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五种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2016-05-30陈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意识

陈艳

【摘 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乡村中学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获得信息跟踪时代意识和忧患意识。让他们将来在这个越来越美好的社会更有作为,并能作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乡村中学;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意识

新世纪的人类,必须要有新思想。新信息和新方法。21世纪的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获得信息跟踪时代意识和忧患意识。超前思维,使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备应有的地理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善于终生欣赏和改造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从7年级开始学校就开设地理教育这一个课程,但是很多学校都是应付式的教学,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法并不重视,主要原因是这一科目不是中考科目,所以更谈不上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意识的培养教育了。而且我所在的中学是个小县城,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环境意识较为淡薄,日常生活中常有出现乱扔。乱踩。随地吐啖等不良的现象,缺乏一种崇尚自然的情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约束,以至养成良好的品行素养。①使用生动的录象或在电脑上下载一此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图片让他们观看,用感染力强的语言,讲述我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几个风景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十几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保护的六处湿地,让他感在自然的美,真切地体会到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具有古朴、原始风貌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意识到它们代表人类追求未来的理想模式,从而产生并充满对大自然的爱心和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情感,通过介绍大气质量好的大连、夏门、珠海、海口、深圳等国家环境模范城市。②引导学生懂得环境优美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外商投资的手段,知道美丽的蓝天、洁净的水质、绿色的大地也是财富,现代及未来社会最值钱的东西是优美的环境,山水城市和园林化城市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环境;③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选修)地理第二册中着重介绍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荒漠化的防治、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并以典型的地区为例进行剖析,如水流失的治理,就以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为例——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理背景,治理措施——通过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

我校的学生80℅的学生来自山区农村,而且多数为留守孩子,很少受到中国文化传统氛围的熏陶,课外阅读的读物少,文化底蕴较少,对文化及文化景观认识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不懂得民族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民族的全面振兴有赖于对本民族文化有足够认识的人,现代社会主体意识中必须保持一种对传统遗产的人文关怀。中学地理教育应该注意对文物古迹(考古遗址、石窟、名胜古迹)、古建筑(古都、宫殿、寺庙)、近代重要史迹(革命活动纪念地)、代表性建筑物、博物馆、纪念馆等材料作为题材,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弥补历史教学中的缺陷,让他们树立强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添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使爱国主义情感更加持久深厚。因此,①在教学中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说明,所有的文物古迹都是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们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②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自己绘制相关的地图,如《中国人文景观分部图》、《自然景观图》,然后再根据地图结合课本知识讲解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如北京故宫、明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还采用多媒体展示福建土家楼、江西的流坑村、陕西的党家村、皖南的呈坎村、云南傣家竹楼等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建筑特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们在艺术、科学、,历史、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价值,知道这些古建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它们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③要让学生懂得城市作为承载文化的建筑空间,其生命力就是文化,灵魂就是个性,保护历史文化就是保护城市的魅力。城市文化是一种延续发展的历史产物。④我也常常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本地地方志,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在学校附近的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灵阳寺,参观烈士陵园,了解当地的文化遗存,鉴赏民族风情,展现历史深邃,让学生自愿做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承传者和保护者。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的培养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以直觉和朴素的方式,表现人与自然的沟通,智慧动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自然界与人类之间共存共荣的思想,它的主旨在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也是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应和谐同共处的道理。因此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开展课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活动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启发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知识理念。

四、获取信息、跟踪时代意识的培养

当今的世界,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谁掌握了信息并使之转化为经济、科技优势,谁就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而且据统计,社会经济生活80℅的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善于获取信息,并能够消化信息和主动求索知识,独立接受、运用知识,是现代人类的基本素质。新知识、新产品不断涌现,如果不掌握、不了解就无法跟上时代,就要被社会淘汰。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获取新信息,了解当今国内外形势。

五、忧患意识、超前思维的培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在远古我们的祖先就有这种思想理念——“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现代社会更应有这种意识思维,因此,我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思维,在教学过程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引导:①切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多,资源危机时时困扰着人类生活。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随着人类的使用而不断减少,甚至枯竭。一些能源贫乏的国家开始寻找对策,应对将来不时之需。如矿产资源缺乏的日本,从国外进大量的煤炭,然后沉到附近的海域,留着将来使用;小国新加坡准备在海底挖巨洞储存石油,为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做准备;其他亚洲国家也在争相储备石油。虽然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人口是世界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仅以水为例,全国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从这些材料入手,进而分析,以培养忧患意识和超前思维。②切入毁林给中国带来多重的生态灾难,森林面积减少威胁着好几种动物的生存,如大熊猫等;北京濒遭沙尘暴侵袭;森林破坏。土地被侵蚀,促使泥石流的发生,2010年8月初,甘肃省发生最严重的泥流导致1400多人死亡,这和附近毁林和建水坝有关。全球目前有11亿人无法获得清洁的食水;每年大概有180万儿童因食用水导致肠道感染致死。这样从中说明了,做任事情要认真分析,瞻前顾后,高瞻远瞩,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就阻止灾害发生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人类社会才能长住久安。

参考文献:

[1]《大自然之谜》

[2]《中学地理教程》

[3]《参考消息》

[4]《中国新闻网》

[5]《荀子.王制篇》

[6]《吕氏春秋.义赏》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