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武汉话方言中的“洋”词

2016-05-30李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类型

摘 要:笔者讨论的是武汉方言中的“洋”词。本笔者考察了武汉方言中“洋”词的类型,使用状况。同时,探讨了“洋”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得出“洋”可以作为武汉方言的方言特征词这一结论。最后,探讨了武汉方言“洋”词反映的武汉文化。

关键词:武汉方言 洋词 类型 使用状况 词汇特征 武汉文化

一、引言

笔者所讨论的武汉方言中的“洋”词是指:武汉方言词语中带有“洋”字的词语。朱建颂在《武汉方言概要》和《武汉方言词典》中收录了相当一部分武汉方言中的“洋”词,笔者就朱建颂两本著作中的“洋”词做封闭调查。本次调查中《武汉方言词典》收录洋词 12 条,《武汉方言概要》中收录洋词 42 条,除去二者重复的部分,一共是51条。即:

东洋车子、飘洋、莫呼洋虫、洋鳝鱼、洋谈、莫洋谈、洋里洋气、洋盘、洋笔、京苏洋广、洋芋、现洋、洋、洋鼓洋号、洋??、洋蜡(烛)、洋话、洋画、开洋荤、洋娃子、洋娃娃、洋瓦、洋婆子、洋火、洋火签子、洋得螺、洋铁、洋铁匠、洋灰、洋苕、洋教、洋锄头、洋瞅不睬、洋狗子、洋油、洋油灯、洋碱、洋线、洋线子、洋线针、洋船、洋人、洋生、洋参、洋房子、洋糖、洋糖开、洋薑、洋葱(头)、华洋糕、洋糖伏汁酒。

二、武汉方言“洋”词类型

武汉方言中51个“洋”词,大致可以分为十一类:

1.食品、生活用品类:洋参、洋苕(土豆)、洋芋、洋薑、洋葱(头)、洋糖、洋糖开、华洋糕、洋糖伏汁酒、洋笔、洋油、洋油灯、洋碱、洋线、洋线子、洋线针、洋火、洋火签子、洋蜡(烛)

2.宗教类:洋教

3.交通工具类:东洋车子、洋船

4.语言、艺术类:洋话 、洋鼓洋号

5.娱乐类:洋娃娃、洋画、洋得螺

6.身份称谓类:洋铁匠、洋狗子、洋生、洋人、洋婆子、洋娃子、洋盘、洋苕(呆笨的人)

7.工业、建筑类:洋瓦、洋灰、洋铁、洋房子、洋??

8.服饰类:洋锄头

9.地理类:京苏洋广

10.经济类:现洋

11.其他:洋、洋谈、洋鳝鱼、开洋荤、洋鳝鱼、洋里洋气、莫呼洋虫、洋瞅不睬、京苏洋广、见洋广、神气五六洋、飘洋

从类型分布来看,武汉方言“洋”词中食品、生活用品类的词语最多(19个),占整个“洋”词的37.25%。

三、武汉方言中“洋”词的使用状况

(一)动态的历时角度

从动态的历时角度分析,武汉洋词可以分为历史词、传承词和替换词。

1.历史词

京苏洋广、东洋车子、洋谈、莫洋谈、洋鳝鱼、见洋广、洋里洋气、洋盘、洋船、洋线、洋线子、现洋、飘洋、洋狗子、洋生(呆笨的人)

它们曾用于某一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消亡,现在已不再使用。

2.传承词

“神气五六洋、洋盘、洋里洋气、洋谈、莫洋谈(不要胡说)”“洋芋、洋苕、洋参、洋薑、洋葱”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并在国内种植的作物,语素“洋”与“土,本地”相对,这些词用来区别本土特产。其中,“洋苕”多用来比喻“傻透了的人”。“洋里洋气”意为:“糊里糊涂”。“洋人”现多指:“呆笨的人。”这些词语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现在仍在使用,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3.替换词

洋笔(铅笔)、洋油(煤油)、洋油灯(罩子灯)、 洋碱(碱)、 洋线(线)、 洋线子、 洋线针、洋火(火柴)、洋火签子、洋蜡(烛)、洋瓦(瓦)、洋灰(水泥)、洋铁、洋房子、洋?? (沥青)、洋芋(土豆)、洋婆子(外国女人)、洋娃子(外国小孩)、洋得螺(空竹)、洋锄头(皮鞋)等。这些词语在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目前已经被括号内的词语替代。

(二)静态共时层面

从静态的共时层面,武汉方言洋词可以分为:全国通用词,武汉方言独有词语和借入词语。

1.全国通用词语

洋人 洋油 洋火 洋船

2.武汉方言独有词语

洋(①不懂,无知②发呆,失神)、洋婆子、洋狗子、洋娃子、洋线子、洋生、洋人、洋生、洋苕、神气五六洋、开洋荤、飘洋、洋话、洋线针、洋里洋气

3.借入词语:

“洋盘”一度写为“洋判”。朱建颂认为“洋盘”来自于上海方言,《武汉方言中的“洋盘”》(周筱娟 2011)对这一观点作了考证。

四、武汉方言“洋词”特征:

(一)语音特点

统计得出,武汉方言“洋词”中双音节词语最多(26个),约占50.9%。

(二)词汇特点

1.名词性的洋词后缀“子”

洋线子 洋火签子 洋狗子 洋娃子 洋婆子 洋房子 东洋车子

这些词语加了后缀“子”后语调增强。有的词语则在所指(内容)上发生了变化。例如:“洋线”指机器纺纱制的缝衣用的线。“洋线子”则指机器纺的纱。在感情色彩方面,有些词语加则重了贬义色彩:例如“洋婆子”“洋狗子(汉奸)”“洋娃子”。

2.名词性的洋词后缀“头”

洋葱头

词缀“头”变读为 [to2],体现了调侃、戏谑俏皮的情感色彩。

3.重叠

武汉方言“洋词”的重叠主要有两种:(1)叠音 如: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沥青的形态)洋娃娃(2)重叠为“A里AB”的格式,如:洋里洋气

(三)语法特点

武汉方言中词语“洋”语义还包括:①不懂、无知②发呆、失神,其语义的独特性显示出较之其他方言更为活跃的组合能力和句法功能。

1.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 洋人,洋生,洋苕

2.可以修饰动词

例如:洋谈(胡说)

3.有主语+动词+“洋”或者动词+“洋”的句法格式

例如:他看洋了 嚇洋了

4.可以受到程度副词“蛮”“几”修饰

例如:你看他几洋呃,站到那里眼睛动都不动!

你蛮洋咧,连这都不晓得。

赵葵欣在其《武汉方言语法研究》中认为,“蛮”“几”是武汉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相当于“很”。武汉方言中的“洋”可以被程度副词“蛮”“几”修饰。

(四)语义特征:

1.武汉方言洋词中语素“洋”的语义演变

从“洋”词中“洋”的语义的历史发展来看,“洋“最初由其本义水,即古水名,后来逐步引申为盛大宽广、广阔的水面、外国、外国的、现代化的,现代的,洋钱,银洋等义项。到近代明清时期,我国和西方各国有相当规模的商贸往来,尤其是到了清末,随着西方各国入侵中国,也带来了更为先进的近现代化文明。商业贸易更加频繁,在国外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人们对“洋”的认知也发生变化。其语义又发展为“舶来品,多指外国、外国的(多指西洋,西洋的)。”

19世纪中后期,武汉作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开埠以后,大量的外国人来到武汉,由于语言不通,外国人给当地的人们留下的刻板影响即:不懂和无知。“洋”的“外国的,外国人”这一义项通过隐喻的方式引申为“不懂和无知”。再由“不懂无知”联想到“不懂和无知”表现出来的状态即“发呆、失神”。于是,“洋”用隐喻的方式引申出了“发呆、失神”。

2.武汉方言中“洋”词可以作为武汉方言的特征词

词语“洋”在各地方言之间义项的多少存在差异,武汉方言“洋”词中的“洋”中有7个义项。同时,对《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洋”词的统计调查得出:武汉方言洋词中比较其他方言诸如上海、厦门、成都、福州、南京、忻州、高荣、太原、绩溪、济南、广州等地方言来看,多出“发呆,失神”和“不懂、无知”2个独有的义项。同时,具有这2个义项的洋词在武汉方言口语中经常使用。因而,根据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中的方言特征词理论分析,武汉方言“洋”词可以作为武汉方言中的方言特征词。

3.武汉方言中“洋”感情色彩

在51个武汉方言中的“洋”词中,褒义词,如:洋鳝鱼(行为敏捷的人);贬义词,如:洋谈、洋人(呆笨的人)、洋生(呆笨的人)、洋婆子、洋盘、洋狗子、洋瞅不睬、洋婆子、流洋油、洋火签子等。

统计得出“武汉方言“洋”词中褒义词占1.96% ,贬义词占31.37%,贬义词居多。

五、武汉方言中“洋”词与武汉文化

(一)武汉方言“洋”词透露着武汉人的性格特征

“洋锄头”意指皮鞋,特点是工艺扎实,结实耐穿,有分量。何祚欢在《城市民谣》中有对该词的解释,他认为皮鞋“结实”,所以称“洋锄头”。不仅如此,武汉人将这种“扎实”的皮鞋联想为“洋锄头”,形似“锄头”,结实程度也如“锄头”。又如,“洋火签子”是火柴棒的旧称,后常用来形容瘦弱的人,等等。可见,武汉方言中“洋”词折射出武汉人调侃戏谑、风趣幽默、精明智慧的性格特征。

(二)武汉方言“洋”词反映独特的武汉商埠文化和近现代工业文化

1861年汉口被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汉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之后,外国资本在这里开设洋行,倾销工业品,外洋轮船也直接开入汉口码头。同时,强大的水运系统上连重庆下至上海,武汉有着繁荣发达的商贸经济。洋务运动开始以后,李鸿章开设“轮船招商局”,汉口分局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之一。

《武汉市志》记载:

武汉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最大的工业企业为汉阳铁厂,兴建工厂的数量、规模与速度均居全国城市的前列。

汉口的重工业发达,随之而来的“洋”文化和大量的工业品贸易,改变着武汉人的生活进而丰富和影响了武汉方言。

参考文献:

[1]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Z].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朱建颂.武汉方言概要[Z].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许慎著,徐铉校注.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6]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7]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大字典(全5卷)[Z].北京:中华书局,1999.

[8]吕叔湘,丁声树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9]黄河清,姚德怀.近现代辞源[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10]赵葵欣.武汉方言语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11]何祚欢.城市民谣地方民俗散文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12]周筱娟.武汉方言中的“洋盘”[J].汉语学习,2011,(4).

[13]周熙文.武汉市志(1840—1985)[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14]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李婷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

猜你喜欢

类型
互利方法下公共关系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论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中企业间网络的划分及主要类型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