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的误区

2016-05-30赵强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估算教学误区小学数学

赵强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估计意识,培养估算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性。教科书中虽然加入了估算,但事实上并未真正融入数学课程,老师不知道怎样教,学生不知道怎样学。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估算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教学 误区

估算作为小学数学内容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但估算教学中存在着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估算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估算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

单纯的计算题,基本上都遵循“四舍五入”法。要么把估算答案统一化,要么把估算理解为随意算,这都是两个极端。很多时候,我们一说到估算,就想起“四舍五入”法。确实,我们对于估算的解释,还是需要这个方法的。如在计算62×38这一道题目的时候,计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1)62看作60,38看作40,积2400;

(2)62看作60,38不变,积2280;

(3)62不变,38看作40,积2480。

由此可见,估算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不应该追求统一答案,合理即可。

误区二:先精算再估算

很多学生在做估算题时,先把准确值算出来,再利用准确值来估算。例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法估算时,出了一道题目:先估算出结果再精确计算。4.7×5.1=23.97,针对这道题有的同学估成25,很显然他是把4.7估成5,把5.1估成5,因为5×5=25,所以4.2×5.1≈25;但是有不少同学都估成了24,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估的,通过询问才知道他们是精确计算出结果23.97之后又估算的。这个事实表现出一部分同学对怎样估算以及为什么要估算不理解。这样的估算,显然是不符合估算教学意义的。所谓估算,应该是对计算结果的大致估计,它的本意是在不要求准确值情况下迅速找出准确值的大致范围,它与正确值没有很多必然的联系。究其原因,一是一部分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要估算。二是我们一般是先学算准确值,所以学生以为估算也是这样的计算,其实估算要比一般的计算要求更高,它挑战思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感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误区三:为估算而估算

对于教学估算解决问题时,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是否需要进行估算呢?往往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估算,只要一看到解决问题中有“大约”,就开始估了。“大约”一词是随着估算进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12册书中,“大约”和“约”出现了200多次。“大约”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数学术语,所以在不同语句的使用中,其含义也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大约”和“约”都用估算。 在数学课程内容中,“无法准确”中的大约不用估算,而是要精确计算“大约”的第一种情况是表达“无法准确”的数量或数量关系。比如,圆周率是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由于这个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法用整数或有限小数表示,只能说“圆周率大约是3.14”。在《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中的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盖),高12分米,底面直径是高的?。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多少铁皮?”利用铁皮制作水桶要对铁皮进行裁剪或切割,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边角料,边角料的数量很难准确的计算出来的。题目中“大约要用多少铁皮”中的“大约”应当是对边角料使用的,计算过程并不用估算;即使这道题中再加入“边角料忽略不计”,这个问题计算中还会用到圆周率,如果计算过程中取了它的近似值3.14,那么计算结果本身就是一个近似数,计算过程也不用估算。

“无法准确”的第二种情况是为了表达某类事物或动物的数量属性。例如“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100千克重。一只鸵鸟的体重大约是一只蜂鸟的多少倍?”这里的“鸵鸟”和“蜂鸟”,指的不是具体的哪一只,而是一类。“大约”反应的是一类动物体重的普遍规律。是鸟类学家对大量蜂鸟和鸵鸟的体重进行测量后的平均值,这里的“大约”有“平均”的意思,这类问题叙述中表面看有“大约”,但并不属于估算,计算过程不用估算。

第三种“无法准确”的情况是对运动的描述。例如,“小东每分钟走65米。从家到学校走了10分钟,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这里的每分钟走65米,并不是小东每分钟正好走65米,行走的过程有快有慢。这里的“每分钟走65米”也是一个有统计意义的平均值,可以表述为“小东每分钟大约走65米”,或者“平均每分钟走65米”。题目中虽然有“大约”并不是要求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题目中没有“大约”等字样,很多学生不会选择去估算。如“五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如果这道题不是出现在估算这一课,那么肯定有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直接计算,又有多少同学会想到要用估算呢?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学生选择了精确计算,老师也会给他批改正确。所以,这个时候,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去创设这个情境。老师可以提示,这是去春游,老师如果带的钱刚好是5096元,合理吗?进而引导学生来一起探讨这一类生活中需要用估算的问题,但是题目中却隐含着“大约”之类词语的题目。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只要能够满足实际问题的需要,就是合理的。

因此,在估算教学时,要把估算放在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觉地把估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因此我们理解含有“大约”的实际问题时,什么时候要精确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猜你喜欢

估算教学误区小学数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探析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及优化策略
新课标下数学估算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