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2016-05-30张建华
张建华
摘要:习近平在北大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教育,积极探索方法,创新理论教学内容和模式,积极有效地引导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让大学生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键词:价值观;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039-02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让学生正确思考人生的几大问题:人生的目的、意义在于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是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要思考回答的问题——人生价值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过程正是他们价值观形成过程,而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青年人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作为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在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我们应高效负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对当下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作重新审视和思考,有效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充分了解当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育,首先得调查分析当下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下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
一方面,青年价值观主流是积极的。他们更善于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在思想观念上是务实的,对人生价值的选择都有了自我认识和见解。积极拓展知识和技能领域,更多锻炼和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参与竞争、驾驭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因素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调整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社会上有提倡“集体主义”的,也有“倡导自我发展”的,有信奉“理想高于一切”的,也有信奉“金钱高于一切”的,等等。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导向尚未定型,这些传统与现代的、理想与世俗的、书本与现实的价值观碰撞几乎同时影响着他们的认识、判断和选择。“是坚持理想原则还是迎合现实与潜规则”,“是选择热爱还是追逐实惠”这些矛盾常常困惑着他们,导致价值观多变不稳定,知行不统一,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有些学生自我意识强,当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很容易选择后者,有的甚至就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的人对人对事的出发点就是利益,在人际交往上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关系应用到人与人关系上,对自己有利则主动交往,对其他的同学或同事则漠不关心,缺乏团结互助;对事上往往以个人的喜好为标准,只注重个性地张扬与追求,缺乏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拿我们高职学校学生举例,有的学生习惯于我行我素,有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上看手机、睡觉等都毫无顾忌,脑中已然没有了集体和规矩。对于各项集体活动则是被动地参与还时常抱怨。从这些小的方面就表现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2.追求功利实惠,理想信念淡泊。在当今社会广泛的功利主义影响下,青年学生自我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务实。现实生活的竞争与压力往往使他们更多选择了能够给自己带来实惠的金钱名利而淡忘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要么流入世俗追求金钱、地位;要么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远大理想抱负。生活的现实使个别学生逐渐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观念,把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把成功和尊严定义为金钱的富有。在谈及今后的生活和职业理想,好多学生都瞄准挣很多钱,当官发财。在对待恋爱婚姻问题上也充满了嫌贫爱富的色彩。另外一种则是理想信念淡泊甚至缺失,消极面对人生和社会,抱着走一步算一步无所谓的心态,消极无为、不思进取、逃避现实、放弃理想、玩世不恭,价值观上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配一个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志向与责任。
3.追求享乐奢侈而不愿腳踏实地艰苦奋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享乐主义开始蔓延。我们身边不少在校的学生也成为高消费中的成员,爱虚荣、摆阔气,可是他们一边想要过享受的生活,一边又不愿为此而脚踏实地奋斗,总是想着坐享其成或通过某种捷径获得,学习上不努力专研,工作上怕苦怕累。
4.注重才干而忽视道德。在当今功利化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学生都重视知识、才能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道德法律素养提高则相对落后。一些人尽管多才多艺却不能德艺双馨,价值观偏离了道德甚至法律轨道。表现在:不能辨是非、知荣辱、知耻。如:考试作弊,学术造假;缺乏公德意识,谈吐粗俗不文明,没有节约环保意识,不遵守社会规范甚至打架违法乱纪;职业发展中缺乏职业道德,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只求索取而不愿付出,缺乏职业精神等。
5.价值偶像改变,行为动机不纯。偶像榜样是人价值取向的重要参照。当下学生对道德楷模英雄人物的关注度甚至比不上网络红人,无论对与错都深深打上了时代功利化的烙印。同时,精神境界的变化也使得一直很高尚的行为变得不再纯粹。如个别人入党动机不纯,为以后当官谋求政治资本;有的争当学生干部却不是要服务学生,往往当上后脱离群众甚至作威作福不尊重别人;一些公益活动也往往是为了加分而流于形式。
总结以上这些情况,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在全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尤为重要,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应改变以往教学单一,效果不佳的教学模式,积极改革创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
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导
1.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创新,有效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面分析了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并充满矛盾困惑,要解决就必须在他们心中确立科学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大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课就给学生强调学习本课的核心目的意义是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这一主题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价值观认识,找差异。每一点都让学生放在现实生活中用具体实例来解析对比。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已失去了活力,必须改进教学思路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结合先进技术资源动静结合,立体化的开展教学。应贴近实际灵活地把理论融入到学生能体验到的实际生活中,用学生能理解接受的语言来诠释理论。我觉得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做一个指挥者而非专业演奏者,应用大家都能读懂的指挥把价值观引领到正确主旋律即主导价值观上,这是我们需要攻坚的重要课题。
2.思想政治课应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价值观形成。理论教学仅体现社会对学生价值观的要求,要真正内化为个体内在的价值标准还需要学生亲身投入社会实践去体验。我们应加大社会实践教学,让个人本位突出的一代人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团队协作、互助与共享,去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像国外做义工,其目的之一就是倡导公民通过服务社会来体验奉献的乐趣培养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让许多青年人找到了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向。我们身边也有好多大学生正是在多次的志愿者活动中明确了自己的价值取向,用才干和爱心谱写人生价值。我们现在思想政治课形式单一,實践课太少,这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实践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效组织落实,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契合点。
3.思想政治课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教师应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深入学生心理,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就业、社会和未来的想法和疑问,给予具体的分析引导。在课程中同时做好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及时解答社会和网络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是非问题正确引导;加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督导;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理解和帮助。特别是现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也可利用微信学习群、讨论群随时随地和学生交流,传递正能量,抵制不良价值取向。
4.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良性引导。环境的熏陶对于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手段,教育者本身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首先要正确良好,如果我们不能践行核心价值观,甚至也存在不良的价值取向,只能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爱因斯坦说过:“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希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正确的人生轨道。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周勇.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290).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