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毛利人的歌
2016-05-30邢媛
邢媛
提到新西兰毛利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纹面和碰鼻礼。毛利人是新西兰岛上的原住民,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的。也有的学者通过对我国台湾阿美族太巴塑部落门窗开的位置、建筑粱柱等结构的考察认为,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从台湾迁出的,其语言也与台湾高山族一样,同属南岛语系。
毛利人现有约30万人,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0%左右,他们多数是农民、牧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山林和海域,土地主要集中于气候温暖的北岛。他们的饮食以肉、鱼、奶制品为主,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毛利人性格豪爽。热情好客。在迎接尊贵客人的欢迎仪式上,毛利传统是男女老幼,倾巢出动,一边引吭高歌,一边拉着客人手舞足蹈。热闹过后,才是毛利人传统的最高敬礼——“碰鼻礼”。主人与客人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碰鼻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就低。
跟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一样,毛利人热爱歌舞音乐,人人能歌善舞。他们用歌舞迎接客人,表达喜怒哀乐,用歌舞宣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2014年9月3日,在一场世界杯男篮的比赛中出现了有趣一幕。当晚是一场美国队对新西兰队的比赛。开赛前,新西兰球员表演了传统的毛利族战舞,他们的表演瞬间吸引了多位美国队球星的注意力,把包括德里克·罗斯和詹姆斯·哈登在内的诸位NBA球员看得目瞪口呆,哈登更是一脸不可思议,复杂的眼神令人忍俊不禁。
战舞是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传统舞蹈,源自古时开战之前的出战舞“哈卡”(Haka)。毛利人借此为自己助威,同时.威J鼹对手,表示他们的勇士要开始宣战或把敌人吓怕和赶走。如今,新西兰各支国字号球队,包括橄榄球队和足球队,在赛前都会秀一把战舞,这也已成为新西兰球员在国际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可惜的是,这套战舞在赛前“吓住了”罗斯和哈登,但到了赛场上,美国队球员却丝毫没受其影响,最终,美国队以98:71大胜新西兰队。
传统的哈卡舞在表演时都还要一边唱哈卡歌,哈卡歌是毛利多种民歌中最流行的一种。过去,毛利人相信“步调一致才能胜利”,所以在战斗前一定要唱歌跳舞,动作达到整齐划一后,方能上战场。现在,哈卡舞表演多用于自娱、对来宾的热情欢迎、对特殊成就或场合的承认、部落之间相聚的仪式等;哈卡舞的歌词和动作随着时代不断创新,但仍保持着手执长矛、石斧等武器的传统。
在毛利人传统中,哈卡舞还可以细分为用作心理上激发战士斗志的Haka taparahi;战争式Haka peruperu,在开战之前演示,祈求战争之神庇护,显示己方之力量和无畏,恫吓敌方;仪式性的Haka taparahi等。哈卡舞常由男性表演,他们赤裸上身,腰围草裙,舞动长矛,吐舌、瞪眼、跺脚、吼叫,以威慑敌人。
在毛利人的传统音乐中还有几件乐器与众不同。
Putorino:毛利族的一种双管笛,被称为毛利族“乐器之后”。它通长约9-20英寸,吹嘴呈不规则形状,中间突出两端细长,最为神奇的是,它既可以当做小号类的乐器,演奏代表男性的声音,也可以视作笛类乐器,吹奏代表女性的声音,并可以在两者之间自由转换。这种“雌雄同体”的乐器是毛利人发明的、本民族特有的,到目前为止,在世界的其它地区还没有发现同类乐器。
还有一种地位等同于双管笛、被毛利人称为“和平女神”的乐器Hue。这种葫芦状的乐器最初是盛食物的工具,后来,人们将期盼和平、美好的祷告词也放于其中,被视为和平的象征。毛利人将葫芦籽掏空,顶端切掉(或保留,但在葫芦体上开一个音孔),周身雕刻花纹并饰以美丽的羽毛,声音低沉,用于演奏甜美、安静的乐曲。
右下图这种经常在毛利传统节日上使用的鼓,名为pahu或pau,由整节树干挖空而成,鼓面蒙鲨鱼皮,并以皮绳固定在鼓腔上,用手掌或手指敲击鼓面发声。pahu鼓在毛利人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通常会保存在寺庙中,也会为宗教音乐伴奏。Pahu同时还流行在波利尼西亚、夏威夷岛、库克群岛等地。