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学视阈下的印象主义音乐

2016-05-30刘嵬

音乐生活 2016年5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色彩

刘嵬

内容提要

“艺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概念,是指系统性地研究除文学以外的所有艺术类型各种问题的整体科学。音乐学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将其纳入到当时整体历史语境之中,从艺术学的角度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整体风格的把握与比较,证明其发展与其他艺术门类是协调一致的,纵观音乐史的整体发展其脉络与美术史等有许多重合之处,从艺术学视阈下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音乐史发展,有助于我们对各个时期音乐风格的把握。本文以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为例,来论述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与特征。

关键词

艺术学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

“艺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概念,是指系统性地研究除文学以外的所有艺术类型各种问题的整体科学。音乐学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特殊性在于音乐是以音响为感知形式的艺术,其对于历史发展中音乐作品所呈现出的形态具有间接性,一种音乐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将其纳入到当时整体历史语境之中,从艺术学的角度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整体风格的把握与比较,证明其发展与其他艺术门类是协调一致的,纵观音乐史的整体发展其脉络与美术史等有许多重合之处,从艺术学视阈下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音乐史发展,有助于我们对各时期音乐风格的把握。本文试通过在艺术学视阈下以德彪西音乐作品为例,论述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与特征。

1.“印象主义”一词的由来

印象主义(Impressiomism)是19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艺术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印象主义本身也是一种观念与技法。它在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作为一种新的风格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其锋芒直接针对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一词首先出现在绘画领域,以莫奈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的画家提倡户外写生,在自然光下捕捉瞬间即逝的景象,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方式与技巧,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风格。随后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在音乐领域,德彪西开创了印象主义乐派。虽说音乐与绘画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然而二者通过各自使用的创作要素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向欣赏者传达不谋而合的欣赏内容。从音乐史与美术史从整体发展脉络上看,其历史分期基本是一致的,就各时期内的艺术风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音乐与美术均为艺术形式,其发展均存在于整个历史思潮之中,只是在具体的时间分化上会有时间早晚的差别,音乐与美术在创作中又会产生思想上的穿越与互通。

就“印象主义”一词在美术领域和音乐领域的来源分别取自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莫奈与音乐大师德彪西,十分巧合的是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与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二者为好友关系,并且他们的名字都叫claude,都成为了印象主义的关键人物,在各自的创作领域中“印象主义”一词的出现也是来源于他们的作品。美术领域的“印象主义”一词源于莫奈的一幅风景画《日出·印象》,这幅画展于1874年巴黎一批不满于学院派和传统绘画原则的青年艺术家举办的一场名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的画展,当时,有一位记者叫做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莫奈的这幅画“印象主义家的展览会”作为讽刺,“印象主义”由此得名。印象主义画展从1874年至1886年间共举行过8次;音乐领域的“印象主义”一词首先出现在1887年,源于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创作的交响组曲《春天》,一位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在评价德彪西这部作品时,指责他的这部作品结构不明确,提醒他要“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7年后,德彪西创作了《弦乐四重奏》,首演结束后评论家便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这个词常用来概括德彪西的音乐风格以及和他的创作风格很像的音乐,到了这个时候“印象主义”一词已经不再带有贬义。

2.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相对于空间艺术的美术作品,就普通的欣赏者而言无法直接通过音乐创作的本体——乐谱传达音乐作品的本体意义,其需要通过二度创作将其由乐谱转换成感性形式。从这一点来看,音乐的传达具有偶然性,而美术作品则更加直接地传达了作品的含义。虽音乐、文学和绘画从艺术形态与创作要素等很多方面各不相同,但从艺术史的整体发展来看,在某个历史时期多种艺术形式在所呈现的风格特征上却十分相似。印象主义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印象主义音乐是受象征主义文学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其时间晚于二者。

2.1从题材内容上看

印象主义音乐与印象主义绘画相似题材的作品很多,比如都有对月光、流水、庙宇等等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的描绘,如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月光》;莫奈的《睡莲》《千草堆》。还有包括民间节庆、民间歌舞、人物景物形象等民间生活风俗的表现,如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莫奈的《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

就具体作品来看,德彪西与莫奈在艺术风格中都将营造艺术氛围的心境运用其中,德彪西1903年《版画集》音乐都配有美术作品般的标题“宝塔”“格拉纳达之夜”和“雨中花园”之后。还有一些作品具有视觉形象的标题,如《水中倒影》《浓雾》《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德彪西对所描绘景物的独特视觉感受。莫奈善于捕捉光影以及色彩的效果,巧妙地掌握了不同时间环境的光色变化,采用“拼色手法将纯色直染于画书,使眼睛将不同色彩溶释在一起,引导人们进入光色变化莫测的气氛之中”。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有多部作品与其他艺术家作品重名,比如,德彪西的前奏曲《牧神午后》即取材于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作,德彪西评价这部作品时说:“这首曲子就是一连串心情涂鸦展现了牧神的欲望和梦想在炙热的午后流淌。”当马拉美在首演中听过这首作品后评价道:“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乐曲完美展现了我诗歌的意境,其中的激情是任何丹青妙笔也描绘不出来的。”印象主义画作雷诺阿的《青蛙塘》和德彪西的前奏曲《帆》所要描绘的内容相仿,雷诺阿的《青蛙塘》作于1869年,他的运笔是由一系列独立的笔画组成,这一笔那一笔,离远点我们会觉得池塘看起来闪闪发光,这是由更多同样的运笔构成的。德彪西《帆》这首音乐中,脚踩踏板,急速地琶音演奏,这样就注意不到单独的和弦,你会感觉音乐如潮水般涌来和这幅画很相似,音乐有如绘画,从《青蛙塘》这幅画中我们看到逆风的帆船,无精打采地停在港口,德彪西的《帆》是1910年的钢琴前奏曲,高音部分运用了全音阶,低音部分固定音型不断重复,有点像波浪起伏的海港,在印象主义时期固定音型回到了音乐中,它们曾出现在巴洛克音乐里,虽说这种技术有些过时,但印象主义作品家却开始将它们卷土重来,对于现代音乐作曲来说它们非常重要,是进入到现代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比如德彪西的前奏曲《沉默的教堂》与莫奈的油画《法国鲁昂大教堂》都是以鲁昂大教堂为题进行创作的。德彪西的《水中倒影》与莫奈的《睡莲》,艾米尔·韦尔莫斯是这样评价这部作品的:“克劳德·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是克劳德·莫奈《水中倒影》的色彩语言的移调。”

2.2从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上看

相对于严谨、方整的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富于激情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则并不直接通过音乐来描绘实际生活的场景,而是给予听众以带有画面感的感觉和印象,刻画出一种朦胧的气氛,印象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音乐创作的束缚,创造性地将音乐中的乐句、织体、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取代传统音乐创作的原则和模式,将音色和音响的变化作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主张自由的音乐特征。首先,在配器方面,印象主义音乐的重点在于色彩的交织,关于音乐的色彩性,西方传统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等总是讲音线与颜色相连,旋律即是在管弦音乐作品中当旋律进行的地方作曲家会加进一种新的乐器,德彪西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并且在个别作品中还将人声运用到器乐之中,所加入的这些人声并没有实际的歌词,托马斯·曼说:“他只是把它带进来涂了一点颜色,令他感兴趣的不是音线而仅仅是色彩,他要把色彩从音线中剥离。”在同一时期的绘画中则会出现强化的色彩,并使色彩与线条分离,如马蒂斯1909年的作品《舞蹈者》,两个版本中第二个版本色彩性更加强烈,只强调颜色,而不拘于线条。除在器乐作品中使用人声以外,德彪西的配器手法十分细腻,使用瓦格纳式的庞大管弦乐队编制。发挥乐器的自身特性以增加音乐的色彩性,木管乐器使用神秘的低音区,铜管乐器增加弱音器,打击乐器使用更加注重音色上的处理,竖琴、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成为了常规乐器,竖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印象主义音乐拥有丰富的和声色彩,运用了自然调式、全音音乐以及东方的五声音阶;淡化了和声功能体系,大量使用了九和弦、十一和弦等不协和和弦的并置,并常常不予解决,这种手法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的纯色并列;如同点彩派画家采用多种色彩的色块并列手法,常常把远关系音程结合在一起使用,造成音乐的颤抖感,造成动荡不安的情绪。再次,印象主义音乐缺少悠长如歌的旋律,代之以简短、片段的动机,避免每一小节的节奏重音,追求旋律如泉水般流向下一小节,将弱奏作为力度变化的基础,突出音乐的恬淡并带有伤感的基调。

从总体风格上看,相对于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于光和色彩作为艺术表现手段,通过光和色彩的变化表现所看到的一个瞬间即逝的印象,色彩过于鲜艳逼真,笔调随意挥洒,画面轮廓不够准确;印象主义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其表现手段是音响和音色,声音的强弱表现出自然光线的变化,音色的变化则描绘出照射在物体上所呈现的不同光线。从对比来看,虽说印象主义音乐与印象主义绘画不完全等同,但从艺术目标上却十分相像,这也正是印象主义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不同之处。印象主义音乐家不喜欢富丽堂皇,他们喜欢惟妙惟肖和难以捉摸的东西;不喜欢直率,更喜欢隐喻;所以在作品中朦胧的色彩、模糊的轮廓,难以分辨的色调变化成为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标志,印象主义音乐家用音乐所塑造的种种幻想与奠奈的朦胧印象、雷诺阿的美妙温情、塞尚的奇幻梦境如出一辙。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被公认为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印象主义音乐大师除了德彪西以外还有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杜卡和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在整个艺术史发展中印象主义所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它的创新技法与特征,既突破了传统,又对现代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艺术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艺术形式与特征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色彩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神奇的色彩(上)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