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二本院校2015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报告
2016-05-30马亮
【摘 要】为真实了解西北地区二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使此类地区的二本院校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以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兰州城市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此项调研。
【关键词】西北地区;二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
本次调研在兰州城市学院14个符合条件的二级学院中,按13%的比例,随机抽取各年级学生共计2000人,实际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000份,回收1962份,其中有效问卷1941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全部为在校本科生。其中男生占51%,女生占49%;年级的抽样分布为:一、二年级占72%,三、四年级占28%;政治面貌的抽样分布为:共产党员占16%,入党积极分子占30%,共青团员占43%,群众占11%;生源地抽样分布为:农村生源占58%,乡镇生源占22%,中小城市生源占14%,大城市生源占6%;专业的抽样为:文科类占43%,理工科类占37%,艺术类占11%,体育类占5%,管理类占4%。
一、调查结果
(一)总体情况
调查表明,兰州城市学院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三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理想信念。讲求诚信,关注国家和民族大事,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信心。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二)具体内容
(1)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其中对宗教信仰持赞同态度,有自己信仰的占17%;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并选择一种宗教信仰的占31%;选择对宗教信仰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占39%;选择对宗教信仰不赞同,也不感兴趣的占13%。
(2)学生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其中选择信仰共产主义占19%;认为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占56%;选择能够得到一些实际利益占11%;而因为周围要求入党的同学比较多,随大流的占14%。
(3)学生不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其中认为个人条件不够成熟的占77%;认为党的宗旨不符合个人信仰的占11%;认为各方面会受到约束,不自由的占9%;认为和个人成长成才没有多大关系的占3%。
(4)参与调研学生中,5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理想、有抱负,并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对未来抱乐观态度;35%的学生知道未来形势严峻,感觉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7%的学生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去想未来;5%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有意义的。
(5)在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中,67%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要求,意义重大;只有7%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对自己意义不大。其中65%的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当以“二十四字”为基础,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只有4%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宣传栏中的口号,难以践行。
(6)对于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选择“非常有自信”和“比较有自信”的学生占86%;选择“有一点信心”和“没有信心”选项的学生占14%。
(7)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未来的发展预期,44%的学生认为未来的中国必将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人幸福;41%的学生认为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前进;10%的学生认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会遇到更多机遇和挑战,并在曲折中探索前进;5%的学生则认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阻碍。
(8)在涉及体现个人价值方面的问题中,63%的学生认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最主要方面;选择其余三个选项即“财富多少”、“权力大小”和“名望高低”的学生占被调研学生总数的33%。
(9)在问及如何看待“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43%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应该这样;28%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员应该这样;22%的学生认为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7%的学生认为只是说说,口号而已。
(10)从抽样数据来看,兰州城市学院51%的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在800元以内;37%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800元-1200元之间;8%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200元-1600元之间;只有4%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600元以上。其中71%的学生,其生活费主要来自父母提供;21%的学生其生活费由家庭负担一些,勤工俭学一些;选择完全自己兼职赚取生活费和“其它”选项的学生占8%。关于生活费的使用情况,除正常生活花费外,43%的学生用于购买学习用品;22%的学生用于上网和电话费;17%的学生用于朋友聚会;18%的学生用于购买其他日常用品。
(11)对于选择上大学的首要理由,35%的学生选择“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个人价值”;27%的学生选择“为了获得较多的金钱和较高的社会地位”;31%的学生选择“为了改变家庭命运,让父母幸福生活”;7%的学生选择“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为国家富强”。对于择业的考虑,39%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能力与才智的岗位和地区;26%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高的地区和职业;23%的学生选择兼顾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12%的学生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12)心理健康方面,40%的学生表示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压力;49%的学生表示有点压力,但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7%的学生表示有压力,需要心理帮助维持良好;4%的学生表示很有压力,不知道该怎么办,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压力的来源,其中44%的学生认为压力的主要来源在于未来的工作;31%的学生认为是目前的学习;8%的学生觉得是因为经济原因;7%学生会因为人际关系而感到压力。
(13)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和就业创业上,分别占到38%和41%;而人际关系和恋爱婚姻则分别占到14%和7%。
(14)对于诚信,63%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应当讲诚信”;31%的学生认为“别人诚信与否我不管,但我要讲诚信”;4%的学生“只对亲人朋友讲诚信”;2%的学生认为“有严格的监管我就讲诚信,否则就不讲”。
二、存在的问题和变化
通过本次调研,笔者发现此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宗教信仰态度的变化
近年来,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呈转变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认知的多元化和信息渠道广泛而全面的畅通,大学生除已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外,对于宗教信仰普遍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二)对于共产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对于是否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部分学生入党的动机与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相契合,同时我们发现,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学生仅占19%。对于“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43%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应该这样,其中有28%的学生认为只是共产党员应该这样。与此同时,虽有近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并为此积极努力,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未来深感压力。
(三)贫困生比例居多,对于择业的标准有所变化
从调研结果来看,兰州城市学院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和乡镇,每月生活费用大多在800元以内,除维持正常生活开销和购买学习用品外,可供支配的生活费用十分有限,同时根据数据分析,学校发放的各类奖学金和补助金对于改善和帮助他们的生活确能起到一定作用,可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大。由此导致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除首选有利于发挥个人能力与才智的岗位和地区外,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经济收入高的地区和职业,相对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人数,仅占被调研人数的12%。
(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突出
占半数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超过1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帮助,分析其内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在于对就业创业和未来生活的担忧。
三、西北地区二本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一)继续抓好主渠道建设
要继续加强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要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去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甄别力。同时加大舆情监督力度,积极开设宗教知识选修课程,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坚决杜绝一切以宗教为名的不法活动。
(二)继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大力开展弘扬主旋律教育,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参观学习等方式,让广大学生深切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感染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
(三)坚持服务育人理念
要积极转变观念,统筹兼顾,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学生工作的人性化,将纪律约束降到一定限度之内,重感染,少训责。
(2)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主,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杜绝不切实际的说教。
(四)加大大学生就业指导
面对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学校首先应在就业信息和技能上给与指导和扶持。学校就业中心应及时准确的发布国家各项帮助就业的政策,例如对基层和西部困难地区就业的学生给予的政策性保障支持等;学校应开设与就业有关的课程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在校期间就积极采取措施更好的面对毕业就业问题,组织学生在假期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五)加强心理疏导
以往的学生工作经验表明:高校校园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往往同大学生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心理咨询是排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咨询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提倡、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有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具备更大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宫兆庆.《浅析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4.
[2]付斌.《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大学学报》.2007,3.
[3]丁石,于钦明.《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与对策》[J].《学理论》.2012,15.
作者简介:
马亮(1985~),男,回族,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地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