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2016-05-30王加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化学实验

王加祥

【摘 要】化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为此化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现象入手,从而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并且积累有关于化学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文章着重探索如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新课程改革逐渐加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设计必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将抽象的化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相关话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一系列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初中化学教学。

一、捕捉生活现象,精心导入教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导入新颖奇特,自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心情更愉悦,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化学信息,教师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化学教材,捕捉生活现象,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的导入让教学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

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教师可以用学生所熟知的各类生活现象来导入,如古代字画为什么历经千年依旧保存完好?大自然鬼斧神工,溶洞奇形怪状,你知道这是如何形成的吗?家中装修用石灰浆刷墙,为什么墙壁越来越白还会“发汗”呢?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与化学有什么联系。在导入阶段抛出这些生活问题,不仅可以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距离,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密切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

营造和谐、自主探究的生活化课堂,是学生增加体验、发展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作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比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水不能燃烧,汽油能燃烧;纸张能燃烧,但不点燃不会燃烧;有时油锅起火,我们立即盖上锅盖就能灭火。根据以上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你能想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进一步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方案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向全班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学生自主地构建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其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的发展。

三、从实际生活中的物质入手,将化学内容引入课堂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化学教材内容的剖析,找出其中隐含的生活化知识,将其提炼出来,为学生讲解生活中发生某种变化的原因,促进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知识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进行了解,并让学生回答香皂、肥料、石油、天然气、棉花等等是不是属于有机化合物,然后分析其组成元素,并探讨问什么有些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气味,而还有部分是没有气味的。这样一问,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于是开始专心听课,在课下出去玩的时候,看见汽油、肥料的时候会自然想起来课堂上教师讲过的成分元素,这样一来不仅从侧面促进了学生学习,加深了学习印象,而且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载体。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现象和实验需要去挖掘与开发。在实验设计中,不妨从实际生活出发,把课本中的演示和分组实验进行优化,从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例如:在选择实验仪器时尽量用一些生活用品来代替。用注射器代替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铅笔代替玻璃棒;医疗输液管代替导管;装药片的塑料板代替点滴板等等。这些代用品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节约了实验器材,同时也使学生真切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于药品选择我们同样可以取材于生活。例如,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就选择装修剩余的大理石块和食醋来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制取氢气时就选择干电池的锌皮和洁厕灵进行化学反应。在制取氧气时就让学生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和高锰酸钾等医用药品来做实验。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还可以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利用纯碱和食醋香精共同来制取汽水,达到巩固酸和碳酸盐反应的原理的目的。在验证一氧化碳气体的可燃性时,不妨把报纸卷成喇叭状,把较细的一端润湿,把较粗一端点燃,再把较细一端点燃,这样就可以观察到一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了。

五、注重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增强化学课堂吸引力

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增强初中化学课堂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用呆板、生涩的语言,会令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要善于用生活化语言,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呆板的化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化学形象。比如,在金刚石和石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仙女来表述金刚石,用灰姑娘来表述石墨,让学生从教师的描述中感受二者的区别,掌握二者的外在特征。然后给学生设置形象化的问题:石墨经过一系列条件会变成金刚石,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呢?如果没有,那么作为能制成戒指的金刚石是不是就和石墨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男生以后就不用发愁了,可以买一支铅笔,用石墨当钻石了。通过这样的描述,会激发学生去思考石墨变成金刚石的条件,这就避免了生硬灌输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六、延伸课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是为了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将课本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由课堂到课外,到生活实际中拓展知识、延伸知识结构,同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实现“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加强环保意识是初中化学课的一大主题。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环保意识。

总之,教师要配合教材选择资料,通过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活动化来实现教材的活学活用。通过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寻找化学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点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的目的,这样既能强化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也能顺利地在此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本娜.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情境教育[J].山东出版社,2012

[2]程伟.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2年10期

猜你喜欢

生活化化学实验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做个怪怪长实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