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服装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2016-05-30左曼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左曼丽

摘要:以学生为本,就业岗位为导向,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阐述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进程、课程执行模式、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等几个方面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43-02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然后围绕各项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形成若干课程模块。[1]通过模块化课程,使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能掌握一项职业岗位能力。[2]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围绕社会行业对岗位人才职业能力进行构建,在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进行设计。

二、中职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技能本位不利于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培养

服装专业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学科,对中职教育层次而言,服装专业偏向于技能知识的教授。课堂上重视专业技术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虽然这有利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却影响知识技能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会制作西裙、西裤、衬衣、西装的基础款,一旦款式变化,不会解决。这说明学生的运用能力不强,影响了学生技能技术的增强。

(二)职业化课程设置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职业化课程设置培养的技能人才知识结构单一、覆盖面狭窄,限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课程一般都会设置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但是基础文化课程门数少,课时分配比例也少。在我校服装专业两年的学科学习中,关于课时分配比例,以服装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周课时数为例,基础课程5节,占19.2%,专业课程22节,占84.6%。以职业化课程设置为主体,虽然有利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素质课设置空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未得到重视。

(三)课程体系内容过时,应用性不强

课程体系内容陈旧,主要表现在课程教材仍是2001年的版本,缺乏时代感,新的技术方法未能纳入课程体系。陈旧的教材内容与实际运用不符,应用性不强。

(四)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课程结构设置存在弊端。首先,课程设置缺乏一定依据,专业课程模块的核心课与基础课学习内容不连贯,链接关系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缺乏对学生技能与素质的训练,难以体现以职业能力要求的培养目标。比如服装工艺子模块,制版、缝制、CAD三门课程联系紧密,但是从每学期的课程安排来看,三门课程学习内容连贯性不强,学生对三门课程的关系理解不明确,内容掌握缺乏灵活性。其次,从课程要求看,重视必修课程,忽略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兴趣培养需要,满足其个性发展需求。很多学生对专业方向的选择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的,是在老师引导下,慢慢产生兴趣,而统一的专业技术必修课程,只会导致全而不精。

三、中职服装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一些研究认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就业岗位为导向设计,那么除了教给学生专业技术之外,我们还需要教给学生什么呢。因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分析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个性发展的引导。

经市场调研,面向中职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服装设计助理、服装制版助理、服装缝纫工、服装销售人员,在调研了这四类岗位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的前提下,尊重学生选择,挖掘其潜能,引导其发展方向,设置了设计、制版、工艺、销售四个方向专业技术模块课程。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框架

1.服装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市场调查,服装行业中职生就业主要面向服装设计助理、服装制版助理、服装缝纫工、服装销售员(导购)等岗位。岗位能力包含岗位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除使其具备职业技能,还应具有一定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3]这些岗位人才应具有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品质上,拥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尽职尽责等职业道德要求,具有能吃苦耐劳、善沟通等职业精神,品行端正、守法合规;态度上,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工作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从意识。

2.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模块化课程的设计体系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素质发展模块,将学科知识与技能知识并轨发展,挖掘学生潜质,尊重个性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

基础模块是课程结构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语文、体育、政治等人文社科基礎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英语等基本技能课程。按照综合素质教育理念,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

专业模块是课程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掌握学科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专业子模块的开设转为选修课的开发。在岗位能力要求基础上,尊重学生兴趣方向,设计多个专业方向模块,如制版与工艺子模块课程、设计子模块课程、销售子模块课程。子模块可以按项目,设置子模块。比如制版与工艺子模块,可编排裤子、女西装、男装等子子模块。将子模块设计为选修课程模块,不仅是专业技术的深入,也是尊重学生兴趣的表现,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又发扬学习主动性。

素质发展模块结合学生特点,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形体、交际舞、化妆、沟通技巧等。

3.课程课时模块化分配——注重课程状况。专业课的课时安排,按照一天的节数分配。一般一天正常上课课时安排六节课时,如果按职业的工作时间强度进行,即六节课安排同样的专业课程,虽然可以训练学生的劳动耐受力,但是很多学生不能接受。根据调查,我校服装专业在校学生有88%不能接受。

课时分配需要模块化,也要注重课程状况,即指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时间过长,学生的兴趣明显降低,学习愿望不积极。因此,课程的课时模块化设置,既要考虑岗位能力的要求,也需要考虑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状况,注重有效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符合职业要求培养过程中,快速达到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不太现实,所以有必要穿插基础文化课、素质模块课。

4.课程的执行模式设计。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旨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4]课堂上注重技术方法的教授,忽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所以在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中,设计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生分析判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教材编写设计。本着“以赛促改”的理念,改革教材内容。针对中职学生服装技能比赛的内容、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由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全省、全国性中职服装技能比赛内容与企业发展对接,因此,依据比赛,学生专业方向选择明确,依据比赛内容编写的教材,实用性强,具有时代感。

6.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设计。课程评价手段上,形式多样,注重多样化结合。以往课程质量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方法为主,不利于了解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模块化课程设置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比如工艺课以项目实物进行考核,即每门专业课,设计四个考核项目及考核标准,课程结束后,从四个项目中抽选一个项目进行考核,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学生完成的服装成品情况进行评价,以A、B、C、D四個等级进行评价。灵活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程评价内容上,考核学生技能学习,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建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考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质是课程的组合与优化,既着眼于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设计专业课程的子模块,将其核心课程基础课、素质课、文化课串联起来,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兴趣发展,发挥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职业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我们既要教学生“做事”,也要教学生“做人”。“事”体现在技能方面,“人”体现在素养方面。我校服装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已初见成效,但是仍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如何以就业岗位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如何从学生个性需求、综合知识、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需要不断探索,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丰富学生自己。

参考文献:

[1]刘继平.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J].2008,(1):46.

[2]夏苇.构建充满人文素养的英语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5):1.

[3]刘翠兰,征艳珂.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4]蒋乃平.模块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