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老生表演的传承与发展
2016-05-30胡江河
胡江河
摘 要: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本文首先对赣剧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深入研究了赣剧老生表演的传承与发展,以便能够使人们对赣剧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使赣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
关键词:赣剧;老生表演;传承;发展
一、赣剧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种类以及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尤其是影视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戏曲逐渐被忽视及边缘化。中国的戏曲正面临着发展危机,赣剧也不例外。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一方面推进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各种视讯触手可及,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电视剧、电影和互联网等相互吸引了很多人的视听,尤其是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戏曲受到观众趣味变化及外来文化的双重夹击下,固守一种艺术形式的观众也越来越少。赣剧的接受群体也正逐渐地缩小。戏曲欣赏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出生在70、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的青年从小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的熏陶,特别是对戏曲知之甚少,缺乏兴趣。没有观众的戏曲是没有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地方戏曲观众的流逝和市场的萎缩,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旧时的村落群正在逐步地消亡,地方戏曲起源的依托也正在逐步地消亡。赣剧的发展如何完成从城镇向都市的转型,如何吸引和发展年轻的观赏群体,这是赣剧亟待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戏曲的表现形式本身就受到制约。由于戏曲的故事发展情节比较慢,属于慢节奏的程式化表演,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气息。加上创作人才的极度缺乏,地方戏剧本的创作人员寥寥无几。各院团只能靠一些传统剧目来支撑维持,无法进行剧目创新和发展市场。同时赣剧的艺术理论提升不足,其研究文献较少。随着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化,中国的古典戏曲要走向国际,弘扬和彰显中国特色的文化就必须在保持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实行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由大及小,赣剧要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年流转就不能只有传承而没有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赣剧的发展还应走向国际。
二、赣剧唱腔骨架组成的三大要素
1.尺寸是把握赣剧骨架的第一要素
赣剧讲究变音、掇气,首尾呼应,板眼节奏最忌讳松散拖沓、大扳大撤。尺寸是调控唱腔运动频率的重心,它的快慢松紧可赋予唱腔情感以不同的表现力,因此其看整尺寸的和谐完整,虽不苛求伴奏工尺与腔谱完全一致,但要作到唱伴节奏的同步统一。
2.气口是把握赣剧骨架的第二要素
赣剧腔的名种大小气嗣、腔尾结音极为讲究,妙在由重渐轻、轻而若有似无,常常令人捉摸不知其断于何处。胡琴伴奏则在气口结音隙缝中,巧思嵌进几个波动和谐的音节,不作醒目、而添圆润,使歌者顺畅、听者舒服。可以说,唱若游云、气韵行于其间的伴腔,要领,帮是把握赣剧腔气息转换的妙法。
3.劲头是把握赣剧骨架的第三要素
赣剧腔那种峻峭挺拔之势,体现在唱奏之间,即是:奇正相生,虚实衬托。具体的讲,赣剧腔无论是发声、皎字、行腔都具有一种刚劲,但刚而不躁、劲耐不僵。赣剧的吐字、喷口有力,收口落落大方。吐字时,他着力运气,经过腔体流动,又急速收煞,使唱腔的“劲儿、字儿、昧儿”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犹如颜、柳的楷书,笔笔均见功力,而字的全貌又极匀称。写字难在落笔、提笔,演唱贵在吐字、收腔。
三、赣剧老生唱腔艺术
赣剧老生唱腔特点是“刚柔相济,韵味醇厚,音色甜美,豪迈雄壮”,细腻而流畅的润腔和纯正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把各种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赣剧善于运用“立音”,以表现人物的愤怒、悲痛和激烈的情绪。“立音”在高音区较为醒目、有冲力。同时,嗓音很有韧性和弹性,对高、中、低音区的旋律都能运用自如。他在润腔唱波浪音(或颤音)时完全是用底气来托住的。这和一般人唱这类音时,单独靠口腔的动作唱出来有明显的差别。在戏中,有时为了表现夫妻之间失散后的悲凉心境,可以把旋律和结构扩展的四处,用声音和表演,深刻,细腻地体现人物悲愤的心境,把自己所掌握的演唱技巧准确、恰当、精炼地溶入所体现的内容上。为了展现人物情感波澜,在一些字腔的处理中会用十一度音域扩展,赣剧根据剧情、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演唱进行了整体的艺术处理。
四、赣剧老生唱腔的发音吐字特征
中锋音,即声束高密、穿透力强、以气托腔,隧之必然是刚丽柔、锐而圆,声呈金石。提溜劲,即把气提起来行腔、吐字。行腔时先重后轻、先张后弛,以造成峻峭挺拔的声势,从而进入空谷足音、清刚醇厚的意境。就是要求你把气息永远像持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上,要能往下沉但不能松懈,要能往上提但不能僵化,要一沉到底但随时一提即起,要一提到顶但是一放即落。要你的气息能随着声腔高低的变化随时可作出强弱的反映,以求得相互适应。即在一定的情况下字和腔都要有相对的变化,以便互相适应。赣剧的唱既没有倒字,也没有拗腔。他对吐字的要求非常严格,既要念准又要念清楚,还要讲究字与字的变化关系。咬字如噙兔,是赣剧对于咬字发音作过的一个生动比喻,意即过于用力会把兔子咬死,而力量不足兔子又会跑掉。以此道理比喻,咬字发音要恰到好处。赣剧的用法是将字音咀嚼不止、寻味其间,其内涵尤显内在骨力。字与腔的关系,即腔从字、从韵。先坐字,后行腔。声从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恰到好处。在咬字方面,绝不因腔害字和以字害腔。他把每个字音的“首、腹、尾”起音落字都交代得很清楚,以表字、表意的准确清楚为标准,灵活运用湖广音和中州韵。在唱腔和唱法方面,着重于咬字、行腔、用气的含蓄,追求“音断气不断”,“腔断意不断”的意境。
五、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政府对传统文化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赣剧工作人员必须紧抓历史机遇,加大赣剧老生表演的传承和发展,从而能够使人们对赣剧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进而为赣剧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文珺.赣剧西皮类唱腔板式结构探析[J].大舞台,2015(05)
[2]杨咏.20世纪60-90年代赣剧教学与传承回顾.艺术世界,2014(0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