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待、静、顺、恒组壶”谈紫砂造型创作
2016-05-30顾卫芬
顾卫芬
走过对紫砂艺术数十年的探索与追求之路后,紫砂艺术就是创作者对紫砂的理解与心灵沟通的表现。好的紫砂壶不仅实用,更是极具生命灵性和底蕴的文化载体。所以,紫砂作品要与自然相契合,与时代精神互为表里。
紫砂壶的各种造型都是在圆器、方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多少年来无数艺人积累的创作经验。“待、静、顺、恒组壶”(见图1),泥色醇和尔雅、温暖亲和;泡养一段时间之后,壶体表面如皮肤般光滑细腻,且有一种油质的光亮感。
此组作品在造型上将传统“西施壶”作为创作基础,壶身罕见地呈现出圆润感和流线型,无不透露出大胆的现代气息却又不失美感,几乎颠覆了壶型的常规设计思维。四种不同的造型设计,将口、盖、的、嘴、把、肩、腰按和谐的比例巧妙安排,使人眼前一亮,完美地诠释了紫砂圆器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及骨血亭匀的风度。
“待壶”嘴与钮造型立体,完美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公鸡形象。此壶样式小巧、工艺独到,精致的细节搭配,朴实的风格,彰显着怡然自得的乐趣。“静壶”色泽清雅淡泊、质地细腻,造型独具一格,线条流畅、飘逸,壶嘴自壶身自然胥出。壶把底端衬以飞翔式,潇洒自如。整体观之,似孑立的母鸡,憨态小巧。“顺壶”身筒饱满,利于保持茶香的浓郁,体态饱满丰腴而极富张力,壶底平整故支撑有力而稳健,卡盖设计,口盖浑然一体,盖钮与把相接,呈现出完美的几何形。“恒壶”是在“待壶”、“静壶”、“顺壶”三壶造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除盖与把略有修改外,三壶的主要结构都得到了延续。“恒壶”就像是一只栩栩如生、蹒跚而行的小鸡,“恒壶”使整套壶的气质得以升华,这正是作者对作品个性追求的体现。其实一件好的手工艺品,视觉上的美观、触觉上的舒适只占其一;而精神上的享受,与他人共同寻味而百看不厌的过程,因产生共鸣而爱不释手,这大概才是最难得的。
紫砂壶的特性与茶性相合,一般来说壶音较高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如清茶等;反之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等。而“待、静、顺、恒组壶”选用的泥料正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清水泥,适合冲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普洱生茶、宜兴红茶等。清水泥成品使用日久,泥色会由棕色变成猪肝色,红润温和,让人爱不释手。
这组壶以曲线为主轴,柔中带刚、以静带动,不变的壶身流出的茶汤芳香四溢,这是太极八卦的思想的沉淀。等待、静观、气顺、心恒——以四字命名这组作品,也是见证了自我勉励与提升的决心。在当下这个浮躁的年代,能以“澄怀味象、宁心静气”的心态专注于艺术,抵抗物质的诱惑,能追求精神心外无物的纯净,这是不容易的。身为一个紫砂艺人,应以哲人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大脑和双手来诠释人生,这是一种境界。
一件兼具了实用与艺术收藏价值的紫砂作品,与其创作者之间的关系,犹如俞伯牙与钟子期一般,高山流水,心若知音。经过多年的紫砂艺术创作,笔者认为,要做一把质量上乘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紫砂壶,就如同对待真心的朋友,既要随缘,又要相契。你要懂她、爱她,从内心深处感知她的意趣风华。这组“待、静、顺、恒组壶”未必是笔者最好的作品,但却始终是心头的一方碑刻。静待花开花落,何愁不会顺心顺意;千帆过尽,只为生命永恒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