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新特区高职创业型就业模式探讨
2016-05-30刘懿舒泳涛
刘懿 舒泳涛
摘 要: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已不再是为解决就业问题,而是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体现。搭建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多专业渗透式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建立自主创业教育制度和社会自主创业保障体系是实现四川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就业模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166-02
据统计,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有25%走上创业的道路,日本有15%的大学生创业。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1.9%,比2012届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高0.5个百分点,这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而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创业比例又大大低于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主要分为室内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产品设计,各院校根据各自办学理念和资源优势在这五大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尽管各院校紧密围绕区域设计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但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效果仍不明显。
一、四川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还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不是培养创业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培养高级订制的打工仔,而非独立运行的小老板。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建设措施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无法支撑创业所必备的经济、管理知识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设计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设计项目实施过程而设置,而不是针对设计公司管理、市场、设计、财务等公司运行而设置。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根据方案答辩、印刷制作、网页设计、会展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品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等不同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而对于创业所必备的创业点的选取、有效的融资方案、工商税务财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等课程涉及甚少。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即便是在入学时还有创业的冲动也会消耗殆尽。
(三)经济常识缺乏
学生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够了解,没有办法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学生对创业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产生了无力感,特别是非金融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企业财务基础知识和理财技能一片空白,而非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企业管理思路也是一团乱麻。融资的问题更是成为他们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四)惯性思维
受到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学生家长向学生灌输“稳定就业”的观念,认为毕业后理所当然的要去找一份工作,对于创业的风险过度担心,扼杀了孩子们的冲劲和创造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设计艺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工作,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构建倡导创业型就业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型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的职业教育不仅仅能培养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也能培养设计公司的创业者。我们的学生要在创业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具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创业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鼓励,更体现在创业知识的给予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上。
培养创业型人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上有着更为广泛的发挥空间。以往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公司的设计部门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如设计师助理或设计师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使得校企合作从设计部门拓展到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运营部门;从设计师工作流程拓展到公司运作流程,这要求作为自负盈亏独立运行企业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的。因此,从社会角度要建立更为完整的保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到更为深入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中来。
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帮助大学生创立校企合作企业发展所需的上下游公司,是吸引企业参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我们可以请一家广告公司帮助有相关资源的创业学生成立一家印刷公司,这样广告公司就可以将本公司部分设计项目拿给由自己扶植成立的印刷公司来印刷制作。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广告公司印刷制作的需求,可以增加了广告公司参与校企合作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业务来源保障的新印刷公司的生存就更有保障,实现企业、学校和创业者三方共赢。
转变由学工部牵头的创业教育的局面,没有专业参与、系部参与的创业教育终究是缺乏针对性的。系部要在专业建设的层面上参与到创业教育中,要组建一只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要鼓励专职教师自主创业,只懂专业不会创业的老师怎么教学生去创业;只懂经济、管理的老师怎么了解成立设计公司的特殊性。因此,要鼓励专职教师创业,组织以培训、挂职锻炼、专题考察等多项措施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战指导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多专业渗透式课程设计
创业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最终要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我们要创业就要懂设计、懂经济管理、懂运营。因此遵循“职业、系统、开放”的原则,构建以能力为本位,提升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职业核心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
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开发课程,从设计行业企业对人才要求出发,进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课程设计符合设计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设计师实际工作过程管理营造学习情景,从培养设计师职业素质出发,贯彻“工作”理念,改变知识性理论性教学与技能性实践性分离的状况,实行“工学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社会实践环境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从满足、优化实践学习环境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校内外社会教学资源,将校内的小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
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参照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定位设计与实训课程目标。将基础训练融合到专业技能训练中。引入真实项目代替虚拟项目。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设计师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学习情景。借鉴企业考核要求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
(二)多专业渗透式课程设计
所谓多专业渗透式课程设计,就是在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中,除了设计、绘图等教学计划规定完成的教学之外,增加经济形势分析、企业管理、融资方法、财务基础、企业运作流程、团队建设、营销方案设计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以小型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做作业,锤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产学合作工作
以“先进、够用、共享、实用”为实施原则,促进高职业艺术设计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络与合作、建立适应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习实训机制和基地管理体制,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多专业渗透式组织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订立《实践教学体系评估标准》。
校企共同开展包括设计、管理、财务、运营等岗位分析,结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所公布的艺术设计行业技能人才能力结构和职业标准,确定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依据不同岗位职业要求对知识、工作技能、态度的要求筛选适合从事设计、管理、服务及创业不同就业需要的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的具体工作过程为依据,对筛选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将实训实践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体系化;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就业与创业结合的实训指导书;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创”的原则选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设计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校企共同制订集技术与艺术设计与自主创业于一体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实训教学大纲。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实习、实训,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从而促进就业。
四川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搭建校内产业基地建设,依托设计公司行业资源和商业资源,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提供相关的硬件设施,并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的,在校内建立产业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设计项目的合作。校企双方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和项目合作,促进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以达到校企双方和学生三赢的目的。
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共建校内产业基地的设计公司负责对本公司在产业基地授课教师的招聘、管理工作。所有在校内产业基地授课的企业教师必须符合高职院校相关的教师标准。同时,派往学校的企业老师除了来自设计岗位伟大设计师之外,还应包括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市场部门等多岗位、多层次、多专业的指导教师群体,他们可以从公司运营的多角度给予学生创业指导。
参与校内产业基地的设计公司将依托产业的开展,组织与之合作的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进修与培养活动。同样,高职艺术院校应全力切实支持并定期派遣相关教师参训。培训内容除设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大力拓展创业选项、资金筹措、场地选址、设备采购、人力管理、业务洽谈、运营营销、财务制度、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
五、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业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实践出真知,要在创业的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不足的地方,将这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不断反馈到我们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建设中,不断完善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设。
围绕成渝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服务于成渝新特区经济以学科专业的角度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艺术设计系专职教师带领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创办成立创业基地,该基地可以支撑起学生创业的梦想;可以为学生创业搭建一个与行业企业老总就创业话题的对话空间;可以为学生成立一间小公司争取大优惠政策;可以用高校和科技园区的政策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转化成我们学生创业的优势。
六、结语
创业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为了满足有创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而进行的尝试。其多专业渗透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为暂时没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在今后转岗及换岗提供有益的支撑。创业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从理念到具体操作实施、教师素质、创业环境等诸方面完善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尝试。
(作者单位:1.四川长江职业学院;2.四川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