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得与失
2016-05-30刘露
刘露
【摘 要】“学生出题”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其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既有得也有失。教学者应认真分析其中的得失,正确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以期丰富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生出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即通过小组讨论,设计问题;合作探究,解答问题;教师点拨,总结升华等教学步骤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出题、学生回答的单一教学模式,把出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学生既是出题者又是答题者,力图构建一种平等自由的课堂教学体系。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处于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拘泥于生字词注音、注释讲解、段落层次划分、主题意义提炼,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在无形之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引入初中语文阅读日常教学之中,这既是改变僵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点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对作品的分析过程极端化、机械化、权威化的问题。[1]往往只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式死板,缺少变化,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师生互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互动是在教师既定的逻辑框架内进行的,单调乏味,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氛围也是十分沉闷的。“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局面,摈弃了“满堂灌”的阅读教学模式,在讨论、交流、质疑 、争鸣之中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迎合了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这一新学生观。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突破了既定模式的拘束,得以解放自己的天性,激发课堂活力,活跃课堂气氛,且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新知识,在参与中获得快乐。同时在这种在出题、答题过程中,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实现了与作者的对话,最终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升华。
2.推进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是第一维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是第二维目标,主张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学生出题”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进行小组讨论,设计问题。学生只有在认真研读课文,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钻研,努力思考,才能出一道有一定质量的好题目。学生在为出题做准备的过程中,掌握了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课内外知识,实现了第一维教学目标。同时,学生通过出题、解题,逐渐发现了命题规律,掌握了出题、解题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理解了命题者出题的意图和宗旨,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实现了第二维教学目标。学生在出题、解题的过程中,反复阅读课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换观点和看法,碰撞思维的火花,实现了生生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思想意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实现第三维教学目标。
3.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既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 “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知识;通过相互交流,出题解题,激发了灵感,发展了思维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二、“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陷
1.题目质量参差不齐,难度难以把握
“学生出题”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出题、解题,从而实现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学生出题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这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思维发散水平不尽相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课文出好题目。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整个班级都无法出一道高质量题目。所出题目过于浅显或是过于晦涩都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只有在能保证学生出题质量的条件下,“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才是有意义的。
2.为部分学生“偷懒”提供可乘之机
“学生出题”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主动权。但倘若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出题”反而为学生“偷懒”提供了便利,影响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出题、解题,参与小组讨论。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果学生不能做到主动探究,消极应答,敷衍了事,课堂成了少数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教学效果甚至低于普通的教学模式。
3.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挑战
“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并未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首先需要在学生课堂讨论的过程中组织好课堂秩序,其次需要对学生所出的题目及答案予以点评,还要对有争议的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后,教师需要在学生出题、解题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堂教学做出总结。如果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存在缺陷,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科学的课堂预设,是无法掌控课堂教学的,甚至连基本的课堂教学秩序也无法保证。
总之,“学生出题”教学模式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探索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出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突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实现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作者的灵魂对话,在对话中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阐释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学生出题”教学模式也存在种种不足,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定远,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初中语文教与学,2003(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