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视阈下辽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05-30信红波董艳锦
信红波 董艳锦
摘 要: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是武术传承的最佳渠道,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的中间环节。如何利用高校有利资源开展武术文化传承、终身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武术;教学改革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典型代表。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武术的功能价值由技击为主转化为健身为主,这是传统武术在适应时代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而功能转化的过程中,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武术,必然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不协调,具体表现在传承观念、教学形式、技术要求、训练内容等方面。因此在辽宁各高校开展武术运动,对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王少军在《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中指出只有学校教育成为传统武术传播的有效途径,传统武术才能普及、继承及进一步的发展。
一、辽宁普通高校武术开展的现状
目前辽宁省84.6%的高校开设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以初级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等国家规定的套路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示范教授学生套路为主,考评以学生练习套路的技评为主。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并不乐观。
(一)教学内容枯燥、教法单一。目前辽宁高校开展的项目以太极拳为主,其次为散打,开设女子防身术、八段锦等其他武术项目的高校不足10%。教学内容采用一直沿用多年的初级类套路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法上单一追求动作的纠正和套路的完整,教学过程缺乏文化的融入与拓展,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很难提高。
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使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从调查中得知,多数大学生喜欢武术运动,占调查人群的50.43%;但是经常参与武术运动的人却不多,仅为15.26%,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喜欢武术运动但经常参加的不多。在参与武术运动的形式当中,体育课成了参与武术运动的主要形式,占绝大的比例,由此可见,武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武术教学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通过走访调查,辽宁各高校缺少专业的武术教师,绝大部分武术任课教师为非专修武术的教师,“文化空间”小,很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专项师资培训机制。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应在内容上把以套路为主转变为以基本功及有关拳种的基本功法与基本技术为主;在方法上,把以教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课转变为精讲多练的训练课;考核上,把单一技评考核转变为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
(三)学生参与性不高。网上选课,已成为大学生耳熟能详的事情,辽宁高校选课均采取固定一个时间段供学生们选取自己喜欢并与正常学习不冲突的课程,由选课结果不难看出,大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兴趣性低。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课余时间玩网络游戏占的比重最大,这也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发展的迷惘,一味追求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特别是传统武术项目,大一学习武术的人数占8%;大二,大三时期占10%;大四时期学习武术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相比之下,篮球和跆拳道所占总人数的比重最大,四个年级均占到15-20%。由此可见,大学生受外来文化影响巨大,加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正趋于成熟,难免出现随大流,跟时尚的潮流。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武术的学习尤为重要。
二、创新教育引发的思考
從上个世纪 70 年代起,我国在创新教育方面已经开始有所研究,并在创新理论、创新技能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我国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多倾向于专业教育方面,利用大学体育教育功能进行传统体育文化创新教育研究的并不多见。武术教学缺少文化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从创新角度出发,对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从传播途径上创新,从武术自身的角度也要创新,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终身体育的灌输。
(一)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就是对授课内容的科学编排与重组。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流派繁多,武术的传承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那么武术教学内容的合理化设置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和健身习惯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可以从武术的基本功出发,紧紧围绕武术的精要,去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内容。把以套路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基本功及有关拳种的基本功法与基本技术为主的教学,拓展基本功的内容,强化武术内功和柔功。可以选取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拳种的基本功法和基本动作为教习内容,并穿插进行腿法、拳法、身法和步法的单独练习和动作组合练习。其次,可以仿造现代健身俱乐部流行的搏击操形式,将经典武术动作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武術的影响力和普及率。
(二)教学模式创新。在面对西方竞技体育冲击与新时代学生多元需求的现实环境下,国内诸多学者积极探索传统体育文化的出路。通过文献资料检索,目前武术教学通过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不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思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育体系创新。传统武术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校要积极开展武术社团活动,开展校与校联合的武术节,加大对武术学习的重视度,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兴趣性,使学生亲身接触、亲身体会,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三、小结
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先辈为我们留下对身体健康和内心精神世界锻炼的法宝。而大学生对传统武术的缺失,是极为令人痛惜的。传统武术自身的科学化,是推广的基础。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本文从传统武术在校园的传播途径,传统武术在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等方面。从而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弘扬,进而使大学生成为传统武术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和继承者。
参考文献:
[1]唐志云.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0,(2).
[2]王少军.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和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6)弟24卷(2):183-184.
[3]蔡晓楠.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的融合[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李富刚.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