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反馈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2016-05-30姜玉山张庆灵王晓敏刘超
姜玉山 张庆灵 王晓敏 刘超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目前的基本情况。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及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教学工作改革,包括授课方式、教材建设,实行本科生对口专业指导等方式。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專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优质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需求驱动;本科导师制;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86-02
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改革与调整时,将原来数学学科之下的计算数学与应用软件、运筹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四个专业整合为一个专业,即现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下简称信科专业)。2009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范》中对信科专业素质的要求是: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构建利用专业理论,将实际问题利用数学建模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所学的信科专业理论、计算方法和获得的技能,逐步地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构建由知识、素质、应用等组成的应用能力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更新知识、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相关技术不断更新,大数据被广泛应用,教学应用型信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难以及时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对教学应用型高校而言,如何把握好定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健全课程体系是摆在专业建设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社会需求驱动的信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模式。
一、社会需求驱动的专业教学改革模式实施过程
1.专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分析。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加强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用“就业质量”来衡量自身的办学水平,将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本课题组积极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开展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的跟踪调查。这其中包括:毕业生考研工作状况基本信息调查更新,信科专业毕业生专业回访网上问卷调查,学生工作负责人企业实地走访调查。调查中我们也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我们编写的信科专业毕业生专业回访网上问卷具体分为3个大项27个问题,问卷内容科学、针对性强,共收回有效答卷113份,数据真实性高,内容紧贴实际。依据调查数据,分析影响专业在读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各种因素,了解近几年信息企业对信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及需求状况,分析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公司所要求具备的能力的差距,形成了调查分析报告。依此对在校专业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的放矢地改革。
2.社会需求驱动下信科专业教学工作改革。①教学方法与具体教学手段的改革,“厚基础”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更重要的是接受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前期学生质量跟踪调查分析中,占总数81.42%的同学认为培养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信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基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例如:考虑到数学专业课程注重逻辑推导的特点,屏幕上的快速推导并不能代替板书教学中边写边想师生互动的逻辑渐进过程,相反减弱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同时,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眼睛注视屏幕从而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因此,在数学专业基础课程讲授中(如《数学分析》课程),本教研室教师对课件进行修改,保留了一些图表以及书写量过大、难于板书的内容,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成为辅助教学手段。甚至不用课件,完全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受到学生的欢迎。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还要侧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软件应用等,逐步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内涵和方法有机地体现到一些重要的数学课程中去,使学生树立起“数学有用”的观念,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将课程的教学和数学建模以及计算机软件、计算技术有机结合。例如:在《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分离变量法教学过程中,对于给定的具体定解问题,方程模型与定解条件建立起来了,分离变量求解的方法也有了,但现实的函数计算处理太复杂,人工计算较为烦琐,而且即使计算出解的表达式,学生也无法直观的理解解的性态。我们指导学生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处理此类问题,进行符号计算与数值仿真。②以本科专业导师制的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这种师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根据学校的实际,通常由一位导师负责指导10~20名学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课程安排、科研训练、大学生活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这种指导通常采取个别交流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是对学生提出要求,但更主要的是给学生提建议,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课题组通过统计分析学生个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根据自愿原则和课题要求,在信科专业范围内采取一(专业导师)对二(大三、大四学生)模式的专业指导。以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软件认识实习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载体,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储备、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各不相同的特点,组织专业教师设立10个不同的课题小组,指定10名专业导师,这其中包括从事专业课教学、承担国家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的教师对口指导。将信科专业学生分为就业与考研两个大类共9个小类进行指导,指导包括职业规划的制定、专业课程的选择、科研训练与科研论文的写作、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等。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作为高校育人主体的作用,增强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力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本专业的前沿或者方向,拓宽专业视野。这样,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兴趣所在,才知道要学什么,怎么学。此外,教师本身要有了解外部新兴学科或者方向的欲望,这样才能把了解的专业前沿信息以交流的方式传授给更多同学。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本年度在学院统一安排下,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会议共7人次。③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本科学生导师制的引导下,专业导师在自身进行科研训练与科研论文的写作的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到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中,让优秀学生参与到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中。这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尤其是对本专业的兴趣。本专业已有多名同学参与撰写的专业科研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2014—2015年信科教研室有90%的教师参与指导了本年度的国际(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为我校数学建模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可视化研究中心,课题组积极联系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指导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等实践活动中。
二、专业需求反馈模式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专业人才培養质量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信科专业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例如,本年度信科专业共有28名学生负责或参与申请2015年科技创新基金,占总人数比例为42%。在本年度的数学建模竞赛中,本专业学生分别取得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成绩。另外,在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均取得好的成绩。同时,课题组成员参与完成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学建模思想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获2014年河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课题组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篇,编写校级立项教材1部。
教学改革是个永恒的课题,只要时代在进步,专业教学就不能一成不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的一个专业,更加需要注重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探讨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提出并实施了面向专业需求的教学方法与具体教学手段的改革,这其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材建设三个方面。实施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个性化发展的本科生导师模式。只有紧跟学科前沿前进的脚步,才能保持学科专业的活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1-4.
[2]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5):109-111.
[3]徐增敏,唐先红,朱志斌,等.学科前沿指引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8):1-4.
[4]邓廷勇,侯丽英,张姮好.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4-36.
[5]宋建民,曹南斌,陈敏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13,(6):1-2.
[6]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