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战略柔性的高管团队互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6-05-30王迪葛玉辉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

王迪 葛玉辉

摘 要: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之上,提出理论假设及研究框架,构建假设检验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探究高管团队(TMT)互动、战略柔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T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MT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战略柔性能部分中介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战略柔性还能部分中介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高管团队(TMT);战略柔性;团队互动;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 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6-0661-06

0 引 言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处于换挡的过渡期,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在当前大的环境下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才能在当前背景下突破瓶颈,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而战略柔性的培养则是企业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下,有效应对外部变化,取得创新绩效的制胜法宝。Sanchez(1997)认为,企业只有发展战略柔性才能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1]。Li(2010)指出,战略柔性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在21世纪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因此,战略柔性近年来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的“高层梯队理论”[3]引起了学界一直以来对企业高管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TMT)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兴趣。但遗憾的是,至今很少发现关于高管团队内外部互动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Lee(2002)认为,作为企业战略制定者的高管团队,是促进企业构建战略柔性、决定企业效能的关键所在[4]。

在研究初期,学者们更多地研究年龄、性别、学历等TMT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异质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Hambrick等提出的“高层梯度理论”认为TMT不同的职能背景、价值观念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也不相同。朱国军等人对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TMT专业背景、年龄及任期异质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5]。肖挺等人对沪深两市上市的服务业公司研发发现任期异质性与商业模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6]。

学者们于是将研究焦点引入TMT与创新绩效的黑箱。林亚清、赵曙明(2013)对北京、天津等地390家企业研究发现战略柔性完全中介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7]。刘兵、高雪冬(2014)对227家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企业TMT团队权力分配程度对战略柔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8]。但是,很少有学者将战略柔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动态能力研究其在TMT团队互动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战略柔性是否可以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几乎没有。此,文中深入探究战略柔性对团队互动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进而揭示战略柔性、团队互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期拓展TMT团队互动、战略柔性、创新绩效的研究空间,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实践。

1 文献回顾和假设提出

1.1 TMT团队互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Cohen和Bailey认为团队互动主要包括团队信任、沟通以及冲突[9]。Guzzo和Shea认为团队互动是团队成员之间信息交流、共同协调甚至相互争论的过程,是团队维系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团队的绩效[10]。由于对TMT团队互动的研究多从内部互动出发,探讨TMT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其他的企业利益相关协作方对企业战略和企业业绩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1]。当前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原有平衡受到影响,因此,文中将团队互动界定为TMT团队内部互动和外部互动2个维度。TMT团队内部互动是指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等互动行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主要股东);TMT团队外部互动是指企业的TMT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供应商、经销商、客户、战略伙伴、政府等)之间的交流、沟通等互动行为[12]。

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由于年龄、教育背景、职能背景以及价值观、经验等差异化[13],使得团队成员收集不同的信息,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信息交换,高管团队成员能够有效地交换知识,并获取所需要的新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团队创新能力[14]。高管团队成员通过有效的互动合作、进行信息交换,一方面,使其成员对企业现有的物质资源和知识基础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高管团队成员为处理棘手问题在一起共同制定决策,有利于促进管理绩效的创新,因此,有效的团队内部互动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15]。有效的团队内部互动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信息和想法的交流,有利于高管团队拓宽视野、增强分析问题、预测未来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整个团队新技术研发和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6]。

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高管团队及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交流,准确获取客户反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高管团队成员可以有效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反馈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通过与供应商之间及时有效地互动交流,高管团队可以获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16]。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有效地引导和推动企业创新,高管团队通过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关于创新的政策和法律,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地保障[16]。高管团队通过与关键外部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银行等)进行有效信息交换,加强之间的合作行为,有利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做出清晰的判断,调整产品技术创新的要点,提高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17]。通过与政府、供应商、金融机构、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团队外部互动,可以提高TMT对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针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机遇,调整企业在技术产品创新方面的要点,并加强在组织机构、组织规划等企业活动方面的创新,从而提高技术和管理创新绩效。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TMT团队内部互动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2 TMT团队内部互动与管理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3 TMT团队外部互动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4 TMT团队外部互动与管理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1.2 战略柔性对团队互动和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战略柔性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保持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战略柔性是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灵活高效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掌控管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企业能否获取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对战略柔性产生重大影响[18]。但是现有研究战略柔性的维度不尽相同。TMT成员的异质性诸如:教育背景、职能背景和行业背景等,致使其内外部社会资本不同,然而良好的外部网络关系和有效的团队内部沟通交流等团队互动能为企业带来重要的创新资源,更加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为其开发新产品和进行管理创新提供有利条件,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从而增强战略柔性[19]。从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视角出发,团队互动可以促进TMT成员之间的认知共享和情感支持,团队内部互动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技术支持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对战略柔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通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大量联系,可以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TMT通过与外部供应商、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的频繁联系,企业可以获取具有互补价值的外部重要信息资源,从而提升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战略柔性。

战略柔性是企业应对外部动态环境,灵活高效地协调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战略柔性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强化认知冲突,激发思维多样性,集思广益,提升企业在产品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在企业管理活动方面的管理创新所取得的绩效。战略柔性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快速采取措施,及时优化协调资源,把握资源重组机会,减少生存威胁,进而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水平。战略柔性有利于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有利于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团队认同有利于成员之间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准确有效的应对策略,增强企业在产品、工艺以及市场开拓、战略规划方面的创新[20]。综上所述可知:积极的团队互动有利于提升战略柔性,战略柔性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 战略柔性可中介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假设6 战略柔性可中介团队内部互动对管理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假设7 战略柔性可中介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假设8 战略柔性可中介团队外部互动对管理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提出文中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说明

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部分城市,样本以各行业、各所有制类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问卷发放途径主要是通过上海几所大学的MBA高层管理人员将问卷带回企业,并确定积极参与公司战略管理的高管人员名单,由这些参与公司战略管理的高管填写,统一收回。共调研128家企业,发放896份,回收470份,回收率为52.5%,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33份,回收有效率48.3%.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1%和19%;年龄以30~40岁为主(42%),其次是41~50岁(33%),50岁以上有25%;本科学历占40%,硕士以上学历占35%,大专学历占18%,高中、中专、初中及以下占7%.

2.2 变量测量

1)团队互动。该量表主要是在Guzzo和刘喜怀有关TMT团队互动论述的基础上,从团队内部互动和团队外部互动2个维度设计量表。每个维度3个题项。

2)战略柔性。该量表采用Bierly和Chakrabariti[21]和林亚清开发的问卷,该量表具有5个题项。主要从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2个方面。

3)创新绩效。该量表借鉴贾振全、荣鹏飞和马富萍开发的问卷,主要从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2个维度设计量表。每个维度有3个题项。

3 研究结果

3.1 信度和效度检验

研究用Cronbachs α值进行信度检验。Fornell[22]等认为变量的组合信度系数大于0.7,表明变量的内在一致性较高,可信度强。TMT团队内部互动、TMT团队外部互动、战略柔性、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组合信度系数大于0.7.因此,量表数据符合信度要求。

研究还需对量表的内容效度、聚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进行检验。首先,相关量表题项均来自于已有研究,因此,内容效度可以得到保证;其次,研究采用Chin[23]的方法,各题项在各自因子上的载荷均大于在其他因子上的载荷,且AVE的数值均大于0.5,表明变量具有很好的聚敛;最后,见表1,AVE抽取值的平方根(对角线上的数值)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区别效度。

3.2 假设检验

研究采用多元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假设检验。有关战略柔性对团队互动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采用有关中介作用的数学模型中的因果步骤法进行检验。

1)直接作用模型(未引入中介变量)条件下:由表2中的模型1,3可知,TMT团队内部互动(β=0.837,Р<0.01)和团队外部互动(β=0.600,Р<0.01)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1,3得到支持;由表3中的模型7,9可知,TMT团队内部互动(β=0.821,Р<0.01)和团队外部互动(β=0.687,Р<0.01)与管理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2,4得到支持。

2)假定中介作用模型条件下:模型5可知TMT团队内部互动与战略柔性显著正向相关(β=0.799,Р<0.01),模型2可知战略柔性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0.613,Р<0.01)且团队内部互动与技术创新绩效也显著正相关(β=0.347,Р<0.01),因此战略柔性部分中介TMT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且中介效应占比0.799× 0.613/0.837=0.585,因此,假设5得到支持。模型6可知TMT团队外部互动与战略柔性显著正相关(β=0.579,Р<0.01),模型4可知战略柔性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0.867,Р <0.01)且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也显著正相关(β=0.098,Р <0.01),表明战略柔性部分中介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且中介效应占比0.579×0.867/0.600=0.837,因此,假设7得到支持。

模型11可知TMT团队内部互动与战略柔性显著正相关(β=0.799,Р<0.01),模型8可知战略柔性与管理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0.624,Р <0.01)且团队内部互动与管理创新绩效也显著相关(β=0.323,Р <0.01),因此战略柔性部分中介TMT团队内部互动对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且中介效应占比0.799×0.624 /0.821=0.607,因此,假设6得到支持。模型12可知,TMT团队外部互动与战略柔性正相关(β=0.579,Р<0.01),模型10可知战略柔性与管理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0.643,Р<0.01)且团队外部互动与管理创新绩效也显著正相关(β=0.315,Р<0.01),表明战略柔性部分中介团队外部互动对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且中介效应占比0.579×0.643/0.687=0.542,因此,假设8得到支持。

4 结论和启示

1)TMT团队互动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由表2和表3可知,TMT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总效应分别达到0.837和0.821,直接效应分别为0.347和0.323,由此可见,TMT的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MT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总效应分别为0.600和0.687,直接效应分别为0.098和0.315,这表明TMT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无论是总效应还是直接效应也都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另外,TMT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大于团队外部互动对其的影响。

因此,企业的TMT在具体管理实践中,首先要注重TMT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等团队内部互动,其次还要注重TMT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协作方(供应商、经销商、客户、战略伙伴、政府等)之间的团队外部互动,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2)TMT团队互动与战略柔性显著正相关。由表2和表3可知,TMT团队内部互动对战略柔性的总效应达到0.799,TMT团队外部互动对战略柔性的总效应达到0.579,这就意味着TMT团队内外部互动与战略柔性显著正相关。但是,TMT团队内部互动对战略柔性的影响远远大于团队外部互动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一方面TMT成员之间要注重沟通、交流、讨论,进行信息交换等团队内部互动,另一方面TMT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协作方之间的团队外部互动也不容忽视,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获取更多的不同领域的具有互补价值的资源信息,提升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继而有效提升企业的战略柔性。

3)战略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由表2和表3可知,当战略柔性和TMT团队内部互动进入模型时,战略柔性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613和0.624;当战略柔性和TMT团队外部互动进入模型时,战略柔性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867和0.643,说明战略柔性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为了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企业的TMT在制定战略时,要注重提高企业的战略柔性,这就要求在进行TMT人员配置时,注意协调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同时,要注重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已有战略适时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战略柔性。因为战略柔性有利于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强化认知冲突,激发思维多样性,集思广益,提升企业在产品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在企业管理活动方面的管理创新所取得的绩效,从而提高创新绩效。

4)战略柔性部分中介团队互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由表2和表3可知,TMT团队内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总效应为0.837,直接效应为0.347,这就意味着战略柔性在团队内部互动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达到0.49,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585.TMT团队内部互动对管理创新绩效的总效应为0.821,直接效应为0.323,说明战略柔性在团队内部互动和决策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达到0.498,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607.TMT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总效应为0.600,直接效应为0.098,这就意味着战略柔性在团队外部互动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达到0.502,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837.TMT团队外部互动对管理创新绩效的总效应为0.687,直接效应为0.315,说明战略柔性在团队外部互动和管理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达到0.372,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541.总之,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TMT团队互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50%以上是通过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尤其是团队外部互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80%以上是通过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因此,为了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一方面要注重TMT团队互动,通过信息交流、

沟通等团队互动来促进TMT的认知共享、情感支持、价值认同,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战略柔性。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战略柔性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通过战略柔性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认同,进而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充

分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准确有效的应对策略的能力,增强企业在技术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市场开拓、战略管理规划方面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

[1] Sanchez R.Preparing for an uncertain future:managing organizations for strategic flexibility[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1997,27(2):71-94.

[2] Li J,Tang Y.CEO hubris and firm risk taking in China: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0,53(1):45-68.

[3] 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4] Lee H U.The impact of CEO and TMT characteristics on strategic flex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D].Texas A&M University,2002.

[5] 朱国军,吴价宝,董诗笑,等.高管团队人口特征、激励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6):143-150.

[6] 肖 挺,刘 华,叶 芃.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服务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3(8):125-135.

[7] 林亚清,赵曙明.构建高层管理团队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2):4-15.

[8] 刘 兵,高雪冬.企业高管团队权力分配、战略构想与战略柔性关系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4,249(7):75-86.

[9] Cohen S G,Bailey D E.What makes teams work?Group effectiveness research from the shop floor to the executive suit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7,23(3):239-290.

[10]Mangel M.Social interactionsnonlinear dynamics and task allocation in groups[J].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1995,10(9):347.

[11]刘喜怀,葛玉辉.TMT团队信任对团队过程和决策绩效的中介作用——层级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5(6):33-6.

[12]江若尘.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67-74.

[13]Talke K,Salomo S,Kock A.Top management team diversity and strategic innovation orientation:the relationship and consequences for innovativeness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28(6):819-832.

[14]徐 莉,赵 涛.开放视角的团队互动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23(2):7-12.

[15]丁安娜,刘景江.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2):72-76.

[16]贾振全,孙淑霞.高管团队关系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9):35-39.

[17]刘 衡,李 垣.关系资本、组织间沟通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12):1 912-1 919.

[18]Katsuhiko Shimizu,Michael A.Hitt.Strategic F lexibility:organizational preparedness to reverse ineffective srategic decision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4,18(4):44-59.

[19]刘 兵,张田祥.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对企业战略柔性的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10):42-5.

[20]荣鹏飞.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行为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研究发展与管理,2015,8(21).

[21]Bierly P E,Chakrabarti A K.Technological learing,strategic flexibility,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eering Manggement,1996,43(4):368-380.

[22]Fornell C,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39-50.

[23]Chin W W.Issues and opinion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MIS Quarterly,1998,22(1):7-16.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
股权结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
企业战略差异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学研联盟结构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创新动机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调节中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