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蝶恋花壶”的形、神、意

2016-05-30顾秀娟

江苏陶瓷 2016年4期
关键词:泥绘梅枝顾景舟

顾秀娟

宜兴紫砂陶以其性能卓越的独特材质、意趣天成的造型艺术、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博采众长的装饰技艺独步海内外,赢得了举世盛誉。紫砂壶艺是“雅、朴、素”的艺术,更是“形、神、意”的艺术:形即壶体本身的形制、款式展示给人们的视觉美感;神即通过神态表达引发出的情趣;意即壶的人文内涵意蕴。当代壶艺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壶更是因其造型完美、装饰典雅、内容积极、宜于实用、技艺精湛、艺趣盎然、雅俗共赏,而闻名海内外。长期以来,在老前辈顾景舟大师的孜孜不倦教诲下,笔者在紫砂壶艺的形、神、意上苦下功夫,在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步踏入了紫砂壶艺的殿堂。现就紫砂“蝶恋花壶”(见图1)创作的形、神、意阐述如下。

1 款式形制挺括灵巧

造型是紫砂壶的灵魂,古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要做出一把上乘的紫砂壶,除了要有纯正的泥料、和谐的形制、优良的使用功能以外,还应在突出个性化时注意保持各部位的比例适宜,这样才会产生艺术上的美感。

紫砂“蝶恋花壶”选用优质紫砂原矿红泥,粗而不糙、细而不腻、红润亮丽,壶身仿前辈顾景舟大师的“扁仿鼓壶”,上压盖,盖略大于壶口,呈天压地之势;以一段弯曲的梅枝为桥形钮,虬枝攀附,铁骨铮铮;梅枝状流与圈把前后呼应,梅枝疤节疏密有致、自然得体;在壶身与壶盖面上恰到好处地泥绘出梅枝,舒展自如、惟妙惟肖,朵朵梅花或含苞或怒放,暗香浮动,在宁静中显露出初春的气息,彰显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精神;而泥绘的彩蝶翩翩起舞,将整把壶融入春意昂然的动人场景,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纵观其壶,古朴素雅、明润光和,超凡的技艺也显露无遗。

2 泥绘神饰栩栩如生

泥绘是在明代沈君用所创浮雕装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紫砂装饰技法之一,于清代雍正年间开始流行。它以泥代墨,以绘代笔,以意入画,以高雅的装饰语言紧密结合材质及造型语言,追求“壶中画、画中壶、壶画合一”的艺术境界,蕴含着天然的材质美、厚重的文化美和优雅的内涵美,题材广泛、色彩丰富,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特色,呈现出古朴典雅、清逸隽永、耐人回味的韵味。

此壶腹、盖皆用中国画形式展开构图,梅枝挺拔坚韧,梅花妩媚可人,美丽的小蝴蝶也趁着明媚的春光成双结对赶来参加梅花的聚会,画工细腻、五彩缤纷,整个画面具有水彩画的绚丽、油画的浑厚以及堆塑的立体感。泥绘画面色调沉稳,与胎色融为一体;视觉上层次分明,富有美感;泥绘形象栩栩如生,营造出空灵深邃的意境。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欢快美好的明媚春光,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3 内涵意趣深厚丰富

《蝶恋花》是词牌名,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如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名人的《蝶恋花》都是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蝴蝶自古就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而被人们欣赏、吟咏。全世界大约生活着14000多种蝴蝶,这些美丽的生灵被誉为“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侍丽”,是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它可令人体会回归大自然的赏心悦目。在基督教艺术中,蝴蝶是灵魂复活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蝴蝶是自由的象征,在花丛中成双成对地飞舞,歌颂自由的爱情,民间有梁祝化蝶的传说,象征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在人们的心目中,蝴蝶还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蝴”与“福”谐音,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则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在花瓶上常把瓜果、蝴蝶画在一起,则谐音“瓜迭绵绵”,表现出丰收以及延嗣的心愿。“蝶”还与“耋”同音,因此蝴蝶又被当作长寿的象征。

紫砂“蝶恋花壶”以“扁仿鼓壶”为形制,以梅枝为流、为把、为钮,采用泥绘工艺装饰出蝶恋花的画面,形、神、意无不淋漓尽致,正如萧纲《咏蛱蝶》所云:“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

猜你喜欢

泥绘梅枝顾景舟
李传胜
家庭相册
浅析紫砂泥绘作品“游鱼图”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蕴
《最美中国画100幅 》
顾景舟偷懒
浅析紫砂泥绘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
论紫砂壶“德韵”的泥绘艺术造诣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浅谈作品“中国龙”壶上的泥绘装饰应用
病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