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艺术文化促进沈阳文化产业

2016-05-30姜楠

音乐生活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品沈阳文化产业

姜楠

内容提要

艺术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对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建设沈阳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沈阳艺术文化发展实际情况,对艺术文化促进沈阳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能对沈阳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艺术 文化 文化产业 城市文化

艺术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审美,『生、创意性等特点,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塑造和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艺术文化在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1艺术文化是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值”的媒介

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文化可以提高城市品位,使市民的精神生活、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发生质的飞跃。城市要有其精神文化塑造,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并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建大剧院、建大博物馆、建大图书城、建大文化广场,也不能简单地把城市文化理解为歌咏活动、广场舞等。文化塑人,艺术养心,以文化铸魂,以艺术悦心。用艺术打造城市名片,让软实力的文化产业成为城市形象的最佳代言。

1.2艺术文化促进文化消费多样化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进入一个新阶段。以2014年为例,沈阳市人均GDP为85816元,约折合13970美元,远远超出了1000-3000美元,可见,沈阳市民的文化消费进入了旺盛期,文化需求会越来越旺盛。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会极大地丰富文化消费结构,促进文化消费多样化,培养文化消费群体,丰富文化消费品种,引导文化消费观念。

2.沈阳艺术文化发展现状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沈阳有着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众多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目标的指引下,沈阳提出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迈进。

沈阳既有省级艺术团体的支撑,也有市级艺术团体的补充。在沈阳的艺术表演团体涵盖了京剧、评剧、话剧、杂技、曲艺、民族音乐、舞蹈、芭蕾舞、歌剧、交响乐、辽南戏等多个艺术品种,拥有被列为国家重点院团的沈阳京剧院、沈阳评剧院,也有沈阳话剧团、沈阳杂技团、沈阳歌舞团、沈阳曲艺团、辽宁歌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芭蕾舞团等多个艺术表演团体,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资源整合,成立了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演艺集团等。

近年来,为了推动沈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合理的战略和完善的政策。相继出台了《沈阳市促进民营文化演出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沈阳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沈阳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沈阳“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2014年,沈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沈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足见文化产业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近年来,沈阳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上,加大发展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关部门严把“进口关”,在艺术生产上牢牢盯住“精品”两个字,打造艺术精品回馈市场、回报市民。涌现出了沈阳评剧院的大型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沈阳杂技团的作品《天幻》、沈阳京剧院的京剧《将军道》等精品力作。自2010年启动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即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和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开启了建设“艺术惠民之城”,打造“北方合唱之都”的全新实践,至今艺术惠民工程受益群众超过1400万人次,2015年获批“中国合唱基地”。继续推进艺术院团及艺术院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基层等公益活动,坚持扩大普及高雅艺术工程的惠及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努力把“文化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初见成效,盛京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艺术文化蓬勃发展之时,也慢慢暴露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工业城市。文体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调整;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文化消费观念落后;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与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相比发展速度仍滞后;艺术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艺术产业链条还未形成;市民艺术文化修养亟待提高;艺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

3.对艺本文化促进沈阳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发展的思考

3.1抓好艺术精品、艺术品牌打造

艺术精品与艺术品牌能体现一个城市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能提升观众艺术鉴赏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塑造崭新城市文化形象,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繁荣的标志。文化强市“强”在哪?强就强在艺术精品众多;强就强在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巨大;强就强在艺术精品所带来的可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艺术精品与艺术品牌的打造,很大程度上促进院团发展、队伍建设和人才涌现。通过艺术创作群体、艺术消费群体等共同开发,满足和引导公众艺术消费需求,努力促进和活跃多元艺术创作。要着力开发演出市场,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两个效益原则,既要叫好又要叫座。通过改革激活院团和文艺创作单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又能满足院团发展的经营机制。

3.2推动群众艺术文化建设

面向人民、服务人民,是文艺工作的神圣使命。推动群众艺术文化建设,可以突出体现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力。沈阳要植根地域文化,着力打造“艺术惠民之城”“北方合唱之都”,为百姓搭建欣赏艺术、学习艺术、展示才艺的平台。要常抓不懈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民生工程,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整体素质,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体制上保障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以人民为中心”。

3.3厘清政府在城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具有服务和引导职能。要充分认识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形成文化发展的理念和长远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为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和完善艺术市场体系,减少城乡艺术文化差异。开设各种形式的公益性艺术讲坛、培训,开展各项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相关政策、制度,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资助,在金融、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提供支持。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调整文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整合步伐,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良好发展局面。

3.4立足艺术院校推进艺术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人力资本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源。艺术院校既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孵化器,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创新和发展文化艺术的使命。艺术院校要发挥出对地方文化建设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良好的研究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场所,利用其地理优势、渠道优势和科学研究优势,为提升区域艺术文化品位与层次提供高水平专业人才支撑。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模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发挥文化产业领跑者的作用。推进沈阳艺术产业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引进高质量的艺术产业管理人才,迅速占领发展文化产业的制高点。

3.5将沈阳艺术文化送出去、走出去、融进去

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和塑造是需要过程的。我们要加强城市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程度,用精品树品牌,用精品创口碑,用精品换效益。既获得丰厚市场回报,同时又提升沈阳城市文化的整体形象。以沈阳杂技团为例,它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是中国杂技的“梦之队”,改制后成立的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他们大胆运用剧目股份制解决缺资金、缺市场运作手段、缺灵活机制的局面,与国外公司合作,联合投资,制作情景杂技秀,并开启全球巡演的大幕。这条路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繁荣发展为目的的。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情景杂技秀《天幻Ⅱ——太阳鸟》就是沈阳文化艺术“走出去”的成果。演出场次之多、营业收入之多为艺术精品打开市场、提高演出市场占有率做出了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艺术工作前进的号角。文化强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战略工程,我们要抓住这一宝贵契机,乘势而上,充分挖掘沈阳文化艺术资源,打造一批富有浓郁地域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艺术精品,把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优势转化为文化艺术生产力。用文化来立城,用文化来强城,提升城市文化辐射力,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在继承中创新,打造属于沈阳特有的城市文化。

猜你喜欢

精品沈阳文化产业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