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2016-05-30戴文峰

新教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研究古诗词

戴文峰

诵读经典,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尤其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几年来我校有声有色地开展了“诵读经典与习作教学研究”,将诵读经典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借助经典文章学习写作,提高作文水平。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只有片言只语。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其奥秘在于要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把经典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形成敏锐的语感,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为此,在“诵读经典与习作教学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 润物细无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弥漫着经典书香气息的校园里,尽情地呼吸。走进学校,正对校门的“文化长廊”,有古诗词欣赏、经典推荐、名人故事、好书伴你行、学生读后感佳作等十多个栏目。教室外的墙壁上贴着制作精美的中外名人名言张贴画。每层的走廊宽敞处都放着活动书架,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种经典文章。每个教室都设有“班级图书银行”。学校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报纸杂志70余种,新建的学生阅览室可以供两百多人同时阅读。课间时间,学生在“文化长廊”下驻足欣赏,在活动书架前凝神静思,在阅览室里潜心阅读……环境浸润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好似春风化雨,唤醒了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读书爱好、写作爱好悄悄萌芽。

2. 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读是写的基础,正如蚕要先吃了许多桑叶,才能吐丝。因此,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如开展“背古诗过级”活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背诵古诗,把背诵古诗列为几个级别,背出20首为一级……背出300首为十级。我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背诵古诗过级册》。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测,对能背出80首诗词的学生颁发“达标证”,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现在,我校许多同学顺利达标。自办“经典”手抄报活动,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经典文章,进行选择、编辑、抄写……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然后粘贴展览,互相观摩。“佳作欣赏”活动,让学生每周推荐一篇经典文章,要求高年级学生阅读后,写出点评,学生热情高涨。“背诵格言”大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背诵“格言”的积极性,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名言佳句。

3. 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经典诵读与习作教学研究”的两个基本要点。“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将诵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进行多层次的作文训练,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其方法是:(1)引经据典。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灵活引用,把学到的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巧妙地引用、活用古诗词,使语言鲜活,文采斐然,如同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使人一见倾心。如《今天的篮球赛》的一个片段:……上一场我们班的篮球比赛输了,这一次是最后的机会。不知怎么我竟然感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陈老师的口哨声响了,我心中一紧:“该上场了!”古诗经典句子的引用使习作更生动,语言更亮丽。(2)凭“经”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可以是片段仿写,也可以是结构仿写,还可以是语言仿写……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引导学生用“?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真?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真?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真?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进行仿写。(3)创新编写。创意编写包括改写、扩写、续写等。如改写《舟过安仁》,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诗人杨万里乘船出去游玩。经过安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河中心有一艘渔船,渔船上两个小孩收起了竹篙和船桨,只撑着一把伞坐在船头。这使杨万里感到很疑惑:咦?没有下雨,撑把雨伞干吗?我得去问个究竟。于是,他叫船家加快速度追上了那条船。杨万里迎上去问:“小朋友,请问你们干吗撑着雨伞呀?”“我们是想利用伞作帆让船前进呢。”小孩笑嘻嘻地回答。杨万里听了哈哈大笑,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太可爱,太聪明了!”

二、红杏枝头春意闹

几年来,“经典诵读与习作教学研究”结出累累的果实,学校焕发出浓浓的春意。读“经”与写作这一过程,将喧闹的春意在红杏枝头展现得淋漓尽致。

1. 映日荷花别样红。“诵读经典与习作教学研究”关注兴趣,注重实践,培养创新,发展特长,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以书为友,博览群书,厚德笃行,品德更高尚,行为更文雅,语言也更儒雅了。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他们懂得了一生都要感恩父母,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他们懂得了从小要乐学善思,奋发图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经典的熏陶,书香的浸润,规范了学生行为,开启了学生智慧,培养了学生品德,提高了学生能力,让他们充满自信、奋发、拼搏向上的激情和活力。同时,“诵读经典与习作教学研究”磨炼了教师,锻铸了师魂,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们走进经典,亲力亲为,师师共读,师生共读,丰富了文化底蕴。再者,教师们书写读经体会,反思读经得失,撰写“读经与做人”“读经与教学”论文,有效提高了自身写作能力,一大批年轻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成长。

2. 小荷才露尖尖角。几年的实践,学生的积累丰盈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古诗词背诵100%过级达标,每年产生30多位能背诵300首以上古诗词的擂主。近两年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文章在CN级报刊发表200余篇。学生参加县级以上作文竞赛,获奖100多人次,学校编辑学生优秀作文集《扬帆》11本,不少学生还编写了个人专集。《小天使报》用了两版的篇幅推介我校“把人文素养之根,植于古典文学之壤”的经验和成果。“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被评为省、市“优秀课题”,《闽西教育》也用很大的篇幅推介我们的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研究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