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在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2016-05-30胡舒娟石小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校

胡舒娟 石小波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需努力,而高校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具备条件在相关教学中加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内容,这将使得大量的大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更好的发挥了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上的新职能,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075-02

一、我国非遗保护现状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来由于相关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的多次呼吁,已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陆陆续续有多项项目入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势头依然呈持续增长状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中不难看出政府的决心,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得足够好呢?遗憾的是,诸多的事实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属于政府性行为,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仅只是对其展开保护的第一步,后续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努力,而这些光靠政府还远远不够,并且也不现实。政府目前已经在这方面开了好头,剩下的需要更多不同的群体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取得好成绩。

目前除了政府性行为的保护之外,其他群体的保护还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普通的国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非常少,包括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常识,甚至连当地有哪些项目都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普通群众参与到保护中来可谓天方夜谭,因此,尽快让普通群众树立一种保护意识非常重要,毕竟这些文化遗产属于所有国人,而不是属于某个机构、组织,所以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虽然相应的一些民间团体或组织也都存在,但这些团体和组织更多的是内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它们同普通群众的互动还非常少,因此它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宣传作用也相对有限。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参与保护的也不仅仅是政府性行为,全体国民、各类民间组织,甚至一些企业都有参与其中,因此在最终的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这当中又以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参与作用最大,所以鼓励和引导普通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重大。

二、在高等教育中加入美术类非遗内容的必要性

而如何更好的鼓励和引导普通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可谓首当其冲。通过教育,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让大家逐步的竖立起保护意识,更好的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中。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要在小学、中学教育中加入相关的课程内容还不现实。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相关的知识加以了解,学校也不会去开设相关的课程内容。因此想要在教育当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只能依靠高等教育。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安排中来看,已经有条件加入相关内容,特别是关于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而通识课当中包含了艺术类课程,而艺术类课程当中,美术类课程占了大半。由于我国在高等教育之前,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因此美术类课程的安排极少,基本上一个星期仅安排一个课时,并且这一个课时还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常常会被其他主课给“抢走”。这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机会去了解各类美术知识,除非是美术爱好者才会通过其他途径去学习和了解。尽管如此,通过相应的调查和了解就会发现,学生依然还是会喜欢美术类课程,只是在高等教育之前受到各种限制,将他们的这种喜爱暂时性给压抑住了。因此进入大学之后,这种限制就会得到解除,这使得有大量的学生来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以此来满足曾经的这种需求。此外,由于艺术类课程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使得有部分高校明确规定,在大学期间必须修够一定艺术类课程的学分才能够毕业。这些原因都使得美术类课程在大学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非常之多,甚至还出现由于相关的限制使得不少学生选不上的现象。

这些情况都表明,在当前高等教育中,选择学习美术类通识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这一状态将会得到持续性保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加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内容将会成为可能。这种相关内容的加入并非是纯粹的新开一门相关课程,而是在合适的已有课程的基础之上加入相关内容。比如《美术鉴赏》这门课程,这是大部分高校都开设的一门通识课,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人数非常多。如果在这门课程当中加入一章新内容,专门讲解当地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则能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到相关的教育。这样做比开一门纯粹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效果更好,毕竟纯粹的课程专业性更强,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则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加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三、高校在美术类非遗保护中的意义

首先,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而树立起保护意识。通过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非常薄弱,基本上处于不了解和一知半解的状态,比如仅仅只是听过相关的名字,更具体的信息则全然不知,哪怕这些宝贝可能来自于他们的家乡。因此在高校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对当地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在此学习过程当中会慢慢领会这些祖宗遗留下的宝贝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会慢慢的喜爱它们并竖立起一种保护意识。截止2015年止,我国高校录取率已接近75%,如果在高校课程中加入相关教学内容,目前的高校录取率可以保障认识和了解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会越来越多。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确立起保护意识之后,才能真正的谈全民参保,文化遗产的保护才会进入全新的阶段。毕竟这些遗留下来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属于某个人、某个群体或某个组织,它们属于所有的中国人,因此对它们进行保护绝不能仅靠专家呼吁和政府保护,更多的需要依靠每一个普通人。

其次,能够更好的发挥高校的职能。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功能。其中文化传承创新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提出并确立的新职能,这一新职能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大学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新的重要认识,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高校的职能有了更新和更全面的认识和要求。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加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显得非常必要。美术类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和了解它们则成为了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基础,然而这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在我国还依然处于非常薄弱的阶段——绝大部分人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空白或一知半解的状态。如此情况下,在高等教育中加入相关内容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方面的知识,进而使这些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最终更好的对它们进行创新,从而使其能够在今天的生活环境中获得重生,并且发挥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加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

最后,会产生良性的连带效果,进而更好的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当某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过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并且树立起相关保护意识后,将会产生重要连带影响。毕竟每一个人并非处于孤立状态,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影响,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并且越亲近影响就越明显。比如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能最为明显的体现出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大人的言传身教往往比学校的教育在效果上更为明显。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保护理念慢慢展现出来的时候,这种意识会对自己的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每年的假期花一部分时间带自己的子女去各地旅游,在此游玩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大量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

从以上信息中可以看到高校在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既有近期眼前效果,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也有远期预见效果,让受到教育的学生对自己的周边群体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入美术类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有着重要作用,这将大大的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打下重要基础。并且这也更好的发挥出了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上的作用,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这也符合党和国家当前的文化发展战略,可谓一举多得,因此亟需在高等教育中加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廖明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民族艺术,2007,(1).

[2]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學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校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