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2016-05-30王夫成张超
王夫成 张超
摘 要:要学好中学历史,并不是想象中的背背而已。本文归纳了学生在做历史主观题时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现象,找到失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总结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观题;失分原因;解决策略
一提到历史学习,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很简单,不像数理化题型多难度大,就是背背而已,只要把课本背熟了,就能考个好成绩。但从学校平时的历史检测和历年的中考成绩来看,历史成绩并不理想。归根结底,是历史主观题失分多造成的,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是失分的重中之重。因此,找出历史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对策,是提高历史成绩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已达20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典型的失分原因,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教学中实施运用,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一、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点混淆。由于记忆不牢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点掌握模糊,主要表现为历史概念、特点、空间、时间等记忆不准,理解有误。一些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果和意义记忆不清不全。比如,近代历史上几个不平等的条约,其中的内容和影响就很容易混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解题的时候就会举棋不定,左右摇摆,弄不好就会瞎蒙。
2.审题能力弱。指学生在审题时粗心大意,提取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不能剔除无效信息。在解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失分较高,是因为做题不细心、审题不当造成的。阅读材料速度较快,囫囵吞枣,紧张中丢失了有用的信息,因此失分非常普遍。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冷静、细心,必须把所给材料读通、读懂、读全,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还有的学生没有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知识有效结合,没有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材料所给的问题,造成答案僵硬不全。
3.解题技巧和方法呆板。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不懂得迁移,只会就题论题,就题做题,答案仅从材料信息中来,不能做到课本和材料有效结合,不会迁移所学历史知识,更不会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导致答案不全,答案肤浅或答不到点子上去。
(1)有的学生答题就会抄写原材料。答案看上去赏心悦目,其实离题万里,根本没有抓到要点,只是蜻蜓点水。
(2)有的学生只举事实,有的学生空发议论,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去逐条答题。只有把论据和论证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3)做论述题时东拉西扯,无边无际。做这样的题,不少学生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没有历史事实的举证,缺乏有力的观点论证,没有说服力。
二、解决策略
1.有效记忆,知识点条理、准确。由于历史知识既杂又多,很多知识点有关联,很相似,导致记忆模糊。比如近代几个不平等条约,它们的时间、内容、影响等,很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还有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变法,它们的内容、影响和意义等,要想记清楚不致混乱,确实得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2.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由于中学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面临升学的压力,不少学生学习浮躁,对历史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心态,再加上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记忆准确。
3.把握解题技巧,增强解题技能。(1)在回答内涵式材料解析问题时,首先要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共同属性,归纳材料的本质,而不是对现象简单反馈。这就需要在提炼、归纳、概括材料的过程中,把材料中的内容按段落或句子,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提炼成自己所要回答的关键词、关键句,整合分布在不同段落和不同句子中的同一属性的内容,得出结论。
(2)在回答历史主观题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题:①审清题型。②审清题目要求。③理解题意,找出重点表述内容。④根据重点,审清答题模型。在解题的过程中,利用答题的模型能较清晰地归纳概括出结论。注意适度拓展思路,挖掘角度,语言做到细致周密,答案完整,富有创新意识。
(3)在回答认识、看法、启示类的相关问题时,首先,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即在当时的作用);其次,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今后的影响(即在将来的作用);最后,说明这一事件对本人或本国的影响(即主题与实际结合起来的作用)。
(4)在回答“评价型”问题时,提醒学生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而且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开拓思路,寻找答题的角度。
(5)在回答“原因型”问题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多从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因素(或外部因素)方面找角度。
4.答题注意事项。当然,在答题时也要注意:①观点正确,史论结合;②叙述有序,论证有力;③详略得当,要点全面;④语言表述准确,条理清楚;⑤认真检查,及时改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师对历史教学都有独特的见解,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解题时细心、全面、有条理,历史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