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

2016-05-30应海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精神评价能力

应海双

【摘 要】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特定情况所设置的当地社会生活的相关课程,其是国家级课程的一种补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社会生活与人文风俗,有利于学生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教师不断加强课程的开放性与实践性,还能够大大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此,本文将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方课程;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从国家整体课程体系安排情况来看,地方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乃是对国家级课程的扩充。同以往的分科教学模式不同,地方课程通常涵盖了当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因而在学科体系设置层面表现为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多重联系,故而少有教师能够担纲起全部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地方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地方课程概述

所谓的地方课程,乃是指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以教育部出台的国家课程标准为参照模版,地方教育部门秉承契合本地教育实情的教育理念,借助所能倚重的各类地方课程资源,进而研发创设的教学课程。可以说,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性课程体系的关键分支,从效用层面来看,地方课程以其地方性特质形成来对国家整体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又是各地对契合本地区教育实情的教育模式的重要探索。

二、地方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中的作用

从教育创新角度来看,地方课程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地方课程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开设的,其内容通常比较丰富多彩,比如浙江省地方课程中,教材《浙江人》就是浙江省针对本地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而编写的地方德育教材。她以“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为主线,精选了近现代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关键节点”上的典型人物为基本素材,旨在培养学生主流价值观和时代创新精神。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且采用了主题式编写,围绕单元标题,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浙江精神等内涵逐层展开,主题有导向性,叙事完整。既有一定的历史厚度,也是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挖掘的内容有很多,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课程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地方课程通常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主要涵盖各类活动教学模式,诸如访谈法、文献搜集法、实践法以及角色饰演法等。从其特质来看,地方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了对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深化了对相关知识的领悟以及对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形成了细致观察生活本真的体察能力。除前述教学方法之外,地方课程通常藉由课堂辩论、小组研讨等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组织其通过外出调研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效度化的合作学习,强化其对所掌握知识的实践应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

三、地方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中的实现途径

地方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中的实现路径有很多,比如建设开放的地方课程系统,促进地方课程多元化发展,改革地方课程的评价体系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建设开放的地方课程系统

教师应该建设一个开放的地方课程系统,使学生在地方课程系统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形成创新精神。例如,浙江地方课程《浙江人》中包含了四个单元,分别是《引领思想的人》《改革创新的人》《求真务实的人》《感动浙江的人》,每一个单元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是在地方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不断整合,开放课程系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参观访问、寻访本地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进行网上研究等。教材选择设计了基础的活动程序框架,具有开放的特点。比如,《浙江人》第四单元《感动浙江的人》有五个课时,分别是《名垂青史铸就不朽丰碑》、《孝老爱亲彰显幸福生活》、《敬业奉献抒写绚丽人生》、《见义勇为托举生命希望》和《服务社会传播大爱情怀》讲的都是感动浙江的典型,从不同的角度对感动浙江的人物进行了介绍。在本单元的授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这些感动浙江的人做宣传,写一些简单的人物介绍,并且设计成精美的海报,贴在校园的宣传栏中。在设计海报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和一定的文字功底,创造性地设计了很多吸人眼球的海报,不仅文字优美具有感染力,版式设计也十分合理,整体来说比较有创意。这样一来,地方课程不仅仅是地方课程,还可以是语文课、美术课、政治课,课程系统是十分开放的,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2.促进地方课程多元化发展

《浙江人》地方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课内的教授,还包括课外活动,其采用课内外紧密结合的形式,重视同学们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倡导体验、研讨、调查等多种学习方式,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学校要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呈现方式,以具体情境导入,以学习任务引领,学习活动多样,强调了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引导同学们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涵,在保障地方课程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比如《浙江人》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改革创新的人》中的第八课《保护生态多管齐下显成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收集本地区的环保达人的事迹与环保方法,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改革地方课程的评价体系

从实践层面来看,教师给予学生的肯定能够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有效提升。有鉴于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借助相应的激励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并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实现个体素质的健全发展。基于此种考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采取定性评价法,以文字评价的方式取代以往的分数评价,借助书面评价语言指出学生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具体可以采取记录式评价模式、检查表评价模式等。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综合表现,诸如课堂作答情况、讨论参与情况以及习题与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也可以藉由学生的外出调研表现、文献搜集情况以及主动创新意识等方面,给予学生客观评价。此外,基于提升评价效度的考量,教师也应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评等方式,进而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表现与综合素质的客观评定。

同国家课程安排相比,地方课程因其契合当地实情,因而更具典型性与适用性,有鉴于此,对地方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进而创设凸显地方课程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标准与评价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对地方课程的评价不应采取统一的评价模版,而应注重将地方教育实情,以此实现对地方课程的科学评价。

四、结束语

国内对地方课程的开发以及实施起步相对较晚,可供仅借鉴的经验较为欠缺,各地教育部门对地方课程的开发均处于探索阶段,但地方课程的普及推广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希望今后教师在地方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更多地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宝江.地方课程建设的瓶颈与突破[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8).

[2]罗莎莎.苗绣的地方课程开发与利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

[3]张娜.浅谈在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生本愉悦[J].新课程导学,2015(25).

[4]王炯.新课改下地方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山海经,2015(17).

[5]宋世云,闫顺林.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地方课程的育人价值——以北京市海淀区地方课程教材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11).

猜你喜欢

精神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拿出精神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