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教学

2016-05-30聂天婧

南北桥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入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聂天婧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各类学科的教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尝试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中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教学逐步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导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64

初中数学学科的导入教学,一方面是对学生们数学思维的启发和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对旧有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数学教师可以借此检查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们在数学教师的教学引导下,不仅提高了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化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一般来说,数学课堂的导入教学,根据导入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影像图片导入、文字材料导入以及数学题型导入等形式。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接下来笔者将主要介绍这三种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分别阐述各类教学导入的特点和优势,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对比,并不断完善和丰富,继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质量。

一、影像图片导入

以影像图片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是数学课堂导入教学形式中最形象生动的呈现。学生们可以根据影像图片了解数学教师所要讲授新知识的类型,并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参与到教学导入的互动中,继而以图片的形式展开对新课程的学习和记忆。具体来说,数学教师的这种影像图片导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影像导入,另一种就是图形导入,它们都需要初中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原理和知识点。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进行课堂导入。这类影像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导出新课的教学内容,在为学生们呈现生动画面的同时,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者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好奇心和兴趣感。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勾股定理的章节内容时,可以从中国和外国两个方向介绍这个定理的发现,继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也可以在播放完相關的影片之后,鼓励学生们在之前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着进行数学原理的演练,最后在总结学生课堂演练之后,进行新章节内容的讲解。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常见的影像导入以外,还可以利用数学图形的形式进行新课的导入。这种图形形式的图片导入往往趋向于几何类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图形引发学生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或想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几何图形的探究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旋转和圆类的相关章节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图形导入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发现图形之间的关联,继而根据这些图形的特点演算出相应的几何公式,实现对初中几何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文字材料导入

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利用影像图形进行课堂导入外,还可以通过文字材料的形式进行导入。这种形式的导入更贴近于具有故事性质的导入内容,学生们在听讲此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了解数学原理的发生背景和发生过程,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文字材料中所提故事的好奇心,继而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探究中提高注意力,并以认真积极的学习心态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的归纳和演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意对文字材料的选择和补充,尽量准备精准完备的文字材料进行课堂导入。数学教师既可以以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导入,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文字材料的PPT展示,从而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在自主学习和交流中加深对文字材料等导入内容的印象或考证,继而提高文字材料的可信度。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概率类章节的知识时,就可以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各类概率事件或者历史上出现的典型概率事件,从而让学生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引发对概率知识学习的必要性,继而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地偏向于应用的方向。

其次,数学教师在进行文字材料的教学导入时,通常会应用到历史材料或社会生活材料,因此,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保证这些文字材料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还应该尽量体现这些文字材料的趣味性和疑问性。初中生在阅读或听讲完此类数学知识时,通常会对其中的结果或细节产生兴趣,继而以求知的心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这是推动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范围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数学题型导入

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除了上文提到的影像图形导入、文字材料的导入形式以外,还可以通过数学题型的形式进行课文导入。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们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往往会借助此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对所学的数学原理或公式进行数学题型的演算,在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导入的数学题型设计为将要讲授数学原理或公式的最初形式,让学生们在简单的数学原理中步步演算,继而充分复习已学的数学知识,并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将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通过数学题型的导入教学,既引导了学生们对旧有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激发初中生对更高难度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学教师应用数学题型的教学导入形式,可以激发初中生在课下和课堂的时间内巩固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各类数学知识串联起相关的知识点,继而编制出多类数学题型,在新旧数学知识的回顾和练习中,逐步引申到对新有数学原理的学习和探究。一般情况下,初中生对此类数学题型的练习,不仅需要依据多类数学公式和原理进行演算,还需要数学教师的有意引导,继而在多种解法中进一步意识和体会到数学原理演化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初中生们对新课知识的学习动力就会相对提升,从而调动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实现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初中生数学课堂的导入教学,侧重通过课堂导入的教学形式,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能够意识到课堂教学导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地丰富和拓展教学导入的内容和形式,并不断鼓励初中生们以学习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学生们在课堂导入的教学启发下,不仅能够巩固和复习旧有的数学原理和公式,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深化和延伸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提升自身的综合数学修养。

猜你喜欢

导入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跳好导入这个“开场舞”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例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学贵有疑,抛砖引玉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