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教学探索

2016-05-30周悦胡庆松崔秀芳霍海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9期
关键词:深渊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周悦 胡庆松 崔秀芳 霍海波

摘要:本文针对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开设的必要性、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组织方法及其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旨在通过师生的交流与探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自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学科专业的认知能力,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热爱专业,热爱海洋。

关键词:深渊;新生研讨课;创新能力;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154-02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针对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研讨课,通过师生互动研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交流,培养创新精神[1]。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从2003年开始开设新生研讨课,作为改善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受到众多学生的欢迎。

如何让新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习惯,了解所学专业,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为此开设了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

一、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开设的必要性

上海海洋大学坚持“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逐渐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的内涵建设发展之路。在海洋学科建设发展中,学校围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这条主线,秉承特色,聚焦海洋生物与环境、渔业海洋学、海洋信息工程、极地海洋生物学、海洋经济管理五大领域,积极发展深渊海洋学,以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导向,努力实现高水平特色海洋大学内涵转型。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担负起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

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主要以我校正在研制的全海深作业科研调查装备,通过教师的主导及与科学专家的零距离接触,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深渊科学的内涵以激发他们探索海洋的兴趣;了解深海装备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装备的组成、原理,以及涉及机械、电信、船舶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全海深耐压结构与密封、系统集成与优化、微细光缆布放与存储、微浮力调节、无动力下潜与上浮、自动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学科专业的认知能力和探究型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彰显教育的内在逻辑要求[2,3]。

二、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教学内容与实践

研讨课《走进深渊》初步形成以下5个模块。

模块1:揭秘深渊。让学生探究深渊概念、深渊探测基本原理和过程(马里亚纳海沟的探测)、海洋底层地图发展、深渊生物、深渊地质等。

模块2:探索深渊。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探索深渊科学所做的努力,水下运载器的研制,科学家如何驾驶载人潜水器开展水下作业,科学家的探索与奉献精神,感受11000米深的水压有多可怕及对深海装备设计带来的挑战。

模块3:走进深渊。让学生了解我国填补深渊科学的重要性,探索深渊的基本装备配置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模块4:挑战深渊。让学生感受从想法提案、市场调研、总体设计、分工细化、技术攻关、模块调试、总装调试、水池实验和海试等整个产品研制周期,让学生了解海洋装备研制所涉及的耐压结构与密封、系统集成与优化、微细光缆布放与存储、微浮力调节、无动力下潜与上浮、自动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尤其通过集机械、电信、船舶等一体的海洋装备让同学们明确学科专业是相互联系的,增强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开设课程目的的认识,同时更深刻的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模块5:遨游深渊。由学生根据上述模块的研讨内容,自主凝练研讨主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培养创新精神。

围绕上述5个模块,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采取教师引导、专家授课、学生主题演讲讨论、研发基地实践等方式开展研讨性学习。本课程共计16学时,实践过程设计如表1。

三、新生研讨课的《走进深渊》教学组织方法

1.激趣引题,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新生热爱学校、认识专业,坚定学习信心,改变以往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引导新生自主探索知识,形成良好的探究型学习氛围;教师和顾问团队人员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眼球的研讨主题,以兴趣驱动探究和交流,并激发学生自我设计主题。

2.解疑引导,边学边探,培养学生探究型的学习习惯。将学生按照模块和讨论主题分成2个团队8个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建议选择若干个研讨主题,并以PPT的形式进行演讲、探讨,接收同学们的质疑。学生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边学边探,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相应的小组补充解惑。由此训练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自己查阅资料的自主学习方法。

3.实践探究,专家互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学生通过走访深海装备研发基地、模拟中心,并与深渊中心的很多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结合研制的装备和专家授课进行面对面的探究和质疑,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激励评价,多样化考核,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引导、调节和反馈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其中分组主题讨论考核是组内所有同学的成绩是等同的,这样能更加体现促进同学间合作能力与包容性的培养。

四、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的特色

1.选题前沿,易于讨论,提升新生对学校专业的自豪感。深渊流动实验室的建设在我国上海市和上海海洋大学被高度重视,属于海洋前沿学科,提出“走进深渊”这个课程名称能够吸引新生关注,易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主观能动性。另外,新生研讨课《走进深渊》涉及深海生物、深海地质、船舶工程、机械工程、电气控制、通信和声学等多学科知识,内容丰富,科普性浓,适合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选修,且易于组织专题探究;同时让学生了解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热爱海洋大学,热爱专业,提升自豪感和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

2.组织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研讨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端正学习态度。在主题讨论中,有些题目偏难,由专家或者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完成,如模块4;有些要求每个团队至少出1个小组作为主演讲方,其他小组补充辅助,这样两个团队互相竞争,提高能力,共同进步;特别是增加了质疑改进阐述环节——“二次报告”,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发挥研究生的助教作用,助力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考虑到教师的能力和时间等有限,因此要发挥研究生的热情和作用。研究生与本科生年龄差距小,无代沟,易于沟通;另外,研究生也是从事深渊装备和深渊科学研究一线的“小专家”,精力充肺,思想活躍,把前沿的科学技术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让新生感受到科技前沿尽在眼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探索前沿知识的兴趣,对专业的热爱,避免产生畏惧感。另外,优秀的新生可以尽早参加到研究生和导师科研团队中去。

参考文献:

[1]余丽莉,程海正,程先华.开设纳米技术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育,2018,(8):38-40.

[2]陈方,杨辉.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基于上海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6):64-67.

[3]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7.

猜你喜欢

深渊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欲”的深渊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数字深渊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一朵深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