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艺术的传承及其创新研究お
2016-05-30陈秋红�オオ�
陈秋红�オ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国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却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瓶颈。粤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提高其吸引力,彰显其特色,让艺术家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并得到更多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又如何能更好地将粤曲这一艺术文化传承和创新,这给了我们新的挑战。下面主要论析如何传承粤曲以及创新发展方式,使粤曲艺术更具生命力。
[关键词]粤曲;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5-0039-02
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对粤剧对于较为熟悉,但对于粤曲则知之甚少。实际上,粤曲的历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年间,广东的八音班乐工就以粤曲清唱为业,辛亥革命时期,也有女伶演唱粤曲,各个时期都有杰出的人才产生。80年代以来,着力培养一大批青年演员和乐师,积极推动群众性的粤曲活动,直至今日,粤曲在岭南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今天它呈现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粤曲的发展。因为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门艺术,更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是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我国很多极具特色的艺术瑰宝,都由于没有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慢慢淹没在历史的轨迹中。为了使粤曲这一艺术文化不再重演历史的悲剧,我们应该做好它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但是,在粤曲的发展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使得粤曲艺术得以传承,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融入与时代相符合的文化元素,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用心感受现实生活,寻找艺术创作灵感,创作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粤曲艺术来说,想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跟上发展的步伐,就更应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发现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智慧,与当代的艺术发展相结合,使大家感受到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契合。同时也要在题材和内容上创新,过去的粤曲,在初期发展时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曲折,后来由于思想上的禁锢,题材上的局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当然,经典值得我们尊重,也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我们应该汲取经典粤曲中的积极成分,学习它的好的表现手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主题已经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们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一味沉迷在过去的成就中,而不做任何努力跟上时代的变化,那么终究要被人们遗忘,甚至抛弃。
二、把握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粤曲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价值
起初,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剧种。它的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与粤剧在唱腔上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曲调和板式基本相同,大致分为梆子、民间说唱、小曲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粤曲拓宽了唱腔音乐,开始将粤剧的“梆、簧”,广东的曲艺龙舟、南音、木鱼歌,乃至小调或器乐曲均拿来填词演唱。伴奏除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外,还加入了萨克管、小提琴、电子琴等等。唱腔也由原沿用戏曲的小生、武生、花旦、花脸、正旦、丑生等,归为大喉、平喉、子喉等三大主要喉腔。这些都使得粤曲更具有独特性,在继承传统粤剧的基础上发展成自己的特色。粤曲有九个声调,每个音调的侧重点不同,由此形成了不同高音间的起承转合。尽管音调不同,但是经过组合之后就变成了相似的曲调。曲调一旦形成,就不可以随意调换,有的仅仅是音节变化,影响上下句之间的衔接,有的会导致整个曲风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粤曲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受众人群也是在广东方言一带,直白的方言,使粤曲对粤语地区更有亲和力,更能融入寻常人家的生活中,而粤语独有的平仄韵部,也使得粤曲更富有韵味,长短句相接,平仄的自然切换,上下句之间的回味,这些都使得粤曲独具风味。粤曲的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的艺术特征,也要和现代的艺术形式结合,创新发展,切不可不顾传统文化,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样,粤曲就会失去原有的特色,与其他的表现形式无异,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原有的观众,它就会渐渐没落。而仅仅追求对传统的守护,将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并与观众产生距离感,尽管有忠实的观众群,但范围不广,多数青年人对粤曲的了解甚少,因为这一艺术还未被他们认识和接受,因此粤曲的传承和发扬将无从谈起,只有得以传承和发扬,才能有创新;同时也只有创新,粤曲艺术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把握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掌握好两者间的度。
三、向艺术家学习,挖掘更高的艺术价值,让粤曲艺术被更多的人认可和喜爱
事实上,我们的前辈艺术家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也取得了很多可喜可贺的成绩,如果我们能多向他们请教,那么对于粤曲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多年来,粤曲发展的局限性,很多老艺术家退出舞台后,再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和机会将他们对粤曲艺术的研究与人们分享。例如:演唱者与撰曲者的关系尤为尴尬,由于不清楚创作人的心境和时代背景,演唱者只能凭借自己对于曲目的理解去诠释,而不能很好地把握真实的情感,这使得整体呈现的舞台效果大打折扣。粤曲中讲究“因人而异”,说的正是此意。表演者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的同时,如果能与创作者进行直接交流的话,会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创作的背景和表达情感。经过研究和探索,创作出符合当代风格的作品就不再会是纸上谈兵,同时才能更好地挖掘粤曲中的艺术价值,使其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被人们喜爱的粤曲,才能够推动粤曲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众多老艺术家在表演和创作上有很多经验,也希望有坚定的传承者能够继承老一辈留下来的财富,年轻的粤曲表演者应该认真揣摩经典的精妙之处,对前辈的指导铭记于心,并分析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取得进步,才能真正完成传承及创新的使命。
结语
粤曲艺术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是艺术文化中的瑰宝,是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发扬的一种文化艺术。对于粤曲的传承,我们义不容辞。但是,仅仅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具体落实。我国现在对于文化产业大力扶植,也加强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努力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是粤曲发展的机遇,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利用有利的政策扶持,从生活中创造喜闻乐见的艺术;同时,尊重传统,保护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轻易否定任何表演形式,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有借鉴意义的音乐元素,去做好我们该做的。当然,年轻人一定要虚心向老艺术家们学习,毕竟他们对于粤曲艺术有更深的见解和造诣,除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外,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艺术的追求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参 考 文 献]
[1]李静,骆春晓.20世纪二、三十年代省港粤曲女伶“走四乡”与“寇穗”刍议[J].文化遗产, 2011(02) .
[2]黃政致,梁启,冯德根,余少欢,吴小兰. 粤曲新作一辑[J]. 南国红豆,2010(02) .
[3]杨子静,潘邦榛,骆绍勋,秦中英,严燕郎. 粤曲作品一辑(四首)[J]. 南国红豆,2010(05) .
[4]徐燕琳.论移民、遗民、逸民精神及其对岭南文化的塑造和影响[J].文化遗产,2016(01).
[5]马茂军.南宋古文运动者对北宋古文运动的反思与超越——以叶适为中心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