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2016-05-30李莹
李莹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但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如果让思想品德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那么,该如何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呢?
一、贯彻课堂教学“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討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准”,即以课标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
二、适应学生的新特点,改变教学方法
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很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我们针对他们的新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走出一条生路来。归纳起来有“读议讲练”教学法、“提纲导读”教学法、“问题解答”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能力训练法等等。
三、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決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后进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对他们决不歧视,而是偏爱、重视、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后进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学有信心,成绩逐步提高。
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兴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以良好的教态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运用,来发挥教态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4)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
总之,初中思想课教学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大力发掘和调动学生方面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