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分析及建议初探

2016-05-30戴艳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建议

戴艳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奖、贷、助、补、减”及“绿色通道”等多元化助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切实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建议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现状

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主要采取学生生源地认定和高校相关认定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即由生源地的乡镇和街道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证明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及贫困程度,高校以此为参考依据,结合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评出。各高校一般由校学工处学生资助中心负责组织和管理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各学院成立学生资助工作组,由院党总支书记任组长,院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辅导员、学生代表等组成,具体负责该院认定工作的组织和审核,并指定一名辅导员专职负责本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班级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学生干部和一定比例学生代表为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本班贫困生的民主评议工作,学生代表人数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成员名单在本班级范围内公示。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结合学生家庭人均收入、日常消费行为、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及班级民主测评结果进行评议,确定本班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资格及等级,报学院或学校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家庭经济困难生名单及等级,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如有异议,由认定评议小组重新评议或院认定工作组裁定。

(二)贫困生的现状

贫困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双亡经济失去依靠的学生(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学生(3)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的学生(4)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学生(5)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大学的学生(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的学生。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的统计,最近两年我国贫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他们主要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作物和外出务工,不稳定的经济来源使他们在学校活的很压抑。有部分贫困生的生活存在困難,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而高校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不远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他们的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关注。

当然,尽管高校贫困生在经济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境,但是绝大多数高校贫困生有着“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他们能够端正思想、正视困难、吃苦耐劳、勤劳朴素、节衣缩食,努力而优秀的完成学业。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题的、多元化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以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近年来,国家又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从政策和制度上进一步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受教育问题。根据贫困生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各高校也基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贫困学生教育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确保了高校贫困学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建立起各种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困同学减轻生活费负担,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几点建议

(一)贫困生认定时间给予适当推迟

一般每年贫困生认定时间都是在九月,而九月正是开学之初,也是辅导员最忙的时期,此时认定难免有疏忽之处。同时,此时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开学的一个月内并没有真正了解,这给贫困生真实性的鉴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建议适当的推迟贫困生认定时间,给老师和学生一定的时间了解,以便更准确的认定。

(二)更准确的完善困难生评定标准

尽管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和比较困难学生的标准目前已明确给出,但一般困难学生的标准还不够统一。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个别学生千方百计的挤入贫困队伍,加之认定材料的可信度不高,使得贫困生的鉴定工作难以做到公平化。因此,贫困生的评定标准还需进一步标准化。

(三)建立明确的“假贫困生”处罚制度

由于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加大,使贫困生能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想法设法地准备申请材料,以争做“贫困生”来获得并占用各种资助资源。致使出现贫困生用奢侈品的现象,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针对假贫困生现象,

(四)转变资助模式,减少无偿资助

补、助、减等大面积的无偿资助,使部分贫困生产生“等、要、靠”的心理,甚至认为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此,笔者做出了大胆设想:在每年的开学之初,把助学金以特殊的形式“贷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在学生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后,学校为贫困生提供足够的勤工助学的岗位,提高报酬,并按月发放工资。使得贫困生能利用勤工助学得到的工资和奖学金在校就能还清当年的“贷款”。

关于大学贫困生资助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社会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都非常关注大学贫困生问题。因为大学贫困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及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而且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更是贫困生个人的自立自强问题。青年大学生是请求而富有希望的群体,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完善资助体系,使贫困生得到更合理,更公平的资助。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各界进一步关爱贫困生,激励贫困生,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王向锋.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探究,2011(3):64-68

[2]刘华.高校贫困生的概念及其认定标准研究[J].知识经济;2008(12):65-66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EAP模式下的关困助学新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