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2016-05-30外力·努尔
外力·努尔
摘 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中针对“批判性思维”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发展到80年代,这一思维才逐渐发展到中国,尽管已经提高了相应的重视程度,但是只在高等数学方面有所发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使得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批判性思维
对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属于漫长的教育过程。在制订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国情,同时以我国高中生的思维特征为基础,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特征,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展开探索道路,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创新。
一、批判性思维论述
1.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论述
在人类的思想历史中,批判性思维一直有所发展,并且在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宏观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主要是人们通过批判性的角度对待新的知识理论;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来说,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接触了新的知识理论后,对相关问题提出大胆的想法,并作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人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其问题进行思考等活躍过程。
2.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存在。因为其对于数学知识理论中的命题、公示的证明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展开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从而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将其主观能动性及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性思维、创造能力等都全面提高。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正确积极的引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我国高中生的思维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现状
1.高中生的思维特征
通过长期的心理研究发现,学生在长期的教育发展中,其思维方式逐渐从单一的动作性逐步发展到抽象性的思维,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诸多的延伸空间,因此高中阶段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挑战,从而其逻辑解析能力可以得到培养,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当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其延伸意义较为广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培养。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可以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凸显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意义。
2.高中生思维的现状
尽管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就高中数学学习这一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身的思维思考模式过于单一化,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有所缺失,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发展,因此很难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胡荣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速度旬刊,201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