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军事技能课队列训练作用溯源性探析

2016-05-30刘振社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探析作用

摘 要:队列训练不仅是合格军人外在形象塑造、内在职业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课程,而且在普通高校学生军事训练中所起的作用也是被广泛认可的。本文尝试从中国礼学、队列与战争、美学等角度,逐步分析和认识队列训练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作用。

关键词:队列训练;作用;溯源性;探析

队列作为普通高校军事技能课程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不仅可以塑造每个参训者良好的外在形象、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动作,如威武挺拔的军姿、整齐一致(律)的停止间、行进间动作。更重要的是培养服从命令、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有形的指标可视自不必多言,执行力及意志品质提高,凝聚力与战斗力生成转化是队列训练的主旨。现今高级中学、普通高等院校,社会多个行业领域都在进行不定量的队列训练内容,这也说明了队列的影响力、育人作用已经不止于军队。

一、礼学奠定了队列形成的根基

1.礼在古代具有规范和约束性

在古代社会大量的祭祀典礼过程中,尽管没有哪一个文献记录或详尽描述祭祀场面的详细场景排列,但古代社会从礼法并兼向礼法分制的过程中,体现尊卑显贵是必须在各种以天、地、神为主的祭祀活动中进行明确区分的。这些渗透在多种祭祀仪式中程式化的东西也成为替天行道驯服民众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些规程中受众很自然的产生了某些不可逾越的力量,当这种秩序化的力量通过朝见、神庙等活动的传播,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须遵从的礼,也便有了某些权利和法力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渐渐使“列队”形式具有了社会性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2.礼在古代涉事具有广泛性

在古代礼无处不在。礼就是社会统治的“王器”。把军事活动中的“五戎”,“习射御角力”列于每年的九月十月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这便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臣民百姓都去遵从,正如孔颍所说的:“奉天然后立帝,立帝然后言佐”。假以神意赋予苍苍黎民百姓,成为了自然法与人为法合二为一。在这些所谓“神”赋予的实际行为中,必是由人制定的操练队形,前进与后退,左右移动的方法,称之为“礼数”,遵从礼数者得到褒奖,违反礼数者贬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军事(阵型、队形)训练活动在“礼”这个平台上也就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二、战争让队列不断发展

1.古代作战队形与阵型的一致性

春秋战国时代,中华大地是一个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时期,有频繁的战争,《孙子兵法》和《尉缭子》就出现在这个年代。在古代,平时怎么训练队形,战时就怎么按照演练的队形进行排兵布阵,日常训练必须按照规定的队形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队形和队形之间的距离、行进方向、所属关系等,在声音和旗帜的引导下做各种队形的转换或前进后退或左右交叉或侧翼迂回。两军对垒时因势利导的根据战事发展来调动各部投入战斗,使千军万马立于不败之地。这种队形与阵型的一致性在冷兵器时代表现尤为突出。

2.武器的杀伤力让队列产生了变化

随着人类的发展,从火药发明金属铸造的火铳到燧发枪,到发明了来复枪发明,以至到马克沁机枪连发武器应用于战场等。这些大杀伤性武器应用于战场,从表面看队列是一种退出和失去,但其实这种转换丝毫没有弱化队列训练的作用,而是为了减少连发武器对人员的杀伤,为了保证进攻方的火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点状突破能力,这种疏开是有限度和左右前后距离的,根据具体的战斗任务类型受敌人火力的威胁程度来保持相应的间隔密度(通常兵与兵的间隔是5——8米)和一定的平衡性。所以队列于战术中的基础作用和理念并没有降低,而是更强调这种战术队形的保持对于战斗胜利的意义,也可以说是放大了队列训练的场地和作用。

3.培养军人职业素养队列不可或缺

军队作为国家武装集团随时准备打仗的特性是不可改变的。要打仗就必须具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的军人职业素质。军人的职业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特别设定的各种思想教育、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心理训练、接近实战的演习等大量的训练积累而渐渐形成。参训者成百上千次甚至几万次的重复,在极度枯燥中付出巨大的体能,艰辛的汗水,甚至诸多不适与“痛苦”,依此逐步在压力下养成依照口令(命令)做动作(执行任务)的行为习惯,进而开发了每个军人的自觉与自律潜在能量与能力,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极强的战斗集体意识,这样在执行任务中就会能勇往直前,令必行禁必止。

三、队列在美学中的延展

1.队列之美以形式用动作体现

队列动作之美表现在“雕琢”(训练)的过程。国庆阅兵的方阵在风、霜、雨、雪中接受洗礼,骄阳下那嘹亮的口令与之对应的是一个个伟岸高大的身躯和铿锵的富有节奏感的动作,颗颗晶莹汗珠不断地撒淌,骄阳让皮肤变成古铜色,好似一座座雕塑屹立于天地间,这是军人的坚强铸就的绿色长城和蓝色的海洋。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雕琢所展示的首先就是一种高度的协调一致,在静止状态下横、斜、纵、条块分割有序排列,如峰峦叠嶂连绵不绝,行进中的方队如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因此而产生高于生命之体的精神震撼力,用形式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2.队列具有丰富的内涵美

队列这种行为训练的所追求的目标是让参训者的军人意志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队列训练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行为矫正的过程,队列动作要求坐、卧、行、立有别于常态,站如松就要有松的挺拔,行就要有大海波涛之势。“98”抗洪的决口处军人用人体组成盾牌与汹涌的洪峰搏击,“5.12”汶川大地震时,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在废墟上战斗的成建制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他们用坚持不懈向国人和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伟大。这些大美大德都是军人在平时的训练教育逐步养成的,与队列训练更密不可分。

四、结论

礼学是队列形成的根基,战争让队列在剑拔弩张、枪林弹雨中与生命共同发展变化,对于其在培养军人品格塑造军人形象的作用没有因为队列在战场上的弱化而消失,反而其育人与教化的功能在军队建设中愈加凸显,尤其是在美学价值上的作用更不可低估。尤其在二十一世纪以信息化为主的高科技时代,我们只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及其他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忠诚可靠的合格军人。

参考文献:

[1]叶朗著.美在意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2]理查德·舒斯特曼著{美},彭锋等译.生活即审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作者简介:

刘振社(1970.01—)男,山西阳城人,副教授。

(作者单位:武警学院基础部)

猜你喜欢

探析作用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