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2016-05-30廖凯
廖凯
【摘 要】为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成效,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实验演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运用多媒体模拟较难完成的实验,提升教学成效;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鍵词】初中;物理教学;提升策略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自然科学素养,建立起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初中教学上得以不断深入,教学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历史悠久,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其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自然哲学,到经典力学,再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些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虽然物理学知识深厚,但其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生活中的物理学常识能吸引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讲到“热胀冷缩”时,笔者就尝试以日常生活中“剥鸡蛋”为例。细心学生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水取出来时,如果急于去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块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生活经验丰富的人都有一个诀窍,那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肉”与壳就十分容易分离。
针对“剥鸡蛋”这一生活中的现象,笔者就引伸出“热胀冷缩”及其有用。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伸缩速度和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而言,密度较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其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
二、要重视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是科学的基础,也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知识的得出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往往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科学知识。因此抓住这些特点,在科学教学中,尽量地开放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器材有:额定电压为3.8伏的小灯泡(灯丝电阻大约10欧);电源是3节新的干电池,标有“10欧、1安”“50欧、1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两个;电压表;电流器;开关、导线等若干。该同学按正确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开路。B.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有读数,但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短路。C.发现电流表、电压表有读数,但灯泡发光很微弱,则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太大。D.若电压表0~15伏的量程损坏,能否用0~3伏的量程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办法是将电压表并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移动滑片至电压表读数为0.7伏。
笔者而后就让学生对实验中的各种情况予以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虽然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其成效并不佳。虽然很多学校建立了实验室,但一个学期能让学生进实验室的次数屈指可数。根据笔者对江西省初中统计,城市中学实验课相对较为规范,而某农村中学一学期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安排了两次实验课。学生很想去实验室上课,但一方面人力的配备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教学任务重,班级多,实验教师只有一个或者没有,但是却需要提供三四十或更多班级的实验教学。这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可动手操作的实验太少,不能满足求知欲,单纯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对实验步骤了解得不透彻,对其中的原理不能深入理解,达不到实验的效果。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物理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三、运用多媒体模拟较难完成的实验,提升教学成效
科学中的一些实验,由于条件限制,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课堂效率低,还可能会误导学生。如“摩擦起电”实验,运用毛皮摩擦两条泡沫后,一条静止悬挂,另一条去靠近,观察相互排斥的现象,但这个实验会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不一定会产生明显的现象。
笔者在上这节课前,首先用空调给房间除湿,房间内成功完成这个实验并拍下视频,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让学生将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建构在头脑里。演示实验时,后排的学生往往不容易观察清楚,教师就可以在实物投影下完成实验,起到一个放大的效果。如关于磁场中小磁针的运动情况,在实物投影下就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小磁针的转动方向,效果相当不错。
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而多媒体教学资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师生落实课程目标。但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物理课程资源紧缺。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原有的实验室资源本来就不足,而实施新课程又要更新更多的器材;对于价格高昂的多媒体资源,很多的学校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有的学校能花血本建多媒体教室、建校园网,但真正能做到长期开放和利用的也在少数。
四、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思维和创新尚处于萌芽状态,其基本素质还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他们对很多实验方案设计和探究过程无从下手,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初中生认知水平也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只承认让他们信服的数据和知识,他们对实验中的误差能理解,但不能处理,更不能从有误差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者既使得出了结论,内心上他们对结论也还是半信半疑的。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过于迷信书本知识,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得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仅有15%左右的学生表示是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和用品;在观察实验现象时仅有5%左右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40%左右教师认为学生经常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出一些问题,43%左右教师认为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并在写出实验结果后给予合理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一项复杂科技问题的解决不再仅仅依赖于某一门学科,而是多学科的综合。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初中可开设与物理相关内容的课程,可涉及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综合性知识。这类课程可以是物理学科内的小综合,也可是涉及多学科的大综合。有条件的初中可尝试开设相关课程,如有关绿色电池的系列选修课程,通过对这些课题研究,激活学生知识储存,扩展已有知识容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尝试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和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赫.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民营科技2011(12)
[2]范克明.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数理化学习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