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6-05-30崔立军
崔立军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用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后,体育教育更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人的主观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爱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人基于对某个对象与自己意向的一致而产生的一种对该对象关心、亲切、愉快、温馨、依恋、激动的肯定情感,是一种主体由于受美好事物的震撼,以至可以将自己的身心置于对方的位置,关心对方并愿为对方奉献的美好情操。体育教师作为课堂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新课程教学认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平等的。这种平等容易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振”,产生心理“共鸣”,达到最佳心境交流和信息传递,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体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敬畏的对象,而不是害怕的对象,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
情绪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面对同样的事情,由于个人的认识不同,产生的态度就不同,因此而产生的情绪也就不同。小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认识正确,就会热爱生活,坦然面对生活、学习和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遭受的挫折。小学生最初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是入学后才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通过对社会中先进人物、先进事物的学习,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致情绪苦闷,患得患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取得的进步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把握自我,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三、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情感,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对很多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有热情去了解。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激趣,通过各种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和保持学生爱好运动的情感。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用语言和身体动作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则是思维和身体活动并存,因而形成了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情感化课堂教学,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通过情感教育,以促使他们的动机态度,最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而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在新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学习与练习;能否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学习与练习;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等。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改善情绪,培养出坚强的意志,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情感。
人类的情感丰富多彩,学校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坚持不断学习,为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而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