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支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思考
2016-05-30余翠兰
余翠兰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微”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教育行业,“微课”也逐渐兴起并引领教育的新时代。微课内容精彩,灵活有趣,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什么是微课,微课的主要优势以及微课的开展策略,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思考
微课是借助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知识的重点及难点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有四大优势:第一,内容精简、丰富,课堂效率高,是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第二,知识体系明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三,倡导“小步子”的教学原则,课程进度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具有极强的实效性;第四,内容精彩、形式灵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一、科学讲解,提高效率
微课讲授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课前预热。良好的课前预热可以消除学生紧张情绪,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例如,笔者在讲授“奇妙的二氧化碳”前制作了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微课讲授法以视频演示为主,教师参与较少,因此会让学生觉得放松、有趣,注意力更易集中。
第二,知识呈现。该环节涉及教学内容的主要讲解过程以及知识点的运作过程,是微课讲授的關键所在。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在视频中植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一课时,首先以一个关于水变化的视频,将学生“带到”千变万化的宏观世界,诱导设疑。再利用另一个微课进行微观分析,动画模拟演示水分子的组成及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分离、移动、重组氢气与氧气分子聚成气体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了解水的组成和变化,并能生动形象地把这些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教学中,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以节省更多时间组织互动和开展实践活动。如此,学生既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微课的运用改变了这一弊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创设真实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和领悟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当学生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疑难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例如,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的知识枯燥难懂,笔者在微课上运用歌谣的优美韵律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单杠梯子(H)拿得起,氧气泡泡(O)人人需,氦气稀有H再加e,硫是S磷是P,有个美(镁)女叫Mg,锰是Mn铁是Fe,Ca补钙好身体。”在视频歌谣里穿插了很多元素符号知识,而且韵律优美,便于系统记忆。
三、形象演示,深化理解
演示法即教师通过视频直接将实物和事件呈现出来,然后操作给学生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在选择演示视频时,可以侧重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特别是在演示操练阶段,要注意真实实验的融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氧化”的知识时,笔者以桃子作为实验素材制作了一个教学视频:首先,用刀将桃子切开,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分别放置在盘子中,拍照记录桃子的切面颜色。之后,将一半桃子放入盛满盐水的杯中,另一半放入盛满自来水的杯中。按预定的时间放置后,拿出两个杯中的桃子放于盘中,再次对比颜色,发现放在自来水中的桃子的颜色要比盐水中的深得多。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加深了对氧化的理解。化学实验一般耗时较长,直接带领学生操作比较费时,而通过视频演示则变得简单易操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解抽象概念,攻克教学难点,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微课教学可以被大力推广应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应紧随潮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设计微课教学,系统划分知识点,以顺利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图伦.多媒体设备推动化学教学更形象化与生动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
[2]李学文.多媒体为学生铺就化学学习之路——探析多媒体辅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
[3]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