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茶宋盏明秘阁 红漆黑釉绿茶香

2016-05-30吴小飞

收藏与投资 2016年4期
关键词:东瀛茶盏建窑

吴小飞

唐人饮茶,好煮之,轻器道而重茗香。宋人饮茶,方起形式之风,茶亦有胜负之分。茶叶之优尚在其次,点茶之艺精否,择器之法准否,尤为计较。茗战之器,以黑釉盏为首。因茶倾其中,汤色之白,咬盏之久,无出其右。古人云,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名盏在手,方为众人所羡。遂天下窑厂,均出黑釉。

所谓古剑名鞘,良驹宝鞍。时至今日,人知盏之华美争相逐之,而盏托之妙鲜有人知。点茶之艺始于宋而衰于元明,时至今日兴于东瀛。一日,会东瀛友人于茶室,诧言之:“为何只见天目盏,不见天目台?”四座皆奇,遂问天目台为何物,为何不为世人所晓。宋时,盏托之形制似高台,传人东瀛则称之为天目台,与天目盏齐名。

余怅然,世人收藏重利而轻意,盏托已泯然众人久矣。旧时盏以“陶宝文”为首,即建窑兔毫,盏托则以“漆雕秘阁”为魁。南宋《茶具图赞》赞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宜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漆雕秘阁”四字意为:此具复姓“漆雕”,指漆器之艺。而“秘阁”原指藏书之地,宋时有直秘阁官制,阁、搁同音,以秘阁称盏托,暗喻搁建盏于盏托之举,秉承《茶具图赞》诙谐之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三句皆出自论语。点茶需将茶盏预热,茶盏灼热易烫手,有茶托才能用于持卮,使之不颠。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弭者,止也,坳堂之覆”。典出《庄子·逍遥游》。其意为盏托端茶盏无倾翻之险。

再其名为“承之”,意即承茶盏与茶之重。字“易持”,则指其“盏托”真实身份,起便于端持之用。所号“古台”,指其外形似台。“漆雕秘阁”其名漆雕,顾名思义,漆器剔犀或剔红。漆器之漆,非油漆也,取于漆树,秘制而成。于古时,漆器之工可繁可简。简则素漆彩绘,价廉物美;奢则金银螺钿,雕花篆凤。上至庙堂,下至平民,皆称其妙,均可购之。

木可做托,竹、石亦可,尤以漆雕秘阁为魁。盏有千种,亦以建窑黑釉为尊。而漆雕秘阁,于宋时亦为奢侈之物。《茶具图赞》中所绘漆雕秘阁图,其上云纹环绕,为剔犀之工,其价高昂,配之于建盏,亦相得益彰。其工巧、其色繁、其质轻、其胎润,世人亦趋之若鹜。漆艺之技传人东瀛,则改之。因其漆树稀少,故难以旧法多色数道刷之。遂以明代堆红之法,以草木之烬堆砌成型,施以薄漆,其色朱红,以其托盏,略显喧宾夺主之意,故漆雕秘阁鲜闻于东瀛。

时至今日,漆雕秘阁已成冷门,但出世皆为精品,其价比之黑釉建盏更甚。拍卖成交价百万至千万不等,尤以剔红为最。漆雕秘阁始于宋而兴于明,明漆雕秘阁为盏托魁首。明永乐乾隆御题剔红雕双凤莲花盏托,及明永乐剔红雕漆穿莲龙纹盏托为盏托收藏最为华美之物。八年前,一只明永乐乾隆御题剔红雕双凤莲花盏托拍至3300万港币,为盏托拍卖之最。剔犀之艺更在剔红之上,久未见其物,甚为憾之。

猜你喜欢

东瀛茶盏建窑
微雨茶馆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东瀛长歌行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东瀛战神
来自东瀛的刀光剑影:剑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