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教学方法适应性特征研究

2016-05-30刘会吴宏伟

科教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本科模块化教学方法

刘会 吴宏伟

摘 要 本科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具有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本科教学从内容到方法上相应地做出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基于本科阶段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的特征进行了经验性分析。本文发现:教学内容的特征主要有时代及内容抽象性及非实验性;教学主体的特征主要有思维积极、思想多元化与较强的自我意识等。基于上述特征,本文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教学方法上应突出体系化与模块化、人性化与具象化等特征。

关键词 本科 教学方法 模块化 具象化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43

Adaptabili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IU Hui, WU Hongwei

Abstract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bod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se features requested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ly adjust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teaching undergraduate macroeconomic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f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were empirical analysis. We fi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ontent abstract and non-experimental; characterized in teaching subjects are mainly thinking positive thoughts diversity and strong self-awareness. Based on the above feat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highlight system and modular, user-friendly and concrete images and other featur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s; modular; concretization

1 问题由来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内容。它是人们认识与理解总量经济现象与发展规律,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市场化日益深入的国际环境下,大多数国家普遍展开了宏观经济学的普及教育。

教学活动是知识及其架构体系的传承过程,也是一项智力互动的过程。教学包括两个主体:传授者与承受者。然而,两者在知识架构与思维逻辑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传授者一般具备完整与体系化的专业知识架构,在抽象性思维逻辑方面能力较强,承受者则显著较弱。因此,互动双方是不对称的,故教学活动存在“短板效应”。同时,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涉及较多的逻辑推理与数理模型。其抽象性及严密的逻辑性会对学生造成较大压力。如何解决抽象问题,化抽象为具象,引导学生完成由具象逻辑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是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方法问题。

2 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征

2.1 教学内容的特点

2.1.1 时代抽象性

宏观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具有时代的历史特征。在农业居于主导地位时期,斯瓦魁奈编著《经济表》一书,从农产品生产环节分析财富的起源。在市场竞争自由化时代背景下,亚当·斯密编著《国民财富的起源与性质》一书,强调自由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市场自由化已经不能解决现实经济萧条问题,凯恩斯提出了需求管理理论,鼓励政府干预市场。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均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学中,应对理论产生的背景进行描述,加深学生对理论渊源的理解。

2.1.2 理论的抽象性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例如,在四部门经济环境下,为什么政府支出乘数会比三部门经济环境中的乘数更小。对于该问题,需要对产品市场的国内国外需求进行介绍。在四部门经济环境下,政府支出的一部分转化为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即政府支出存在外部漏出。另外,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中,对各种变量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的梳理尤为重要。同时,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从一种关系到另一种关系的推导比较多见。例如,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从总供给曲线到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完成这样的教学内容需要培养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与思考能力。

2.1.3 学科内容的非实验性

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为非实验性。该学科所描述的规律及各种理论观点都是基于发展历史总结而来的经验内容。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具有浓厚的主观经验色彩。对于历史发展中的总量经济问题,不同的观点与不同的解释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体。由于其内容不可实验,只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经验论证实现对经典内容的科学支撑。而在本科阶段,学生的模型构建与论证能力基础较为薄弱,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可行性。

2.2 教学对象的特征

2.2.1 思维活跃,积极进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与科技化水平日益提高。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内容与思维方式与早期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与后者相比,前者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更多。互联网海量信息使得当代大学生掌握了更多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在思想方面,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内容和更丰富的观点。在大学,自由与民主思想非常活跃,这些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被更积极地表现在生活与学习中。活跃的思想成为现代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与学习的动力,并促使他们更加广泛地探索与学习各种文化理论知识,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2.2 思想更加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性格的学生同时存在,对教学内容与教学风格的要求也出现了差异。相比较于规范的课堂教学,学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远程教学视频。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使学生重新正视传统教学的地位意义深远。

2.2.3 自我意识较为强烈

现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现代大学生具备了更丰富的阅历和更高的认知能力,自我肯定与排他性更明显。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这种心理与自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自我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心理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在下降,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逐步下降。

2.2.4 青春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特别显著

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变。首先,他们要在心理上摆脱依赖心理,在心智上发展为独立的社会人。但是不成熟的心性使得大学生容易出现躁动的“逆反”心理。这往往会对教学秩序提出挑战。另外,大学生处于向成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教学与作息平衡,对课程内容、教学进度及作业量提出了新要求。

3 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已初见端倪并日益显著。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模式。与此同时,人们对获得更多更新知识信息的渴望程度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要求。

3.1 体系化与课程组管理建设

网络化与信息化带来了“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然而,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与知识是碎片式分散的。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于课堂教学是体系化与模块化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受教育者能够得到从理论框架到具体知识点的专业指导与思维逻辑的培养。体系化与模块化教育使得学生在认识与理解学科理论方面更加专业化。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应该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引入课程组管理,强化专业理论和知识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这种理论体系完备地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其能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体系化的逻辑推演与再造。

3.2 人性化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教学环节。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受教育者视觉与听觉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基于硬件环境下的软件内容的应用缺乏了解和操作,使得新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既定的效果。例如,在展示教学PPT环节,我们对色差的应用方法不科学导致界面显示效果较差,重难点内容不突出。另外,刻板的背景与静态的页面设计使得教学PPT界面的友好性较差,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观察与分析PPT内容的兴趣不高。当然,在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其他若干技术性问题。对此,我们应综合提高自身的软件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硬件设施原本的效率。

3.3 具象化

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纯粹的理论讲授比较抽象,难以让基础较为薄弱的本科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的中心思想。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具体案例对理论内容进行解读,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化与可视化。例如,在介绍菲利普斯曲线教学中,为什么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表现为替代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我们了解到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单纯地介绍这样的知识点,难免会对学生正确理解这样的内容造成压力。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把这种现象解释如下:当失业率较高的时候,劳动力市场闲置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企业随时可以从劳动力市场获取足够多的劳动力替代现有的劳动力。此时,对失业的恐惧迫使企业中的劳动者没有足够的信心提出上调名义工资的要求。所以,名义工资上涨率较低。反之则反是。在萨缪尔森的解释下,产出在增长率为零,名义工资上涨率等于通货膨胀率。由此,我们得到了高失业率对应着名义工资较低的上涨率,而低失业率则对应着名义工资较高的上涨率。

资助项目:淮北师范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编号:JY13225

参考文献

[1] 陈银娥,王毓槐.《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 池建宇.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逻辑体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8).

[3] 华慧婷.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3(5).

[4] 杨金磊.微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3(2).

[5] 张宝贵.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6(1).

猜你喜欢

本科模块化教学方法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模块化住宅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