歌唱的语言,用意大利语歌唱之后再用中文朗诵或歌唱,声音特别松弛与通畅。再者,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练习,先说后唱。方言严重者首先要大声说出歌词,在歌词说正确后再用说话的感觉去唱,由于歌唱的基础是在说话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说话夸张些即是朗诵,将朗诵的行腔再延长就是唱歌了。训练正确的说话声,确实不失为一种训练歌唱的好方法。
4.字与声要统一
字与声的统一是指吐字与发音靠瞬间跟共鸣的形成,密切结合在一起。由于字的组成不同,字在咽腔中横竖前后,大小的感觉也不同,为了使咬字、吐字的色调统一,声音位置统一,必须在歌唱中不断调整口腔部位的感觉。
4.1掌握母音之间的变化规律
在歌唱时出现音色不统一,声音不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变化规律没掌握好,在歌唱中要做到宽音窄唱,窄音宽唱,明音暗唱,暗音明唱。如a母音是宽母音,易散不集中,所以要窄唱,使它集中在一个点上,增加透明度。i就是窄母音,容易挤着唱,不圆润,所以要宽唱,使其在保持点的基础上丰满流畅。另外i母音较明亮,而u母音较暗淡,要用i母音的音色带u母音,就会变得明亮,用u母音的圆润带i母音,就会窄母音变圆。这样把所有母音都说在一个宽窄,一个力度,一个音色一个位置上来,就使声区统一自然而流畅了。如果违反以上规律去唱,声音就会宽的宽,窄的窄,明的明,暗的暗,七上八下,里出外进,无法统一。
4.2过渡好字与声的转换
子音是字,就应该在语言器官部分形成,而母音是音,应在发声器官形成的声道形成,而且要立住,两者不可混淆。只有达到母音做形的统一性和共鸣要求后才能考虑追求靠前咬字头,使声与字产生分离感。即采用两个嘴巴歌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前声后,前面咬字,后面发音。由于呼吸压力和口腔张力比嘴唇动作力量大,对抗力可帮助你在读字音时喉头和声音通道不会发生收缩现象,此时无论你如何咬字共鸣都不会损失。这也是很多教师强调的无论怎么咬字,喉咙都不能动的道理。字声转换的动作是稳准狠地在口腔部分说出子音后闪电般地过渡到声道上与气结合完成母音,此时口腔部分一完成任务,必须马上彻底放松下来,如果继续使劲的话,就会成为声音的障碍,影响发声。
4.3半打哈欠式咬字和向下叹气发声
做法:在半打哈欠式的状态下,用腔体咬字,解放嘴巴,将字头挂在眉心处,贴着咽壁吸着念字,同时向下叹气,让声音在胸口发声位置上,有了上挂的感觉言语就容易说得清,有了让声音落下去的感觉,才能轻松把母音唱在口腔里,总之,只有气息,声音,咬字的整体协调配合,才能得到通畅明亮,松弛灵活的美声歌唱效果。
因此,要做到字正腔圆、字清意明,声情并茂的演唱好声乐作品,又能准确的表达作品内涵,准确灵活的咬字发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好咬字发音的基本规律,认真地學习基本方法与要求,持之以恒的练习,用心的体会,才能更好的诠释艺术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雷礼.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杨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周小燕.聲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